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距离北京直线距离80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广袤的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库布其。库布其,是蒙语“弓上之弦”的意思,弓是三面环绕的黄河,弦就是这条东西长数百公里、南北最宽处几十公里的大漠。这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是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漠,也是北京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源头。这片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是十几万库布其人生存的家园。
2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气候干旱和过度的开垦放牧导致绿色日渐消失,沙漠面积逐年扩大。这里年均降雨量249毫米,而年均蒸发量2200毫米,是降雨量的8倍多。每到冬春,狂风肆虐,黄沙漫卷,风沙一步步吞噬四周仅剩的草场和农田,沙逼人退,库布其人饱尝沙漠生活的苦涩艰辛;而到了夏秋,洪水裹沙而下,每年至少有6亿吨流沙注入黄河。沙漠生态日益脆弱,人们渴望和呼唤绿色。
改革开放后,一场绿色行动在库布其沙漠推进。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等地方政府在积极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同时,出台“谁经营,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政策,广泛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治沙绿化。20多年来形成了政策支持、企业产业化和公益性投资、百姓市场化参与的独特模式。一批根植沙漠的企业,探索了一条长效的产业化治沙机制。
昔日的沙漠盐场,如今的亿利资源集团,是这场绿色行动的主力之一。
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沙漠终于变绿洲,梦想成为现实。亿利集团20多年来投入30多亿元,绿化库布其沙漠5000多平方公里,如今的库布其,又逐渐变回千百年前水草丰美的模样。沙漠里修建了公路,各种乔木、灌木、中药材在沙地里盎然生长,一棵棵沙柳、柠条、杨树顽强守卫着穿沙公路。如今,风沙明显少了,每年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次数由七八十次减少到三四次。在库布其大沙漠的边缘、黄河的南岸,建成了全长240多公里的防沙护林锁边林带,这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绿色屏障,在有效遏制荒漠化蔓延的同时,每年可减少数亿吨的泥沙被冲进黄河。随着绿洲出现,库布其沙漠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明显恢复,野生动植物不断增多。
从治沙绿化起步,从被动治沙到产业治沙,亿利集团成功地打造了一个沙产业链。发展了以沙柳、甘草经济林种植为代表的第一级产业链条,以沙漠天然药业、生态修复、园林绿化、沙漠材料应用、沙漠生态肥料为代表的第二级产业链条,以沙漠生态旅游、文化艺术为代表的第三级产业链条,实现了绿色经济、集约发展。其中220多万亩的甘草大规模种植,使以甘草为主线的医药产业有了40多亿元的收入。沙漠不再是库布其人苦难的源泉,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绿色银行;沙漠生态经济的发展,将会使沙漠绿梦更长久。曾经以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牧民们,现在充分享受到通了公路、水电的便捷,医疗和教育都不再是问题。新一代的沙漠人有了和祖先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库布其,这片昔日的“死亡之海”,今日的“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奇迹”,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
8月中旬,本刊记者来到库布其,感受它的变化,探寻其绿色梦想延伸的轨迹。 (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