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专家学者见闻(图)

发布时间: 2016-07-11 08:53:23  |  来源: 国新网  |  作者: 朱君 焦非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雅江中游,西藏大学,西藏发展,曲水县,贫困户

纯净的蓝天洁白的云,“西藏欢迎您”的大字在拉萨贡嘎机场向人们微笑招手,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130余位专家学者们怀着热望,踏上了西藏这片热土,他们想看看西藏、感受西藏、了解西藏、发现西藏。

7月6日,论坛开始前,国新办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各国专家学者们赴山南克松村和拉萨曲水县达嘎乡,实地走访农户,参观考察精准扶贫与民生改善的情况,切身感受西藏发展新阶段。

  雅江生态园(焦非 摄)

车队行驶在拉萨到山南宽阔平坦的大路上,道路旁呈现出了雅江生态园,经过西藏自治区政府20多年的努力,目前雅江中游沿岸已形成面积达40万亩的防护林带。蓝天白云下一片片绿树美不胜收,专家们不停地举起手机拍照。

“我们当然感觉日子越来越好了”

穿着一身漂亮藏袍的志愿者央拉是个英语老师,毕业于西藏大学,今年34岁,她是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三代八口人住在买来的小楼里,父母都是退休的军医,是个小康之家。她说:“现在的拉萨,每年都在变,点点滴滴的变化非常大,记得小时候面包、巧克力都很少,现在真是应有尽有,在生活上和内地城市差距越来越近,我去北京和上海培训过,交通多么方便,有火车有飞机,就是在西藏,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了。平时假期都去旅游。今年端午节,我就和老公带着孩子坐火车去日喀则度假,过不了多久拉萨到林芝的高速公路就要修好了,那时欢迎你们来林芝玩,那是我们西藏的江南;在学校里,孩子们包吃包住包学费,藏族儿童要学习藏语、汉语和英语,学校里有许多毕业分配来的内地汉族老师,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汉族人,经常一起在网上买衣服,她说她要嫁一个藏族小伙子,因为我们藏族的男人‘很man’,你在他身边很有安全感。”

  汽车旁的央拉(朱君 摄)

说到这里央拉笑了起来,接着她自豪地说: “西藏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当然是感觉日子越来越好了!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西藏,也希望西藏好上加好!”

“唯一的愿望就是像现在这样宗教自由、平静地生活”

  外国专家走进克松村,参观考察“民主改革第一村”。(朱君摄)

车队来到了山南泽当镇克松村,参观“民主改革第一村”,中外嘉宾马上走进藏家做客、合影、体验村民们的传统生活。

  嘉宾们尝一尝西藏的美食,甜茶、糌粑、藏鸡蛋。(焦非摄)

  格桑斯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朱君 摄)

格桑斯仁的家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二层小楼,14间房屋,内饰汉式风格,小院鲜花与阳伞一起盛开。(朱君 摄)

格桑斯仁开着一间小卖部,穿过去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二层小楼,14间房屋,内饰汉式风格,小院鲜花与阳伞一起盛开。格桑斯仁表示,从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渐渐好了起来,自己经营着全村最早的小卖部,并且还有6亩地,农作物与小卖部的收入平均3万多元,近几年政府支持了不少,建这个房子,自己花了14万元,国家帮扶了4万多元,现在生活没有什么烦恼的事,家里只有自己和老伴,三个孩子已成家立业,一个孩子是医生,另外两个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西藏藏语学院毕业后当了老师,最小的孩子上大学时国家还帮扶了三万五千元。吃穿不愁,医疗费可以报销,过了60岁可以拿上养老金,格桑斯仁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有车有房,生活很好。唯一的愿望就是像现在这样宗教自由、平静地生活。

拉萨曲水县达嗄乡精准扶贫搬迁点的仁次卓嘎

刚刚搬进扶贫搬迁点不久的仁次卓嘎看见大家,兴高采烈地赶忙把自己的《曲水县精准扶贫脱贫易地搬迁点户档信息》拿过来,他说:“自己一家四口,以前房子小,2个小孩,一个10岁,一个12岁,有26头牦牛,没有劳力,收入很少又不稳定,属于贫困户。现在来到这里,加入了政府办的养殖场,自己和女人一起挣工资,生活稳定,四口人可以保证收入14912元,这在‘户档信息’里都写清楚了。新房子大,自己没有花一分钱,并且家里的佛龛、冰箱、彩电、太阳灶、家具、储粮罐等等都是政府给配的。”据了解,这里现在住着184户从各地搬来的原来的贫困户。

仁次卓嘎高兴地向嘉宾们展示《曲水县精准扶贫脱贫易地搬迁点户档信息》。(朱君 摄)

  仁次卓嘎的新家(朱君 摄)

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人员拉姆介绍说,曲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曲水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这个安置点占地面积是999亩,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区域和产业设施区域,184套房屋,配套设施有幼儿园、医院、商品房、村文化活动中心和综合文化广场等。

曲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距离县城5公里,318国道、拉日铁路贯穿全乡,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朱君 摄)

按照“争取国家项目、本级财政注入资金力量、引导企业投入”的模式,曲水县易地搬迁种养殖项目面积共665.454亩,总投资1886.9万元,项目采用“合作联社+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项目资金作为贫困户股份入股到种养殖项目中,合作联社负责第一年项目经营、销售,合作社负责第二年项目经营、销售,贫困户参与分红与就业。

合作社由县政府统一划拨启动资金,完善基础设置,配给前期养殖饲草料。

项目的投资、费用、利润、搬迁贫困户年户均收入在村口的展板上写的清清楚楚。

  奶牛养殖展板(焦非 摄)

仁次卓嘎搬迁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参加了商铺(联户经营)、藏鸡养殖(联户经营)、种植(联户经营)、奶牛养殖(合作社),以劳务输出脱贫增收的方式,他对自己的新家很满意,对新的生活很期待。他说现在的感觉真是非常好,仁次卓嘎的妻子也在一边不断地点头微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