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自2013年起,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在新疆和田地区开展生态扶贫工作,今年又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及一批企业家共同到和田开展精准扶贫和调研。为了解更多关于今年南疆扶贫行的情况,记者特别专访了调研组领队、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自2013年起,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在新疆和田地区开展生态扶贫工作,今年又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及一批企业家共同到和田开展精准扶贫和调研。今年的调研于8月24日-27日在新疆和田地区如期举行。我们今天就很荣幸地采访到了调研组的领队,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请他来跟我们谈一谈今年的南疆扶贫行。
曹主任您好,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访谈。我们知道南疆行是从2013年开始的,这样的扶贫行动最初的动因是什么?您能为我们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生态扶贫吗?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扶贫方式来作为抓手呢?
曹文炼:2015年3月早春的时候,我带队来做一项重要的规划和调研,在我们调研过程中,感到和田地区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我们到的当天,就住在我们现在住的地委招待所,断电断水,由于风沙太大,把供电的电缆给吹断了。我就问当地的干部,这种情况在和田地区是否常见,这么严重的风沙蔽日天占多大的比例?答案是一年大概有230多天,占全年的三分之二。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经过这些年党和国家绿化投入和治理,全国大多数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进沙退。但是在这个地区,最近十几、二十年仍然是沙漠化在扩大。当然各地的帮扶,党和政府也花了不少资金在这些地方,但是我们感到投入绿化治沙的力度还不够大。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治理一亩沙化进行绿化的话,大约需要五千块钱左右,国家的投入补贴比较低,当地跟我们说要是能有更多的补贴资金,不仅可以改善生态,改善人居环境,还可以扩大当地的维族就业,以工代赈,他们来种树,还可以创造经济收入。
当时我跟时任和田地委书记闫国灿,他现在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在讨论中就提出来,我们能不能把治理生态作为一个公益行动,我们作为一个事业单位,也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东部进行动员,他非常赞同。同时我们也想跟对乡村的扶贫结合起来,因为和田地区的城市化率不到30%,70%的居民住在农村,维吾尔族的兄弟们都住在农村,如果把农村的事情搞好了,把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么扶贫的任务也自然就完成了。我们把绿化生态跟扶贫相结合,还有一个做法就是跟乡村结对子,想动员东部、中部有条件的地区跟和田地区的乡村结对,和田地区一共有1388个村庄,如果我们动员起1300多个企业,每个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对口一个村子帮扶,那么就可以加快扶贫的进度,加快治沙的进度,加快绿化的进度。最初就是这么一个动因。闫书记听了很赞同,就把他挂钩的扶贫村交给我们对口帮扶了。
中国网:在这几年活动中,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场景?您对南疆的景与人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曹文炼:我们从2013年5月起商定做两件事情,一个通过绿化改进生态,来促进扶贫,第二跟村庄结对子。最近四年来,我本人来了三次,我们中心前后派了五个小组,每年都有小组来帮助做这些工作。在这些过程中,如果说印象深刻的事情,我想可能有几点。第一印象深刻的,是当地生态环境之差在我走过的全国和世界各地可能是之最了,因为全世界我也去过50多个国家,中国31个省市也都跑遍了,很多条件恶劣的地区也都去看过,我想和田人居住的自然生态坏境,可能在我所去过的地区里是最恶劣的。这个地方维稳任务又很重,维吾尔族兄弟占人口97%。而且脱贫任务、就业任务都奇重,维吾尔族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和田地区,这个地方的230多万人口中,还有60多万在待业或者失业。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生态环境恶劣,第二扶贫任务重。第三是绝大多数维吾尔族的兄弟姐妹们之善良、之淳朴,也令我们感动。我们从他们的眼神,从他们的交谈等等所看出来的,是他们对汉族的友好,对共产党领导的肯定。我们也感到歉疚,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东中部大多数地区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不够。最后还有一点印象深刻的,是维族地区这些干部他们的困难,他们的压力和他们的奉献精神,也令我们感动。所以我们中心把南疆扶贫当作党建的一个重要任务,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今年又作为我们“两学一做”重要内容,发动大家参与和献计献策,中心每年都派不同的人员(没有来过和田地区的人)来扶贫,来参与这项活动,对我们自身也是一个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中国网:今年的南疆行在参与人员和行程安排上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样新的思路和新的亮点呢?
