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虔;实习记者 王壹弘 王玉莹) 脱贫攻坚工作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少数民族更是攻坚战的重点“战场”。日前,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发展理论教研室教授向春玲深入云南玉溪、红河、昆明三地少数民族贫困县、贫困乡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云南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工作中,当地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呢?就此,记者专访了向春玲教授。
玉溪峨县富良棚乡开发的林下经济 (向春玲供图)
“我所到过的地区没有因为开发产业而破坏环境的情况发生。这些地区发展产业很多都是在农业、牧业、种植业上下功夫,而且注意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是在我调研中很欣赏的一点。”向春玲介绍,例如旅游胜地泸西,生态很好,几乎没有什么大型工业,目前主要是发展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当地提出“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泸西的一个生物技术的公司,提炼银杏树叶里的元素来做药,在当地发展银杏树种植,要建设的银杏庄园十分漂亮,里面也可以做一些旅游观光产业。而且制药成品卖出去非常贵,不亚于传统的工业的生产效益。向春玲表示,这些对于生态是没有破坏的。主要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从第一产业中发展出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对于生态都是有很好的保护。
“像禄劝县是昆明市居民饮用水水源供应地,他们十分重视水库保护,出台了很多措施,如果违背,将严惩。包括农业生产,都不能破坏水源;水库周边的一些农民,该搬迁的都搬迁,他们为水资源保护作出巨大贡献。平掌乡有金矿,但是当地干部不允许开发,因为金矿开发非常污染环境,他们说:‘破坏了生态子孙吃什么。’”向春玲介绍说。
玉溪确立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当地正在实施森林玉溪、蓝天玉溪、碧水玉溪、园林玉溪、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六大工程。投资60亿元实施对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湖”的保护治理项目,对抚仙湖周边开发严格管控,加强对水库的综合整治,完成营造林221万亩。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加大林果业的发展,种植核桃97万亩、竹子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