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长陈昌旭:易地搬迁是必须“拿下”的“硬骨头”

发布时间: 2016-03-11 15:52:06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毕节市,陈昌旭,易地搬迁,硬骨头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为脱贫攻坚开出了破题药方。其中的易地搬迁是“硬骨头”,必须坚决“拿下”。

  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陈昌旭表示,之所以说易地搬迁是“硬骨头”,原因有四:一是基础差。易地搬迁农户大部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深山区、石山区,都是贫困人口,自身拿不出钱来实施搬迁。二是数量大。今年全国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贵州省30万,毕节市计划7.5万。三是致富难。贫困群众多数无技术、无产业,搬出去后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四是选择多。按以往的做法,是由政府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群众只管“提扫把进门”。“但我在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民族村果底组调研时,发现33户155名群众中有一半以上希望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群众要求按自己意愿搬到新疆、六盘水市、毕节城区和集镇、中心村等交通方便、人居环境好的地方生活。”陈昌旭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省委陈敏尔书记“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解剖麻雀、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毕节先行探索,做一次深入解剖”的指示,毕节通过深入细致调研,提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政策导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六化”推动易地搬迁工作深入落实,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化”一是搬迁整体化。对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一律整村整寨搬迁。如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女姑村牧场组,共有农户27户82人,贫困率发生达92.59%,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山区。对地质灾害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水源保护地的自然村寨,符合“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自然村寨”条件的优先搬迁。“如赫章县安乐溪乡丰岩村丰岩组,山高坡陡,农民喂猪也要用绳子固定猪石槽,不然猪用嘴一掀石槽就要滚到山脚。”

二是识别精准化。把“四看精准识别法”运用到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识别上来,用好“扶贫专线”和“扶贫云”,做到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特别是通过精准识别,对农村家庭中因举债建房、娶妻结婚、严重疾病、子女入学导致的贫困等区别对待。“如赫章县安乐溪乡瓦窑村大田组王林,修建房屋300多平方米,但因建房负债20多万元,父亲是癌症病人、子女在县城租房读书。”

三是工作人性化。“如百里杜鹃管理区仁和乡安泽华,父母75岁年老体弱,妻子在老家照顾,两个孩子在黔西县城读书,其本人在黔西县城打工已有一定积蓄。我们动员他通过资金整合,在黔西县城购房安置,将母亲接来一起居住,解决一家老小团聚问题。威宁县石门乡女姑村牧场组王开军,两老不愿远离故土,其儿子儿媳在威宁县城务工,希望在县城购房安置。我们采取分户安置的方式,让老人参加统规联建就近集中安置,年轻人在县城购房实现夫妻团圆。”

四是安置多元化。按照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规定:建(购)房补助贫困户每人2万元、非贫困户每人1.2万元,搬迁后拆除旧房、复垦宅基地的,每人奖励1.5万元”。以1户5口人的贫困家庭计算,一次性可获资金17.5万元,加上搬迁后土地流转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补偿补助等,贫困群众还可获得一大笔资金,可以灵活选择安置方式,也有条件搬迁到就业地城市、中心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地生活。如清水铺镇民族村果底组33户155人,截至前天有1户7人搬迁至新疆、4户20人搬迁至六盘水市、4户18人搬迁至集镇、1户4人搬迁至毗邻乡镇、1户3人搬迁至该镇就近村寨、3户3人选择敬老院集中供养安置,剩余的选择就近建房集中安置。

五是政策明细化。“我们统筹考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各类政策的整合叠加、放大效应。搬迁和住房政策方面,针对我市现有商品房(住宅)存量47361套876.49万平方米、二手房(住宅)4224套41.92万平方米、集镇空置住房6400套42.58万平方米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四川省眉山市房地产去库存经验,鼓励群众到城镇购房安置,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陈昌旭介绍,如清水铺镇民族村果底组就有9户42人选择到城镇安置。土地和生态补偿政策方面,引导贫困农户利用好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三块地”,整合增减挂钩、生态补偿、土地流转等收益,切实降低搬迁后的生存压力。今年将完成全市150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户籍和保障政策方面,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赋予转移到城镇的人口与城镇居民享受户籍迁移、促进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类政策同城化待遇。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建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引导和扶持搬迁群众从事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参与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等生态新兴产业。对无技术、有劳力贫困群众,通过引进劳动密型企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六是组织系统化。毕节建立了“市级统筹、县级主体、乡村落实”的责任体系,完善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操作实施、监督考核“四个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战、逐一销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