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臂取代汗水车间:"世界工厂"东莞仍是制造重镇

发布时间: 2016-02-27 16:59:39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王攀 詹奕嘉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世界工厂,机器手臂,人口红利,机器换人,制造工厂,长盈,机器人,新手

新华社广州2月27日电 题:机器手臂取代“汗水车间”:“世界工厂”东莞仍是制造重镇

新华社记者王攀 詹奕嘉

2015年之前,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通常需要安排650名工人维持10条生产线的运转。密集的人力投入,一直是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谋求立足之地的关键要素。

然而,这一车间如今已被废弃,漆黑的厂房里,老式的人工打磨设备上已结有蛛网。而在它的隔壁,新的打磨车间虽仍拥有10条生产线,却只需要不到30名工人即可正常运转。在巨大的厂房里迅速打磨手机中框结构件的,是不需要灯光的60台机器手臂与10条自动传送带。

指着眼前只有寥寥数人照看的新车间,长盈精密公司董事长陈奇星说,这只是这家企业“机器换人”计划的第一步。2017年前,这家企业计划将上岗的机器手臂增加到1000台,届时全企业中、后台操作人员将不超过200人,80%的工序实现无人化。

“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不只是为了解决用工难,也是工业制造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和产品品质提高的必然要求。”陈奇星说。

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长盈并不是“机器换人”的孤例。记者从2月27日闭幕的东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获悉,这座城市今年仍将大力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着力建设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行市,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张宇晴26日介绍说,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以制造业和加工贸易著称的东莞企业累计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1262个,总投资达103.84亿元。

“我们的调查显示,‘机器换人’项目完成后,相关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65.25%,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9.04%提高至94.44%,估算可减少用工71253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98%。”她说。

在业界人士看来,这是一种来之不易的“颠覆性转变”。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通过承接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纺织、制鞋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随后成为日本、韩国电子元器件产业流入地,东莞逐渐形成了以代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并成就了“东莞塞车、世界制造告急”的制造工厂地位。最高峰时期,这里的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曾经超过4万家。

然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将东莞推上了风口浪尖。从那时起,有关当地外资企业“倒闭潮”的市场传闻持续不断,而在不少企业人士和经济学家看来,尽管这一判断并不符合现实状况,但也暴露出东莞相当部分外企业长期过度依赖低廉劳动力成本、严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继而导致市场竞争力在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市场格局中持续大幅减弱的客观事实。

经济下行危机之下,一场技术革命和制造业革新正在东莞默默展开——从2014年开始,东莞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亿元预算资金,资助引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采取机器换人、引进技术等方式就地升级,进而给“世界工厂”继续保持制造业重镇的地位带来新的希望。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