曹文炼:今年的南疆之行是在习主席主持的扶贫工作会议攻坚号召的感召之下,我们要在2020年以前,在“十三五”期间彻底消灭成片的贫困人口。对扶贫进行攻坚,成为西部省份的首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们动员了最广大的力量,包括社会公益组织,我们邀请了三家全国著名的社会公益组织——中国绿化基金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中国光彩企业基金会,这次跟我们随行的大概有30多名企业家,主要是国际合作中心和耶鲁大学合办的“国合耶鲁商学院”的企业家以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企业家共同来参与扶贫。同时我们这次来的还有一些志愿者,他们有的是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机关的公务员,有些是经济学家、智库专家,还有些来自港澳地区,还有艺术家、音乐家,甚至是诗人。今年应该是我们这四年来组织的参与的面和人以及包括扶贫的深度、扶贫的规模都最大的一次,相信今后会更大。今年我们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成绩,明年、后年,我相信我们会在大家的支持下,做得更好。
这次扶贫活动,我们在前几年基础上有新的创新,最重要的是除了参与的面广以外,我们还将成立一个专门的平台,暂时命名叫“国合南疆公益中心”,用这个平台将来专注于做这些事情,包括生态的扶贫,促进绿化和治沙,对贫困农村的对口帮扶,还有发挥我们智库的力量,探索在扶贫上的政策创新,主要做这几件事情。
中国网:与其他地区相比,南疆要想脱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曹文炼:根据我们的调研来看,可能还要政策创新,包括国家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以及智库,特别是发挥智库的作用,现在各地对口支援南疆的资金不少,怎么让南疆能形成一套更有效的、更能用到急需方面的资金应用机制,也就是扶贫的造血机制,在这些方面,可能更多发挥东部和智库的作用,因为南疆地区文化不太发达,信息了解不太够。
中国网:您刚刚也提到了和田还有大概60万的待就业人口,是非常庞大的数字,您觉得要想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曹文炼:就业最大的难点,第一是他们到外地去就业,安置有限,很难,不像其他贫困地区、农村的人口,比如说四川边远山区的,他可以到东部去打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语言、文化等等背景,新疆的维吾尔族兄弟们很难到东部去打工,他们主要还是要在本地就业,所以这就需要改善他们的人居环境,这样才能促进产业和促进更多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到这边来投资兴业,来办产业,吸纳当地的维吾尔族兄弟姐妹,包括通过治沙,这也是以工代赈的一种方式,扩大他们的就业,我们到农村里去看,他们农村里最缺的不是课桌椅,课桌椅还是不错的,也不是书包和书本,最缺的是双语的教师,懂得双语,维吾尔语和汉语的教师,我们在对口帮扶村庄中,也有意识地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我们也在探讨能不能共建双语的培训,跟当地做双语的培训学校,包括在东部招募一些志愿者,在假期来这里做双语的培训和教育。
中国网:近几年的调研主要集中在产业帮扶、文化帮扶和乡村结对帮扶这样几个方面,在调研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投资意向,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已经取得了进展,甚至已经取得了成果呢?
曹文炼:应该说在四年前,我们来这里的时候,这种主动的帮扶,通过民间企业也好,个人也好,还比较少,在我们带动下,也在各级政府的鼓励下,这几年越来越多,我们每年来的队伍都在壮大,从十几个人、几个单位,到这次是四五十号人、30多个单位,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包括志愿者,包括专家和政府、公务员等等,我想这是最大的成绩,也是我们最早的初衷,想动员东部地区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对口帮扶。第二方面的成绩,我们也看到,我们原来的一些理念取得了成效,首先治沙、绿化,在当地政府有效的组织下,我这次是第三次来这里,感觉这三年进展很快,比如和田县一年治沙、绿化十几到二十万亩,他们在“十三五”期间还要治理六十万亩,这些都是很大的成效。第三,在这里看到汉族和各地的人来这里越来越多了,不管是参观、游览还是投资、考察,与我们四年前相比,更多的代表团来了,更多的考察组来了。这是这几年在当地取得的进步。
中国网:非常感谢曹主任今天能够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访谈,也希望我们南疆行一年一年地更好地走下去,越办越好。
(主持人/责编:宋若冰 摄像/后期:李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