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松:用绿色发展来推动传统行业再发展

发布时间: 2016-03-16 17:00:20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方青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李小松,硫化镍,硫化铅,科学发展观,绿色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 李小松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孙婉露)在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当中,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上、中、下游也都应该体现绿色化的要求。青海省的“十三五”规划中写到,要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在产业链建设当中,又该如何在整个链条上,都体现绿色化的要求呢?就相关话题,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副主任李小松。

中国网:李代表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想听一听您对于绿色发展理念是如何理解的?您如何看待生态环境保护在整个青海环境发展中的定位呢?

李小松:青藏高原是三江源的发源地。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这是一个生态屏障,而且是惠及千秋万代的重要的关键点,这是一个生态环保方面的关键点。在这方面来讲,我们觉得青海的发展,首先应该考虑到生态保护。必须要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这个理念应该这样讲,全世界都应该是这个发展理念,不仅仅是青海应该是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突出青海在生态保护发展优先。这方面来讲,青海省委省政府和老百姓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不受破坏,首先应该树立这个观念。

中国网:您之前是在青海沿湖工业股份公司担任总裁,公司也非常重视绿色发展。我们知道加快技术改造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那么您觉得在绿色技术的使用方面,企业这块是否会有一个比较强的动力呢?

李小松:应该讲传统产业本身也是技术的推进,在技术推进当中,传统产业在逐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应该讲过去产业的总量小,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大家不太注重环境的保护,只注重产业的发展。现在产业发展了以后,总量扩大,产业发展总量扩大带来了排放物的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能力不够,不能靠环境和自身的净化来消化这一部分污染,这一点我们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现在应该讲,更早就要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用绿色发展来推动传统产业的再发展。

中国网: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现在的技术是完全能够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是吗?就是从研发的绿色技术的成果来说?

李小松:技术只是一个方面。每一个技术,你应用的时候,促进的是需要这个技术在产业当中的应用的作用的发挥。对环境保护来讲,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多个技术来综合的实施。

过去应该讲,大家主要注重的是经济效益。注重经济效益的时候,我们实施的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的实施。这样带来了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但是经济效益好的这些技术就畅行无阻。现在必须要把一些环境方面的措施,国家在环境保护上有“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环保设施必须要和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同时结合起来。我们还要用法治的理念,措施要更加严厉。就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拳治理雾霾一样,必须要用法律来对环境污染采取措施。什么措施呢?在工业上就是要增加一些投资,牺牲一些经济效益,经济利益来换取环境的保护,减少排放。但实际上,从我们在沿湖资源开发中,我们的经验还不是这么简单的。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环保理念以后,并不会影响自身的经济效益。

中国网:从之前咱们公司来说,直接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李小松:对,这块我们就要实行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发展我们的产业,应该讲既能保住企业经济效益,也能提高环境的质量,减少排放,这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讲不是矛盾的。但是,许多公司不想去投入,我认为是找了一个借口,投入后经济效益差了,我要赔钱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实际上你做完以后,它是双赢的。

中国网: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入的成本增加了,的确会影响它的经济效益吧?

李小松:在没有做以前大家都感觉到投入成本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差,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从众心理,因为大家都不上,我凭什么去上?有一个从众心理,如果大家都上,本身这一部分的效益在竞争层面上,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现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所以,都不上。所以,必须要在法律的前提下,把产业发展和绿色发展融合起来。

中国网:您刚才说了,关键还是在于技术的实施和使用这块。您觉得我们从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是否可以形成一个适当的市场激励机制呢?

李小松:在市场激励机制方面,实际上还是在法律层面上,我认为在排放上,没有重拳出击,大家都不会去重视。因为现在我们的有些技术也不是特别过关,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使用它,甚至可以说政府和企业之间,为了获取GDP、增加值,有时候也有一种默认的感觉。所以,大家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多方面的因素。所以,要在顶层设计和高层的管理上加大力度。

中国网:青海省的“十三五”规划中写到,要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在产业链建设当中,我们如何在整个链条上,都体现绿色化的要求呢?

李小松:产业链的延伸实际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刚才我讲的循环经济的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应该讲是一个科学发展的产业链的概念,上游的产品废物是下游产品的原料,有个资源的再利用,在资源的回收和资源的再利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减排方面应该讲是有作用的。再就是产业链从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链来讲,像青海这些地方以上游资源开发为主,在中游产品和下游产业发展当中,应该讲这一块过去主要是我们的产品远离市场,过去重视不够,现在各级政府对这一块有了高度重视以后,我们把产业的中游和下游发展起来,这一块的发展,实际上大部分是化学的变化,要把资源开采出来以后,要转化成有用的原材料。这种原材料到中游下游以后,基本上是一种机械的加工,物理的加工。

中国网:这个能不能举个例子给我们讲一讲?

李小松:现在我们讲矿产资源开发中,比如说铅锌镍的开发是一种化学物质,硫化锌、硫化铅、硫化镍这些东西要在初级加工时就变成金属铅、金属锌、金属镍,就要把硫拿掉,就是有一个化学反应了。包括钢铁的延伸,从矿物质——一种氧化铁和硫化铁,那么它在加工的初级就变成了铁,从铁到钢,从钢再到钢材,后面的过程当它变成了金属以后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就是变它的形状,变它的性能,就没有化学的变化了,实际上就是一个物理的过程,物理过程基本上没有污染的。在上游的加工中,青海省在打造“三区”建设上,其中一个区就叫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的先进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我们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实现绿色发展。把原材料加工了以后,过去都排放到大气当中,排放到水里,排放到河流里面,还有固体废物的排放,这块我们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再利用起来。

中国网:青海接下来要打造绿色发展的新优势,在产业发展方面,您觉得绿色新优势体现在哪儿?

李小松:以传统产业来讲,我们的高原还是要发挥其资源的优势,再一个发挥我们环境的优势。什么叫做环境优势?比如青海的太阳能资源,它排在全国第二、西藏第一、青海第二,青海有大量的荒漠土地可以用来承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再来加工我们的矿产资源,解决了大量碳排放的问题。因为过去发电都是煤电为主,青海有清洁的水电资源,有清洁的太阳能资源。在开发资源的时候,使用电力的情况下,本身我们的电就是清洁的,用清洁的能源开发资源,本身就进了一大步。再一个利用的理念就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把这个资源不能说吃干榨净,应该讲是用吃干榨净的理念,把能够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中国网: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从环境来说,一个良好的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是什么样的?

李小松:这个环境在软件方面,我觉得主要是一个人们的理念,这是最重要的。大家不想去做和想去做,这是关键的思想认识,如果大家都去做,我觉得这个环境马上就是另外的环境。大家都愿意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的话,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行动都沿着这个思路去做,肯定会得到一个绿色发展、我们的蓝天、清水、地绿得到保护的环境。

中国网: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记者 孙婉露 摄像 王一辰 后期 周珊珊 责编 裴希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