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王虔)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农村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工作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扶贫要“造血”而不是“输血”。践行“精准扶贫”,政府、企业、农民需要如何协同发力?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前夕,记者专访了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隋熙明。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隋熙明接受记者专访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周兵摄
“帮助农民脱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和谐社会大家都要做的事情。”隋熙明介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政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按照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的部署,省委统战部安排34位企业家到农村去定点扶贫,当名誉村长。“我到了望奎县厢白满族乡前惠五满族村,这个村是五个自然屯形成的,三千多人口,一百五十多个贫困户,一百个特困户,没有学校,没有幼儿园,年轻人都已经进城了。农民致贫,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因病致贫,治病花了大量的医药费;还有是出去创业失败或打工失败,找不着工作,企业倒闭致贫;另外就是懒惰致贫,对这些人要想办法先解决思想问题。”
要根据什么扶贫?隋熙明认为,扶贫不是今天送一袋粮、明天送一袋米,这只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长远。还是要从制度上着手,集约化经营是农民最好的脱贫路径。集约化才能机械化,机械化才能降低成本,才有竞争力,农民才能脱贫致富。农民进城是最好的一个方式,提供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企业做好。如果企业的成本能够降低,加上一些宽松的环境政策,就能多解决就业问题,让更多农民进城,国家再出台一些房地产政策来扶持农民进城,让农民也能有房住,合力发展摆脱贫困没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