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减负”应回到教育原点

发布时间: 2016-09-01 10:18:07  |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刘铁芳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教育的本质,减负增效,教育行政部门,小学生升学,教育科学

【评论】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怎样才能引导孩子们走向幸福人生?我们常说教育要给幸福人生奠基,问题在于我们究竟要奠定什么样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多年后,环顾周遭现实,我发现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不但没有减轻,还有加重的趋势。看着孩子们不堪重负的书包、学生过早的近视、睡眠时间的减少等等,我在思考,孩子们赢得了一时的发展,输掉的可能是一生的健全。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这些年一直在提倡给学生减负,各地区域教育改革也在提“减负增效”,但是真正减负了吗?通过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区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研究,可见一些端倪。从该调查报告显示来看,85%左右的小学生认为课业负担并不重,这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了我们国家“减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通过调研也还发现一些问题,诸如小学课程开设过多、教材难度较大、语文学科的负担较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校小学生负担更重、六年级毕业班学生比四五年级学生负担更重、中部地区学生相比东西部学生负担更重等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调查研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科学的调查也未必都能反映真实的教育。据我了解,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仍然很重,孩子们清晨还未睡醒,就早早到校,剥夺了孩子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这在调查中也有一定的体现。还有小学生近视率的增加,也都是有目共睹。但是,小学生负担不仅体现在这些外显的指标上,也有许多隐性的特点,比如,我们还有许多学校虽然不公开对成绩进行排名,但是实际上许多地区和学校都依然排名,甚至进行班级、区域之间的评比,给教师、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究其原因,又在于学生小升初的升学上,虽然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升学不考试,但是实际上,一些重点初中或初中的重点班、实验班在挑选学生时,依然采用以分数或特长来招学生,这直接导致了小学生尤其六年级学生负担很重,学校、家长压力都也很大。

“减负”作为一个老话题,虽然从调研来看有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屡禁不止,甚至越减越重的现象在许多地区、学段、年级仍在上演。是教育主管部门督导不力,还是学校管理失职,或者是因为家长、社会的急功近利,这些因素可能都有,甚至是这些因素合谋,让孩子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等天赋的灵性,规训为只会做题考试听话的“乖孩子”,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个悲哀。我们倡导减负,却越减越重,需要我们集体反思。

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孩子生命的成全,在让孩子学会基本的道德规则和生活技能的同时,找到生命的富足,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而从个性化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孩子充分发挥特长和兴趣,健康快乐而幸福地成长,这些应该成为今日教育的常识。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阶段,遵循自然乃是这个阶段教育的根本要求,这意味着小学教育就其根本而言乃是自然的、感性的、审美的,故小学教育应着力强化审美教育。与此同时,小学生是一个人学习基础的启蒙阶段,培养孩子们积极的学习兴趣与对世界的热情和乐观姿态,同时开展必要的社会规则和生活习惯的教育,引领孩子的社会化,这才是小学教育的中心。不仅如此,这个阶段孩子对外在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各种遐想,这是最适宜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时候,而不是给孩子一味灌输书本知识,保持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应该是这个教育阶段的生长点。

笔者以为,教育一定是遵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如果我们都能够认识到这点,那么我们对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小学生教育,不妨慢一点,课业任务不妨轻一点。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