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草海:综合治理让候鸟“飞得更高”

发布时间: 2015-11-25 11:44:3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杨文斌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贵州草海 候鸟 越冬



2012年11月21日,在贵州威宁草海上空飞翔的黑颈鹤。中国网图片库 杨文斌/摄

初冬的早晨,家住贵州省威宁县草海镇民族村二组的村民臧尔开夫妇,总是在鸟儿的阵阵鸣叫声中醒来。今年11月以来,陆续有大批候鸟迁徙至距臧尔开家不到500米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叶林核心区越冬,每天伴着鸟鸣入眠,又听着鸟声起床,早已成了臧尔开夫妇这些年冬天的习惯。

冬日的草海,阳光明媚,云淡风轻,几只黑颈鹤掠过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湖中游船星星点点,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和摄鸟爱好者们乘坐着人工游船,往芦草更深处漫溯;在草丛中栖息觅食的灰鹤、斑头雁、赤麻鸭正随波游弋,自由自在,与游人和谐相处,一幅“人来鸟不惊”的图画映入眼帘。

草海素有“高原明珠”“鸟的天堂”“物种基因库”的美誉,这颗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明珠,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与青海湖、滇池齐名,以水草繁茂而得名。

在1969年至1979年十年期间,草海湖水因人为放干,导致以草海为中心的贵州威宁县及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大气降水量骤然减少,年均气温明显降低,灾害性天气逐年增加,春旱加剧,夏季低温,秋雨增多,大风与冰雹频频发生,霜冻加重,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由于湖泊消失,地下水位降低,流量减少,草海湖滨周围村寨水井干涸,水质矿化度增高;生物种群减少,迁徙鸟类几乎绝迹、庄稼几乎颗粒无收……

一系列的恶性环境效应,给整个威宁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草海人迅速明白了保护草海湿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草海因此也得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1980年决定重新恢复草海湿地,1992年草海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近年来,针对草海存在的问题,草海保护部门提出了今后草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和具体措施。不断加大对草海湿地的保护力度,通过科技手段排污治污,处理好“人鸟争湖”“人鸟争食”的矛盾,为了草海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综合治理之路,为前来草海栖息的候鸟提供了更加优越的越冬环境。

今年10月28日,贵州正式在威宁县启动草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集中开工建设2015年28个综合治理重大项目。根据《草海综合治理规划》,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显后潜”的思路,草海综合治理初步安排8大类工程4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9.9亿元,其中近期37个,远期10个。项目涵盖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修复、铅锌废渣重金属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与利用、城乡布局统筹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还草海一湖清水,让草海这颗“高原明珠”更加靓丽。

近年来,随着草海湿地生态环境的逐日改善,周边村民爱鸟护鸟的意识逐渐提高,每年前来草海越冬的鸟类物种和数量在逐年增加。

2012年11月5日,草海里首次迎来37只小天鹅越冬。

2013年5月26日,贵州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袁果一行在草海作科学考察时,在湖区首次发现两只濒危水鸟水雉。

2014年4月25日,草海保护区刘家巷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彩鹮。至此,草海鸟类物种达到225种。

2015年3月25日,草海因保护“鸟中大熊猫”黑颈鹤得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授予贵州威宁县“中国黑颈鹤之乡”荣誉。

自1985年草海建立保护区以来,前来草海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在逐年攀升。截至2015年1月初,前来草海越冬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已达到2300余只,比1985年建立保护区之初的230只增长了10倍。

目前,通过综合治理,科学规划,草海保护部门在“开发好”与“保护好”的博弈中,把“高原明珠”保护好的信心与日俱增;“还草海一湖清水,让候鸟飞得更高”的愿望将梦想成真。

本网部分展示图片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 购买请拨打 010-88828049 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