【专家谈】东北振兴,“人力资源”是关键

发布时间: 2017-01-13 09:02:22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盘和林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人力资源,东北振兴,振兴东北,东北经济,劳动力

盘和林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这几年,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严峻挑战很多,再加上一些不实传言,更让全国人民的心紧揪起来,为东北经济捏一把汗。从去年开始,国家也密集地启动了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围绕东北经济增速偏低及振兴的话题,国内专家学者分析了不少原因,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办法,例如清除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束缚、发展路径固化等一系列障碍,实现创新驱动、调整经济结构、改革国企、发展民营经济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应该说这些原因和建议都是“号准了脉”,并开出来的“好药方”,也是东北振兴亟需努力改进的方向。但基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区域发展经济学的视野,东北振兴要见“物”如优化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国企改革、深化制度改革等有形、无形资源协同配置,更要见“人”,尤其是注重激活“人力资源”这一经济中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

在早期,亚当·斯密和马尔萨斯、李嘉图等著名经济学家眼里,都倾向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要素中,很大程度上取决更大数量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尤其强调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之后,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带来了动力机器,增加了产量,土地、资本、劳动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得支配性力量,传统经济学把它们称作为三大核心生产要素。

但在今天这样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经济中,自然资源禀赋仍然很重要,例如中国包括东北在内当初拥有肥沃的土地、大量廉价劳动力等也能获得相对的贸易、经济发展所需的比较优势。然而,美国、日本等也能获得高速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日本,国家土地很小、劳动力也少,但是它在国际贸易等经济领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浙江、福建、广东也不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却也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鳌头位置。

经济学家也在不停地思考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原因?换言之,日本、瑞士等国家经济发展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现代经济学家发现,优越的知识、专业化能力等获得性禀赋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远比自然禀赋更为重要的角色,实际上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有不少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国民忍饥挨饿。这是因为技术进步、专业化的熟练技术能够有效率地使用自然资源。而获得性禀赋毫无疑问就是“人力资源”(可视为优化了、改进了的“劳动力”资源)这一重要生产要素。

振兴东北是区域发展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在区域发展经济学中,经济资源与自然资源同等重要,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优势。一个地区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采取不同的经济开发重点,利用不同的经济资源。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中期,东北重点是资金(国家的巨大工业投资)、劳动力等经济资源推动了“共和国工业基地”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发展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比什么资源都重要。东北需要将经济资源开发的重点转到“人力资源”上来。

无论什么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可以简化成“两大”最基本的要素:人力和物力,而人是一切生产要素中唯一一种“活”的资源,主导着其他生产要素,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和源泉,区域经济学更是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区域经济增长与否的关键,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学者认为,所谓的“日本模式”本质上就是人力资源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范例。“二战”后,战败国日本沦为一片废墟,工业、农业等领域中的自然资源、资本都极度匮乏,但最关键的是保留了几千万高素质人才大军,在资源、资金极度贫乏的情况下,日本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将产业结构知识化、信息化、人才化,经济迅速崛起。

最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是一种更加稀缺的“人力资源”,远比劳动、土地、资本难以获取。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几乎决定着企业的创建、兴衰成败。每一个优秀的企业背后必然有一个或者数代优秀企业家的支撑,反之亦然。最近出版的《日本经济新闻》更是将马云、盛田昭夫等企业家视为“未来亚洲的腾飞”和“超越历史、跨向未来的关键”的根本之所在。

被誉为“创新之父”熊彼特首次把“企业家才能”看作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经济生活就会达到一种静态均衡,利润和利息将会消失,财富的积累就会停止,而通过创新寻求利润的企业家将劳动力、土地转移到投资中,从而打破这种静态均衡使得转换成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

东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有人将暂时的经济疲软视为“铁锈”。但无论怎么说,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必然需要“人”(人力资源)去优化配置,“铁锈”更需要“人”去“擦拭”。因而,东北振兴必须从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这一生产要素,毕竟“人”才是区域经济第一推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