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行胜于言 岑巩“六大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 2016-09-08 14:23:23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陈华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杂交水稻,农业部,财政部,贫困人口,农村,农民,质检局,产业升级,茶叶,渔业,生态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9月8日讯 2013至2016年期间,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小康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项目,以发展产业带动全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国”字牌杂稻制种产业

2013年,岑巩县杂稻制种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成为贵州省唯一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2014年,该县成功获得由农业部、财政部授予的“国家级制种基地奖补县”,目前,该县落实杂稻制种基地4.85万亩,流转土地2.8万亩,有制种企业23家,覆盖贫困人口1320户3850人,贫困户种植面积4752亩,预计收入1490万元,人均增收3870元。

“黄金叶”烤烟产业

近年来,岑巩县把发展烤烟作为一项特色重点富民产业来抓,以烤烟产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狠抓烤烟生产,以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支持为着力点,积极引导农户规模种植。按照“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要求,着力打造岑巩县凯本镇沈家湾、天星乡河塘、羊桥乡祝坝以及天马镇白岩坪四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2016年,全县种植烤烟3.89万亩,流转土地3.5万亩,现有烤烟专业合作社5个,烤烟种植大户260余户,覆盖贫困户351户1018人,贫困户种植1228亩,收入380.8万元,人均增收3741元。

“精品水果”成效显著

2016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岑巩县“思州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该县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岑巩县“思州柚”的品牌价值将大大提升,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打造产品名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全县种植精品水果6.8万亩,挂果面积3.7万亩,其中思州柚3.8万亩,预计产值9120万元,覆盖贫困户260户785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600元;水蜜桃种植1.2万亩,预计产值2880万元,涉及25村50组520户,覆盖贫困户205户615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300元;种植李子0.7万亩,预计产值2520万元,覆盖贫困户95户285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100元。 “舌尖上的安全”无公害蔬菜产业岑巩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农业规模化、精品化、高效化发展方向,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走农业扶贫开发新路子,全方位培育富民产业,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切实盘活有效土地资源,岑巩县积极引进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建起了万亩大坝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蔬菜特色产业,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使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截止目前,全年预计种植商品蔬菜4万亩,年产值达2.8亿元。目前已种植2.5万亩,覆盖贫困户276户809人,贫困户种植商品蔬菜828亩,收入579.6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7164元。

“生态畜牧渔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岑巩县抓住人们对生态食品的需求,充分利用该县山水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困难群众发展生态畜牧渔业,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的精准脱贫路,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大力实施生态畜牧渔业。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畜牧渔业总产值2.3亿元,覆盖贫困户1026户2698人,贫困户发展生态畜牧渔业实现经济产值0.86亿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145元。 “两茶产业”名扬天下 “思州绿茶”是岑巩县的特产,茶叶清香浓郁,汤清可口,滋味鲜爽,为特优佳茗,有诗为赞:“古来佳人饮佳茗,朝夕相伴一身轻,思州绿茶天姿娇,清香四溢人销魂”。近年来岑巩县充分利用地型地貌和气候温度等优势,大力发展“两茶”产业项目,截止目前,全县种植茶叶4.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2.3万亩,预计茶叶产值达3450万元,覆盖贫困户218户625人,61户贫困户种植茶叶320亩,收入48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521.6元。全县种植油茶3.2万亩,挂果面积5000余亩,预计产值4120万元,项目覆盖贫困户345户1294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450元。

 “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不让一个人掉队!” 岑巩县不让自己掉队,在获得贵州省政策支持同时,与民众协商、着力特色、自主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该县与全国全省同步步入小康社会,为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保驾护航。

(作者:陈华,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