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卫:“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海关系机遇与挑战共存

发布时间: 2016-12-18 17:42:1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袁放 江萍  |  责任编辑: 袁放
关键词: 张建卫,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挑战,共存,民意沟通,经济合作

张建卫:“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与挑战共存
中联部三局副局长张建卫。王东海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袁放 江萍)12月1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学术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智库峰会”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峰会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新格局、新机遇”。中联部三局副局长张建卫在会上指出,中海关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既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同时也有不少挑战。

据记者获悉,中联部三局发挥着推动经济合作的职能,同时和海湾国家的媒体、智库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中联部三局和阿联酋战略研究中心、阿拉伯政权研究中心、卡塔尔半岛研究中心、阿拉伯政策研究中心、半岛电视台、科威特通讯社等等也有着很好的交往。同时,中联部三局组建了“一带一路”的联盟,负责“一带一路”的软环境建设,也就是政策沟通、与民沟通等等一系列工作,直接的工作是围绕中心促进大局,促进经济建设。除此之外,中联部三局本身的工作也和很多智库打交道,也承担一定智库的职能,对国际形势、国际战略、一些热点问题、社会势头等等进行研究,给中央提供参考。

在会上,张建卫谈到中海关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既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但是也还有一些不少的挑战和现实问题需要认真的应对、解决:

第一,中国和海湾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基础仍然需要进一步夯实。中国和海湾国家没有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一带一路”之后,海湾国家对此给予了很高的积极性,参与的热度也很高,有三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但是海方对“一带一路”有一些疑虑,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中方对合作的重视,但是对中海的政治对话和安全合作重视不够。还有的人认为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受牵制于西方,海湾国家面临选择站队左右为难等等。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传统,所以保持双方深层次的认识还不足,相互了解、理解信任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一方面,海湾国家对中国的中东政策,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上的立场缺乏深层次的了解,还有一些看法。这也反映到双方的交往和经济合作过程中。此外,美国、伊朗等外部因素对中海关系有一些影响,双方还需要夯实政治互信的基础。

第二,中海民意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海湾民众对中国的认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认识有限,很多人还存在一定的疑虑。有的人认为中国打着互利共赢的旗号实行经济扩张,有的人担心中国的人员、商品、管理模式等等会冲击本国的社会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原因主要是海湾国家的民众跟西方交往比较多,特别是大量年轻人有西方留学或者工作的经历,思想观念受西方影响比较大。西方媒体对海湾国家社会各界获取信息还是一个总渠道,中国的媒体在海湾国家的覆盖面、影响力有限,导致海湾民众对中国不了解,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双方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话语体系、认知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海文化的交流规模深度有限。

第三,中海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已经成为海湾国家最重要的经贸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双方的经济结构、贸易基础等因素,能源在中海贸易中的比重很大,双方贸易水平还是较低,中国对海方出口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还较少,双方合作的标志性大项目还不多,所以中国的伪劣商品冲击当地市场,在海湾民众口碑不太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形象。另外,海合会国家长期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打交道,在规划设计、生产经营、质量监管等方面更认可西方的标准,而且海湾市场相对开放,各国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中资企业竞争优势相对不足,所以还没有在海湾国家产生明显的规模示范效益。

第四,中国与海湾国家在资金流动方面还需要多做工作。张建卫表示,目前,中海金融合作进展顺利,中国与卡塔尔已经签署了双边的本币互换协议。同时海湾国家也有很多的资金,双方合作的潜力还很大,但是双方的金融合作也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海方的主权基金独立性比较强,管理层面大多是西方人士或者西方经济学影响的海湾精英,更加熟悉和认同西方的运作手段方式,可能会对今后的双方金融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张建卫介绍说,中联部三局除了负责对外政党的交往以外,也跟海湾国家的智库媒体交往,之前中央代表团访问了沙特、阿联酋等国,对海湾国家有切身感受。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加强交流非常有必要,在这其中智库交流也可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深化中海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安全和民意的环境,智库方面等够发挥特别重要的环境。经济合作不仅是经济问题,中国和海湾国家深入经济合作离不开政治互信、安全的地区环境、友好的民意氛围。为此,张建卫提出智库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提升:

第一个是增进政治互信。中方的智库应该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海湾的智库举办研讨会等等,通过深入细致的介绍,中国的政治制度、执政理念、发展道路以及文化价值,强调了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这种差异。另外,双方合作的因素,强调双方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这样双方可以更好的理解对方,更好促进合作。考虑建立一些比如中海“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中海“一带一路”研究院等机构来调动双方的力量,来促进更好对双方的理解、了解和认同。

第二个就是维护地区的稳定为经济合作构建安全的环境。中东地区这几年处于动荡之中,特别是近年来恐怖主义极端思想愈演愈烈。双方的智库可以在这方面就热点问题、地区问题进行交流。要建立经济合作,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环境,可能就不能进行下去。一个地区要吸引更多地区首先有安全的环境,其次有双方利益的联系,共同应对不同挑战。在智库合作方面也应该深入交流,怎么应对一些安全问题,应对一些挑战。

第三推进民意友好,为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民意环境。中海双方的智库在海湾地区软实力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双方智库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借助地区的一些知名的智库、民意领袖发声,宣传双方友好给各自带来的好处,这样也纠正美西媒体对中海关系影响,或者歪曲,引导海湾国家构建一个对话友好的民意基础,为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民意环境。

另悉,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阿曼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萨哈迪、巴林驻华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科威特驻华大使萨米尔•哈亚特、沙特阿拉伯驻华政务参赞艾哈迈德•穆沃立德等中外官员出席峰会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主持峰会开幕式并做闭幕总结发言。来自中国和海湾国家的约180位政府官员、企业人士、学者参加峰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