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发布时间: 2016-12-12 10:28:13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胡江云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十三五,国际,全球,全面小康,中华民族,百年梦想,低收入,发展,贫困率,联合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摘帽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又近年底了,全国各地进行了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一方面,这些总结了脱贫攻坚的成绩;另一方面,发现各地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脱贫攻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首先,中国脱贫攻坚应放在全球视野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国内来看,中国脱贫攻坚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中国“十三五”发展目标,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百年梦想。因此,中国脱贫攻坚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提高全社会、中华民族的发展水平。2015年11月底中国府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2016年12月初,中国政府公布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落实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路线图。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出台脱贫各年度具体任务,例如,山西省的各年度脱贫任务是,2016年脱贫50万人、2017年脱贫56万人、2018年脱贫55万人、2019年脱贫46万人、2020年脱贫25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明确今年120万人脱贫和1000个贫困村8个县(市、区)摘帽;贵州省则将其分为两步,到2017年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00万人以上,再到2020年末实现623万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另一方面,从国际来看,中国脱贫攻坚不仅对全世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探索,对广大发展中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益借鉴。按照现行贫困标准,中国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识别认定,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30万人。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按照2011年平价购买力(PPP)计算每天消费不足1.9美元的为绝对贫困人口,全世界贫困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81年的42.15%下降到1999年的28.04%,直到2013年的10.68%。其中,中国贫困率从1981年的88.32%下降到40.54%,直到2013年为1.85%。表1显示,中国贫困比例大幅度下降,1981-1990、1990-1999、1999-2008、2008-2013年期间,中国贫困率下降幅度分别为21.74、26.04、25.89、12.8个百分点,都高于同期全世界、低收入、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下降水平。联合国多次宣传中国脱贫攻坚的成绩与实践经验,这也为发展中国家脱贫提供了范例。

其次,中国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一是中国贫困率虽然在下降,但是贫困人口规模仍然高达5600多万,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口要多。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2015年世界上所有国家人口中排名第24位,比南非、缅甸、坦桑尼亚、韩国的人口多,占世界第4位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比例超过21%。因此,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二是中国相当多的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的可能性相当大。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教育、医疗、疾病等仍然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常常报道,一个家庭由于疾病而陷入生活困境,沦落到贫困阶层。因此,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多种形式来脱贫,包括产业、科技、就业、搬迁、教育、社会等方式来脱贫,由“输血”到“造血”,特别是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帮助贫困地区进行能力建设。

最后,中国各级政府要及时总结和交流脱贫经验,落实6个“精准脱贫”。一是扶贫对象要精准,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为精准脱贫提供可靠依据。二是项目安排要精准,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项目。三是资金使用要精准,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四是措施到户要精准,坚持实事求是、从小处着手,抓住当前困难群众最急需、最直接、最迫切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五是因村派人要精准,进一步发挥好驻村干部的作用,确保驻村干部沉下去、待得住、干得好。六是脱贫成效要精准,和脱贫攻坚总要求、总任务进行对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表,要精准到县、到村、到户、到人,成熟一个摘帽一个,脱贫一户销号一户。

脱贫攻坚工作不是一个短期任务,而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人民生活福祉的长期事业。其中,教育、能力建设、交流合作是最重要的三项工作。对贫困地区人口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是促进贫困人口努力向上的精神,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生存技能,更主要促进贫困人口的身心健康,有平等的学习、教育、就业、交易机会,在城市化中融入城市的新生活中,有尊严、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能力建设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发展能力、就业能力,远比脱贫攻坚各项工程的影响要长远得多,仅仅通过各项工程,包括自来水、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保障,只能够解决短期的问题,需要中贫困地区在就业、在实践人口边干边学。脱贫攻坚工作自然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交流合作。在多边合作框架内,发达经济体愿意支持广大发展中经济体脱贫,特别是最不发达经济体,提高其人民生活水平。中国脱贫攻坚工作也需要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进行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与机构的作用;也需要贫困地区人口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合作,开阔其视野和精神世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用现实中的法律案件鼓励、支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作者:胡江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