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经济转型最大困难是体制的掣肘

发布时间: 2016-08-23 15:36:40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十三五,井冈山,论坛,产业结构,供给侧,经济增长,创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8月23日,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6井冈山高峰论坛在中国井冈山召开。本次论坛以“新趋势、新结构、新动力——‘十三五’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与会代表将围绕“经济增长新动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与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一带一路’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有为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层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并深入探讨“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深化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任务。

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表主旨演讲,探讨“经济转型的趋势与挑战”。他说,面对经济转型与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对转型估计还不到位,对全面转型的准备还不足。

迟福林列举原因如下:经济转型具有历史性影响。38年前的第一次转型和改革,极大地释放了我国的增长潜力。从现实情况看,新阶段的经济转型,就其所蕴含的经济社会能量、就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就其对未来中长期发展的历史意义等,并不亚于38年前开启的转型与改革。对此,需要有一个清醒地判断。

迟福林说,讨论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的意义在于,未来10-20年的增长前景,不仅取决于潜在增长率,取决于资源要素,更取决于经济转型的实质破题。现在大家都在问,经济增长的“底”在哪?如果经济转型没有突破,增长很难找到“底”;即便下行势头暂时得到缓解,也难以持久。他的看法是,主要不是在现有的旧结构下寻找“稳增长”的药方,而是在经济转型趋势、新结构下寻找“新增长”的源泉。

他表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深刻性。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增长方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与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在某些方面甚至形成了掣肘。以教育为例,现行教育领域的矛盾与问题,根子在于教育模式转变滞后,考试型、封闭性、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与新阶段服务型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严重不相适应。“教育的第二次改革”,要以能力型、开放性、专业化为重点变革教育体制与教育发展模式。

迟福林指出,经济转型与制度创新互为条件,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这里需要反思的是,现行的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总的看,经济转型的最大困难,是体制的掣肘,是体制的束缚。而体制的变革,大都与利益结构调整相关联,也与行政权力结构调整相关联。实现经济转型的突破,重在营造全面改革的大环境,实现全面改革的实质性破题。

最后,迟福林强调,经济转型决定发展的成败。他新出版的一本书《赢在转折点》,其中总的观点是,进入发展新阶段,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主要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未来几年实现转型的突破,对企业、地区、国家来说,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他举例阐明:从企业情况看,江浙的一些民营企业,转型快,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有的企业甚至从过去的重化工业转型进入到文化产业,重获新生;有的国有企业,转型严重滞后,尽管有某些政策扶持,但仍然面临停滞和衰退的挑战。从地区情况看,有的地区增长比较好,其转型进程相对较快,出现了不少新业态、新模式;有的地区,例如东北三省转型比较慢,传统增长方式转变较慢,其增长也相对缓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