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谢振华接受中国访谈专访。中国网 董宁 摄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组成了“基础四国”协调机制,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根本利益。第二十一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正于北京召开,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
解主任,您认为本次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最值得关注的共识是哪一个?
解振华:
国际社会应该在巴黎气候大会之前一个月,发出一些非常明确的声音。第一,我们非常明确,“基础四国”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巴黎大会的成功做出我们的贡献。所以,我们要发挥推动力,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要努力实现巴黎大会的成功,要取得积极的成果,这是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也是想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第二,我们在《联合声明》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中国、印度、巴西、南非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集团的一部分,我们的定位非常明确。我们都知道作为发展中国家现在在国内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种挑战,所以,我们要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的双重目标任务,所以,只有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地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也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这次巴黎会议的成果或者是可能会达成的协议,应该是在公约下的一个法律成果,它的目的是落实公约所确定的目标,遵循公约的原则,是一种加强行动,落实公约目标的这么一个协议,而不是其他的。更不是另起一套,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一个信号。
解振华:
我们在这次《联合声明》中也非常明确,要确保这个会议的成功,应该实现一个平衡的、有利的、有效的、可行的结果,这就必须要保证协议当中或者成果当中所决定的内容,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各个要素。既包括减缓,也包括适应,还要包括资金、技术的支持,以及透明度。另外,我们也赞成要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在这些点上应该说“基础四国”立场都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也准备在谈判的各个要素、各个重要问题的时候采取灵活的态度,最后要找到一个不能让大家都满意,但是都能接受的结果。我刚才也讲了,我们不追求“零和”,我们赢别人输,这种结果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结果是一个失败的结果。我们是希望最后应该是合作共赢的结果。
中国网:
提到巴黎气候大会,您认为本次巴黎气候大会能否达成一个类似于《京都议定书》那样的强有力的法律协议呢?
解振华:
这次的结果和《京都议定书》有所不同,这次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创新的结果。《京都议定书》是强调了自上而下的应对模式或者是减排模式,巴黎会议的成果和协议应该是一个新的模式,是一个自下而上的,遵循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各国的能力、发展阶段和国情,尊重各国的实际,最后达成的这么一个结果,应该说这个结果可能更有生命力。
中国网:
针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似乎总是有着不同的理解,您怎样理解这个原则呢?
解振华:
现在的情况发生变化了,经过一年的谈判、磋商、努力,现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提出明确的反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所以你们可能看到了,在中美、中欧、中印、中巴各种我们的联合声明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现在在我们的谈判中也没有国家反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现在是要从原则上肯定,在具体的要素当中要落实、要体现,这是我们争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坚持,但是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等等的这些问题上也要体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这是我们这次巴黎协议谈判当中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应该说有的问题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谈判。
中国网:
解主任,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在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解振华: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国内政策措施方面已经见到了明显的成效,而且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无论是联合国、国际机构,还是各个方面的国家,就是发达国家也对中国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一点还是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主要是采取了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建设方面的措施。一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二是要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还要增加“碳汇”,这是我们的措施。到现在看,我们所对外承诺的“十一五”、“十二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全部都实现了,而且超额完成了。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算了一笔帐,世界银行讲,中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采取了节能措施,最近二十年中国的累积节能量占全球总节能量的52%,一半以上是由我们的节能产生的效果。
解振华: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现在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了全球的25%,四分之一是我们的。在最近这两年的增量中,我们占了38%,这也是很可观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由于中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制造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我们讲保守点是降低了一半以上,但国际能源组织的领导人跟我讲,不是一半,而是更多,四分之三已经降下来了,应该说成本的降低和中国的贡献分不开。另外我们的森林蓄积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任务目标,中国的人工造林面积和森林的养护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所以,这些成绩应该说都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网:
去年中国宣布了在2030年左右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这个“峰值”的数值将是多少?
解振华:
中国做出的这些承诺和确定的这些目标都是经过科学的充分的论证,我们现在做出的INDC(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是经过我们充分的论证,征求了各个方面的意见之后确定的。我认为这个还是科学的。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随着我们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我想我们对外宣布的这些目标,只要我们努力都是能够完成的,而且会完成得非常好,这一点上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中国就是,要么我们不说,只要说了我们肯定会做到。“峰值”问题我们已经对外宣布了,2030年左右达到,争取提前。
中国网:
解主任,您认为“基础四国”未来会走向何方?会不会从气候问题扩展到经贸、金融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呢?
解振华:
“基础四国”的合作标题是第21次,实际上我们是一年一个季度召开一次,这说明“基础四国”的合作协调是非常成功的,为推动气候变化的进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过去都更多的是应对谈判,加强政策的协调。今年我们国家领导人到这些国家出访,而且这些国家领导人到中国来访问,已经签署了中国印度、中国巴西的联合声明,中国和南非,我们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协议,可能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下一步我们除了加强政策对话之外,还要开展加强务实合作。务实合作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共识,我们要变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为发展的机遇,趁着这个机会,加强各国的INDC的实现,可能对我们的节能、环保、低碳的技术和产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我们算了一下,中国如果实现INDC的目标,按照2010年的价格,可能我们需要的总投资量是4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6.7万亿美金,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不光是市场大,其实我们培育了一个新兴产业,这个产业可能有6900多万人就业,这将对我们的发展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其他的国家也和我们一样,采取同样的措施。大家都在做,完全可以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所以,现在《联合声明》当中基本上我们都成立了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工作组,在务实合作上做更多的文章。刚才你讲了产业界的合作、地方政府的合作,这是分不开的。
中国网:
感谢解主任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中国网:
(责编/记者:宋若冰 摄像/后期:刘哲 摄影: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