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需求不足应对措施捉襟见肘
那么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症结何在?据张燕生分析,从全球来看,现在缺少有效需求,全球劳动生产率和潜在的财富水平都在降低。过去五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速度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这引起了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很多困惑,包括全球化,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究竟未来是去全球化还是再全球化。
刘世锦表示,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经济增速也在放缓。有一些国家曾经有过高速增长的经历,之后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经历徘徊、挣扎,出现了一些恢复的苗头,最近两年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巴西、南非都面临着持续增长的挑战。
他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另一大障碍是“去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包括G20在内的许多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全球化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就是所谓的“去全球化”,最近最明显的就是英国脱欧,美国选举中的特朗普提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某种形式的民族主义,这反映了对全球化的另一种势力。
面对金融危机和复苏的困境,世界各国似乎没有太多有效的应对举措。姚景源分析,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基本是靠货币政策,就是量化宽松发票子,确实在短期上解决了一定的问题,或者掩盖了一些问题。但是内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相反是在累积。这样,整个世界经济始终处于一种波动状态,有时候看起来是要走出低谷,但是实际上越陷越深。
世界经济翘首中国智慧成为必然
正因为世界经济困难重重、复苏乏力,所以世界各国和专家学者都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作为东道国的G20杭州峰会上,翘首本届峰会将给出的中国方案成为一种必然和共同的选择。
“人们非常希望在过去的这么多年,中国经济能不能为当前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一些供世界能够借鉴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张燕生表示,全球化面临问题,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也存在大量的问题。因此,大家期待这一次的杭州峰会能够对创新的问题、全球治理的问题,包括全球的贸易投资、开放问题和怎么能够实施2030可持续发展方案的问题,能够有一些切实的行动。
在面临“去全球化”的风险搅扰之际,世界各国需要做出抉择。刘世锦分析,在这样一个关节点上,G20杭州峰会和成员国都面临着很多重大的选择。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能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G20北京之夜”闭门会上表示,G20是一个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物,就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从危机治理慢慢走向全球治理,它的机制作用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这一次杭州峰会又表现得更加明显。过去都是短期政策的协调问题,现在更关注长期增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