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预防胜于治疗

发布时间: 2016-08-04 15:19:06  |  来源: 中国与非洲  |  作者: 于楠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艾滋病防治,艾滋病感染者,防艾,治疗,艾滋病传播

青爱办张银俊主任为盈江县特困学生发放补助

《中国与非洲》记者 于楠

大多数女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但小萍(化名)的秘密却与大家的不尽相同。每天,小萍都不忘躲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服药,为的是不被发现,不想面对大家纷至沓来的疑问。她是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余生都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小萍的家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寨子里。12岁的小萍说:“我的好朋友们还是会和我一起玩,但是许多同学和村民(都会因为艾滋病)躲着我。这里的人对艾滋病患者还是有很深的歧视。”

“三年前,我妈妈患艾滋病去世。我知道是妈妈把病毒传染给我的。那时,我对艾滋病一无所知。不过我治疗得很及时,从医生和老师那里也了解了很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小萍家所在的寨子紧邻中缅边境,是艾滋病高发区,寨子里不只有小萍一户这样的人家受到艾滋病困扰。我们无法想象,这个地方,在美丽的外表下,却掩藏着如此残酷的现实:毒品泛滥,艾滋病肆虐。

教育护航

为了解决艾滋病感染率高这一难题,盈江县从2012年开始在当地6所学校引入性教育和防艾课程,如今,课程已经在盈江200多所中小学展开。

课程由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资助(简称“青爱工程”),该组织是一个非营利性公益机构。青爱工程结合书本、视频、讲座等形式,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并开发新的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青少年防艾和性健康意识的目的。

“帮助家长和孩子了解艾滋病传播渠道以及自我保护措施很关键。”青爱工程盈江工作站负责人杨春燕说道。“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

盈江县第三初级中学老师聂永仙是县里首批接受防艾及性教育师资培训的老师之一。

“学生急需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艾滋病的措施。我们这个地区毒品问题严重,艾滋病隐患很大,告诉孩子吸毒,特别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新型毒品的危害,变得十分重要,这能使孩子们提高警惕。”

“我们初一年级就开设了性教育课,主要是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二年级课程中加入了青春期性成熟,两性关系和婚姻方面的内容。”

“我觉得他们急需了解关于怀孕和避孕方面的知识。”聂老师说道。

对于16岁的罗彤来说,在“青爱小屋”上性教育课非常有趣。“我学到了怎么样避免意外怀孕和性骚扰,”她对《中国与非洲》记者说道。“课程包括关于青春期的一些主题,这些话题都是平时父母羞于与我们讨论的。”

聂老师不止给孩子们上课,她还深入到当地村寨为村民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知识。聂老师认为讲座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艾滋病和它的传播途径,还能帮助人们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贺介村村民郭顶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一个月内已经参加了三次这样的讲座。

她说:“我们周围就有因为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的,所以我觉得我最大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家庭,教育好孩子。”

由于课程能够适时提供心理疏导,小萍除了了解到她的病情外,还学会了如何疏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小伙伴和她在一起时也学会避免提到她的病情。

新高危人群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发起人,青爱办主任张银俊女士认为:艾滋病防治的关键就是性教育。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对于“性”这个话题的忌讳,性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各方资源也投入不足。人们不能公开谈论性,与孩子之间更是不能展开关于“性”话题的讨论”,张银俊说道。

她带着莫大的激情投身于青少年性教育事业中,希望通过性教育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传播。然而,青爱工程发起之初,许多人不理解张银俊的“疯狂”,因为她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性”这一禁忌话题。然而她并没有退缩,她选择直面困难,继续坚持,如她所说:“我知道我所做的事业是正确的、有意义的。”

当前,艾滋病在中国青少年中的传播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令人警醒。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统计表明,2011年至2015年,15-24岁艾滋病感染者以约14%的比例逐年递增。原因之一是青少年开始进入性行为活跃期。其次,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毒品所诱惑。因此,青少年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0月底,中国共有艾滋病感染者57.5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0.06%。

仅2015年前十个月,中国大陆15到24岁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已经超过1.4万。粗略估计,82%的艾滋病新增感染都是由同性性行为导致的。

这一数据表明性传播渠道已经超越毒品和血液传播,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张银俊表示,许多年轻人感染艾滋病都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性教育,她认为学校应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性教育的这一重任。

据盈江县教育局副局长张黎明介绍,盈江县还采取了一系列定量评估措施以促进防艾教育和性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里的贯彻实施。另外,学校还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培训性教育和防艾课程的专职教师。

在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苟萍看来,在中小学开展的性教育十分必要,“从小让孩子了解到安全的性行为非常重要。正确的性教育能够让他们知道在进行性行为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和对方,防止非意愿怀孕和疾病的感染,这样,防艾工作才会水到渠成。

盈江模式

过去十年中,青爱工程一直致力于将防艾与性教育课程纳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中。

自2006年启动以来,青爱工程已经在全国援建近700所“青爱小屋”。并建立了11个基地,9个工作站,基地和工作站的主要作用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吸引外部优势为青爱办提供支持,同时利用青爱基地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为当地青爱小屋提供政策、专业和管理上的指导支持,促进青爱小屋建设。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陈仲丹博士对青爱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说:“青爱工程在盈江地区开展的防艾模式非常成功,我们有计划将盈江的经验介绍到中国其他地区,并推广到其他国家。”

张银俊为青爱工程设定了远期目标,“我希望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让艾滋病防治和性教育成为每一个人身体力行的公益事业,最终实现零艾滋这个目标。”

(为保护个人隐私,隐去文中小萍的真实姓名)

背景介绍

青爱工程:战斗在防艾工作第一线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2006年启动,由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后于2011年转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青爱工程力求动员全社会包括社区慈善机制、教育机构和地方专业组织等资源,在全国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中小学建立1万所“青爱小屋”,将防艾教育贯彻其中。青爱工程通过编写读本,师资培训,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及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青爱工程这个平台上,青少年通过接受性教育培养防艾意识。同时它还担负着为艾滋病患儿和艾滋孤儿提供艾滋病防治教育的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