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7"之后,人民币将走向哪里?自2005年7月启动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这一轮升值周期已经持续了33个月,累计升值幅度超过18%。上周人民币"破7"跨进"6时代",而出口下滑、加工贸易企业倒闭的信息也促使我们去追索一个疑问:这一轮升值,人民币将升值到哪一年、升值到多少?
这即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而预期是一个难于回答,甚至根本回答不出的问题。为了尝试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第一财经日报》对国内60位知名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即使不具备权威性,但至少可以给市场提供一个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参考。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中,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先生在时间上的答案最近,本期同时刊发梅新育对人民币升值周期问题的分析文章。
参与此次调研的60位经济学家是:陈兴动、郭田勇、黄建辉、黄益平、金柏松、李伏安、李晓西、刘国恩、刘尚希、刘世锦、刘宪法、马骏、潘英丽、施发启、苏威瑞、孙明春、谭雅玲、田国强、万晓西、王元龙、奚君羊、夏业良、肖耿、谢识予、许斌、余芳东、余根钱、袁志刚、张岸元、张海鱼、张欣、张永军、周立群、许善达、宋子先、王小广、王庆、王雍君、刘伟、王湘穗、刘元春、钟伟、刘凤良、屈宏斌、魏加宁、高占军、周春生、梅新育、张敬国、向松祚、丁志杰、何帆、刘峻民、唐旭、赵晓、张礼卿、张立群、姚枝仲、汪同三、王志浩。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在外部需求迅速收缩的同时,不能不关注人民币快速升值给中国外贸和经济成长带来的影响,升值对外贸和就业的负面影响不应低估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方向正变得难以判断。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人民币升值问题专项调查显示,升值周期顶点在时间的判断上,有35%的经济学家选择了2009年,单项比例最高;在升值位置上,有25%的经济学家答出了人民币对美元1:6,但预期升值不会"破6"的经济学家累计达到了55%。调查中有15%的经济学家,以"不清楚"作答。
让市场的归市场,由于人民币汇率制度已经改革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升值到多少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的自我发现。本次调查的目的仅在于展现经济学家的集体预期水平。
不过熟悉汇率改革历程的读者会记得,经济学家的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比如2005年汇改之年,部分经济学家所持有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将抹平纺织业平均利润"等观点并没有被事实所证明,人民币升值在超过10%以后,纺织业所感受到的压力(劳动力成本、外需回落等综合压力)才显现出来。
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6:1成坎
对于人民币升值周期时间顶点的调查,有13%作答2008年,35%作答2009年,25%作答2010年,12%作答2010年及以后,15%作答"不清楚"。
对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多少,由于调查是填空题,答案相对分散。其中有25%作答人民币升值将到6,17%作答6.3和6.5,13%作答6.8到6.9,另外13%作答5,10%作答5.5、5.7、5.8,3%作答4,各2%作答3.5和1,还有15%作答"不清楚"。累计来看,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6以及6以内的经济学家占比达到了55%,其中有41%的人集中在6~6.5这个区间,另外在5的区间内则有23%,5以上的比例只有7%。
另外,在35%也就是21位经济学家作答2009年的分项统计中,有18人所预期的升值位置集中在6~6.5之间。
从所作答的细项答案来看,给出升值周期顶点最近时间点的是商务部宏观经挤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和南方基金高级研究员万晓西,分别是2008年6月和9月,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宋子先、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张岸元、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宪法等人给出了2008年。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给出了2009年6月的时间。
给出最远时间点的则是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施发启,为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3.5:1;其次是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的2015年升值到4,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也预期2015年不过是升值到5。
从升值位置的细项答案来看,预期本轮升值周期顶点在6.8~6.9之间的有13%,也就是8位经济学家,他们分别是宋子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刘尚希、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刘宪法、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立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教授谢识予,由于人民币已经"破7",给出这个答案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即将达到某种临界点。
给出判断的逻辑
丁志杰对记者表示,从国内的角度观察人民币本轮升值周期的顶点,主要是考虑人民币升值对产业层面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但升值幅度过大,出口的大幅放缓将对产业形成冲击。这种权衡将成为未来走势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也将影响对人民币升值周期的判断。
钟伟细数指出,2007年10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给我国外贸带来了明显的压力,考虑到2008年1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折合成年率已经超过16%,进一步考虑到中国2007年24.7万亿元的GDP之中,外贸达到15.5万亿元,在外部需求迅速收缩的同时,不能不关注人民币快速升值给中国外贸和经济成长带来的影响,升值对外贸和就业的负面影响不应低估。
此外钟伟还指出,热钱内流汹涌。估计2005年底,国内投机性外汇规模为3200亿美元,2006和2007两年热钱内流规模估计分别为1000亿和1500亿美元,再考虑到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利率倒挂和加速升值,到今年年底国内投机性外汇的规模可能达到7500亿美元左右,今年1~2月份储备激增1189亿美元凸现了该问题仍在加剧,资本流动逆转的风险日益增大。对此不能不予以警惕。此外,人民币对外加速升值和对内因通胀而贬值并存、外汇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信贷收紧并存的局面,也给人民币汇率的中期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泰康资产公司首席分析师张敬国给出了2009年升值到6的作答,他指出,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5%,实际升值幅度达到20%,这是基于中美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美元快速贬值的背景,而不完全是靠中国生产效率提高支持的;另外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趋缓迹象明显,美元汇率也处于历史低点并可能于2009年周期性回升。可以发现,尽管眼下人民币还在快速升值,但是在未来1~2年后出现升值乏力甚至周期性贬值情况可能性也较大,人民币汇率的周期性波动难以避免。
难于判断的升值顶点
"坦率地说,这个问题我思考好几天,但还是不能轻易给出答案。"一位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者审慎地给出了"不好说"的答案。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指出,这个问题要看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何帆则指出,这不仅取决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也要看美元的走势。人民币升值是长期的,但美元可能短期回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也指出,升值周期的提法并不科学,因为受金融市场冲击的影响,短期内的汇率波动会很频繁,研究这种短周期的意义不大。若将观察期拉长,结论将是,人民币汇率会趋向于购买力平价,目前为1美元合3.7元左右,不过这个平价未来肯定也会逐步变化。问题还在于,这种趋势未必可以看成是周期性的,因为很可能不会周而复始地运动。
谭雅玲也指出,升值与贬值是相对应的周期与节奏,人民币升值与贬值搭配中,2008~2009以升值为主,双边态势逐渐扩大,2010~2012年以贬值为主,包括外部环境美元绝对强势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