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委会:并不都是我的错
鉴于参展商对2007年展会满意度呈下降的态势,记者对10多家展会组委会进行了调查采访。结果发现,有的展会结束后,组委会就自动解散了。如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山东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名牌产品博览交易会,其组委会系临时抽调人员组成,展会闭幕后,组委会的人员均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记者很难再与相关负责人取得任何联系。
除此之外,其他组委会负责人也向记者道出了个中缘由,包括展会本身的品牌和知名度较低,难以吸引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以及2007年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等。
加强展会品牌影响力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认为,2007年参展商对展览会满意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举办的展会不仅数量众多、内容重复,而且缺少特色。许多展会虽然打着“国际”字样,实际上以国内中小企业为主力军,难觅国外企业和国内大企业的踪影,通常在举办一两届后便销声匿迹了。因此,这些展会的品牌和知名度较低、影响力有限,难以吸引较多的专业观众。如此恶性循环,参展商对展会满意度下降成为必然。
第九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BICES)作为品牌展会,同样受到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追捧。其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参展商和观众对第九届BICES的最大的不满就是展馆硬件设施问题。其中,BICES曾多次启用的全国农业展览馆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相比,硬件设施明显落后,难以满足参展商的要求。但随着2009年BICES移师新国展,这一难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专业观众不专业 长城国际的姚晓辉告诉记者,2004年,因北京某媒体刊登了水族用品展的消息,导致那一届的展会吸引了大量的普通市民蜂拥而至,从而严重影响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交流与洽谈。因此,参展商再三要求尽量减少非专业观众的数量。
至于如何组织专业观众,各组委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际通信展于2007年首次通过收取20元门票的方式,有效地阻止了闲散人员和看热闹的人进场,从而保证了专业观众的质量,获得了参展商们的一致认可。
中国玩具协会的负责人金晓辉则认为,大部分成功的展览项目往往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全力介入。举办展会,一定要依托行业协会来邀请专业买家。另外,国内行业协会还应积极加入国际相关协会组织,与国外同行业之间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疏通产供销渠道。尤其对于那些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行业来讲,行业协会更要经常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国外展会,同时邀请国际大型采购团来国内观展,内引外联,吸引有实力的国际买家。
但是,有的组委会却一直秉承传统的做法。如2007中国(北京)国际玻璃工业新技术产品及设备展览会,其承办单位北京世纪佳业展览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是在国内外展览会、网站、报刊杂志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或通过邮局寄发请柬。事实证明,这些毫无创新的做法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国际经济疲软 “目前国内的办展水准,不论硬件设施还是服务意识都显著提升,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接受采访时,金晓辉如是说。但追究2007年参展商对展会满意度下降的原因,他认为必须根植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来考虑。对于诸如玩具行业这样依托出口的外向型产业而言,其中很大一部分专业买家均来自国际。2007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际买家的购买力明显疲软,参展商的满意度下降亦在情理之中。
专家:业界应共同努力
“在此次调查采访中,参展商对组委会的现场管理、服务工作、运输搭建以及展馆软硬件设施、办展环境等表示基本满意,但对组委会邀请专业买家的工作则抱怨颇多。与此同时,专业买家对参展商的数量和质量也表示出一定程度的不满。由此可知,参展商和专业买家之间相互不满,这是导致2007年展会满意度下降的根本原因。”刘大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
他指出,这些结论是针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各10个展会的抽样调查结果得出的,只是反映了这30个展览会中被抽查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意见,但最终结果能否大致反映京、沪、穗三地展会的客观情况,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邀请专业观众不尽如人意 针对参展商不满意专业观众这一现象,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羚做了有说服力的分析。她指出,在邀请专业观众方面,组委会投入的精力可能相对较少,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展览业,参展商较为集中,但是专业观众的圈子却相对空泛,为组委会的专业观众邀请带来极大难度。对于组织者来说,这就需要一定的积累,以培养庞大的观众信息源。
另外,张羚认为,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重视展会,对组委会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如香港贸发局为了邀请专业观众到香港参观展会,在全世界设立了40多个机构进行招展。而内地的许多展览项目,由于组委会经验不足、财力物力有限及宣传成本较高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专业观众邀请的欠缺。所以,参展商产生不满是可以理解的。
参展企业准备不充分“在我国发展会展业的过程中,由于经营环境仍不完善、市场培育尚不到位等原因,出现了诸如部分参展商对展会不满意、参展积极性下降等问题,也是暂时不可逾越的阶段。”陈八荣如是说。
针对2007年参展商对展会满意度下降的原因,由于陈八荣认为,参展企业的市场调研准备不充分,选题定位不准确,其产品、服务和市场不对接,从而导致参展效果不明显;从组委会的角度而言,有些展会设施简单、管理混乱,导致参展效果很差,有些展会甚至变成了零售市场;从经营环境来说,整个社会的服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商务活动越来越多,贸易手段越来越丰富,交通物流越来越发达,因此,展会并不是宣传企业形象、寻求合作伙伴惟一的最佳途径;另外,由于政府对展会干预过多,从而导致一些参展商积极性受挫,放弃继续参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2007年参展商之所以对展会满意度下降,是因为他们的参展意识和要求都提高了,而组委会却仍然停留于老一套的办展方式。另外,专业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采购,而不一定通过展会,因此专业观众的数量和质量有所下降。
多方携手提高满意度 对于中国贸促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中国展览业,过聚荣给予与了充分肯定。他指出,2007年参展商对展会的满意度有所下降这个结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组委会对参展商和专业买家都应该进行细致的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让双方能够更好地对接。
相比而言,张羚则主张通过政府、协会、组委会和展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展会的质量。她认为,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包括银行、税务、交通等在内的公共环境;行业协会应该为主办单位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诸如传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协助规范行业行为等;对于组委会来说,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才是吸引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