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行西藏]尼木藏鸡 会飞的“凤凰” 产业扶贫才是硬道理

发布时间: 2016-12-24 09:46:31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东海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藏鸡,产业扶贫,尼木县,西藏,冬行西藏,拉萨
藏鸡 王东海/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拉萨讯 (记者 王东海)12月23日“冬行西藏”全国网络媒体行拉萨站记者来到著名的“藏文鼻祖之乡,水磨藏香之源”的尼木县采访。大力推进净土健康产业作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大的民生工程来实施,全力打造“尼木县乌米净土健康产业园区”,实施藏鸡原产地保护,从原种保护、品种优化、扩大规模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双轮驱动”的战略布局。

尼木藏鸡 会飞的“凤凰”

记者来到尼木县尼木乡聂玉村的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尼木德青源藏鸡科研工作站时,工作人员早已经准备好鞋套、口罩、头套和白大褂,等记者们进鸡场参观。

据工作站所属企业西藏德青源公司总经理张梅坤风趣地介绍,藏鸡会飞,能飞4米高,20米远。藏鸡蛋富含铁和锌,是普通鸡蛋的4至5倍,鸡肉口感好、具有独特食补功能,极具开发价值。工作站内一万多只鸡都是从老百姓家里收购过来,目前正在实验阶段。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430亩,主要以藏鸡保种育种区、藏鸡父母代区、藏鸡商品代区、藏鸡研究院、有机肥厂、饲料厂、孵化厂、屠宰厂、壳蛋分级包装厂、能源与后勤配套、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存栏3万只的(250个家系)藏鸡保种育种区,存栏10万只的藏鸡父母代蛋鸡示范场,年孵化能力200万只孵化厂一个,年产饲料3万吨的饲料厂一个,日加工能力20万枚蛋品的壳蛋分级包装厂一处,和藏鸡研究院、能源与后勤配套、园区基础设施等内容。

张梅坤很自信地说,该项目预计5年内产值达到6个亿,带动当地就业1000余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当地合作社、农牧民提供500万只鸡苗,带领所有西藏养鸡老百姓发家致富,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藏鸡产业做到世界第一,真正实现产业扶贫。

据悉,尼木县今年提出“做大做强藏鸡产业”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该县藏鸡产业的优势资源,促进藏鸡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帮扶政策,加大对藏鸡自抱窝孵化的奖励和补贴力度,积极同西藏德青源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市场支撑。

目前,尼木县集中养殖藏鸡达1.6万余只,群众散养藏鸡1.8万余只,建设标准化鸡舍5990平方米。同时,尼木县正在申报“尼木藏鸡”和“尼木藏鸡蛋”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已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初审,预计明年6月完成申报。

尼木藏香 烧的是香,燃的是文化

在藏区,不管是在寺庙,还是在百姓家里,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一种神奇的味道,它夹杂着草原的草香和酥油香,弥漫在空气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刺激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而这种味道,就是被称为三大西藏传统手工产品之一的藏香所散发出的。藏香,已经成为西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

记者来到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据该乡人大主席米玛介绍,吞达村制作藏香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全村有120户人家,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提名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奖项,拥有全国第一个藏文字博物馆,素有“水磨藏香之源,藏文鼻祖之乡”的美誉,被称为西藏民族手工业的后作坊。

吞达村不仅是最大的手工藏香生产地,同时也是藏文、藏香发明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据资料记载,在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部派出16名青年才俊到天竺学习佛法,在天竺学习过程中,有15人先后客死他乡,只有吞弥桑布扎学成归来。回到家乡后,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为基础,结合藏语的特点,发明了藏文。随后又把天竺所学到的熏香技术,通过自己的演变,根据西藏的地域特点,发明了藏香。

尼木吞巴藏香其制作技艺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西藏第一圣香,其配方秘而不宣,有30多种藏药配制而成,制作过程漫长且严谨吞达村农牧民得到了吞弥桑布扎的真传,在制作藏香的程序上一丝不苟。凝聚了吞巴人智慧和藏文化精髓的藏香,是雪域高原屹然绽放的深含藏民族文化底蕴的奇葩。

目前,吞巴乡有藏香制作户220户,藏香制作从业人员285人,2016年实现藏香产业收入1086万元,同比增长16.3%。下一步,尼木县将探索“藏香公司党支部”+“藏香研发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模式,提供更多地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地农牧民群众参与到藏香的制作中来,同时做好政府服务和宣传推广工作,使尼木吞巴藏香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传承、发展,享誉国内外。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