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作为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冶集团为适应海外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将中冶海外从集团剥离,组建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从当初单纯的对外窗口型公司成长为国际化的工程管理与服务公司,业务遍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驻外机构、分子公司及项目部20余家。
海外市场项目规模从数百万美元扩大到数十亿美元。业务模式由过去单凭成本优势、以劳务输出为主,转变为依托资本优势、整合集团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服务。
海外公司竞争优势是什么?中冶海外董事长邹维民总结出了四句话:“资源的整合能力”,“市场的运作能力”,“专业的学习能力”,“模式的创新能力”。
中冶海外充分利用自身营销优势和属地化优势,为兄弟单位提供有价值的签约项目,以体现中冶海外的营销价值。迄今为止,马来公司引进兄弟单位6家,香港公司引进4家,印尼公司引进4家,柬埔寨公司引进1家,美国公司引进1家。其次,通过重视签约项目的执行,树立和维护中冶当地品牌的形象,同时也提升了中冶海外的品牌价值。香港公司新界光纤项目二期、柬埔寨公司四个在手执行项目、印尼下三林项目等均获得业主好评从而赢得了更多项目。
仅2015年份,中冶海外新签合同额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以及美国、非洲等国家有20多项工程在组织实施。
中冶海外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始终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抓好队伍建设,为人才成长提供肥沃土壤;同时,大胆吸纳属地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培育国际化项目管理团队。仅以马来西亚公司为例,截止至目前,公司员工总数565人(含项目施工人员),其中马来西亚本地员工328人,占员工总人数的58%;中国员工235人,占员工总人数的42%。另外还聘日本籍技术总监1名。目前,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非洲及美国已经初尝胜果,取得不斐成绩。
传统产业,如何面对颠覆性创新而进行改革重构,是一项重大课题。中冶海外认为,解决海外公司发展问题,必须要向创新要规模、向创新要速度、向创新要效益。必须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新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并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增加附加值,帮助业主解决相应问题。
中冶海外积极顺应潮流,自主创新“互联网+国际工程服务平台”,实施全球视频会议+工程监控系统,实时实地监控各国家各地区项目现场,目前已在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香港公司的各办事处及各项目现场均进行实时实地全球监控;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利用拥有自主开发权的CICI云通讯,应用于各驻外办事处和项目部开展全球视频会议、电话会议,为公司乃至其他工程公司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开发互联网+专家平台,推动行业平台搭建。
首次将EPCM项目管理模式应用到“澳煤项目”并成功复制到其它项目,将过去单一的“项目承包”改变为高端的“项目管理+融资”,即为客户(项目)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中冶海外依托集团优势,以资源整合为杠杆,充分调动中冶集团多家设计院、以及施工、采矿、冶金、设备制造等下属企业的资源,同时发挥中冶海外自身的营销、商务谈判及项目管理特长,撬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中冶海外创新人才选聘模式。2015年,中冶海外启动了全球化人力资源平台建设工作,计划在2016年以海外公司外网为基础,搭建全球化人力资源平台。
目前,中冶海外已在香港、泰国、越南、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土耳其、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或子公司,业务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冶海外马来西亚公司目前在当地建筑市场份额居前,是当地高层项目最多、品牌影响力较强的中资企业。
马来西亚吉隆坡W酒店及服务式公寓项目
据了解,各驻外单位在市场开拓中,塑造了不少典型工程。马来西亚吉隆坡W酒店项目是位于首都中心商业圈的地标性建筑,是中国中冶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CISUMDAWU高速公路二期项目是中冶在印尼第一个政府优贷项目,其中的隧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印尼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