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楼市迎来的是开门绿,股市依然不振,这表面上不说明什么问题。从金融角度而言,中国股市存在下行风险,通胀与人民币升值将打压人民币资产。
目前中国处于通胀威胁之中吗?不言而喻。如果2008年1月的CPI指数真的如高盛预计,达到7.1%,那么,即便是长着结构性眼睛的人,也会看出结构性通胀正在向全局性通胀蔓延。通胀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赶不上货币增加的速度,不止于基础货币发行领域,也表现在货币乘数效应方面。
以中国制造业的经济效率确实战胜了货币的增长速度。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企业效率主要表现在制造业,表现在中小企业,更确切地说,是体现在民营企业,而不是那些利润奇高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中国通胀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对于大型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低效救助。
注资四大行的旧帐暂且不翻,以现在与未来的救助而言,就有汇金公司去年11月对光大银行的购股注资,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入光大银行200亿元股份;汇金公司还将最快于4月底对农行注资,金额将在45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
这些救济如果换回了高效的有市场概念的公司,投资者或许有收回红利的指望。但问题在于,这些公司重组的路径中,上市融资建立董事会制度一应俱全,就是欠缺市场化用人机制这一关键环节,这样自封的银行家、企业家是否具有银行家、企业家的资格,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目前他们的上市溢价,是特殊待遇的结果,是垄断身价的体现,但整体而言,主要是这些远比制造企业低效的机构分享中国经济红利、获取制造企业的利润、得到人民币升值溢价大头的结果。
如果通胀持续,就说明中国的实体经济无法承载低效企业与高昂的行政成本,最终会反应到资本市场,将资本市场拖入泥潭。首要表现就是资本市场转熊,蒸发市值与普通投资者的收益,使那些低效企业现形。而此时,后知后觉的投资者充当了第一轮炮灰。笔者相信,决策层在6000点的时候除泡,在股指急窜之时清火,的确有为中小投资者减少损失的动机,但股市的基本构架不改,中小投资者就无法摆脱炮灰的命运。小仁与大义之取舍,应该不难选择。政府与其定时去火,不如真正改制大盘蓝筹股,改变股市的发行与退出机制,让他们当得起定海神针的重任。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一向被当做中国资本市场的利好消息,确实是利好,尤其在人民币升值不到位、国际市场预期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将吸引国际资金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要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改变,以准确反应市场的预期与资产的价格。
但对资本市场而言,人民币升值属于不确定因素。负面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待评估。我们目前无法确切地知晓人民币升值到什么程度,是市场能够接受,也是中国实体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程度。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上升通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在制造业等各个经济领域显现。这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是个严峻的考验,实际上也是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考验,如果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之时,中国的金融等资产继续向低效企业配置,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而人民币升值到转折点时,人民币资产溢价预期消失,会引发国内资金外流。资本管制难收成效,事实上,汇率改革通常会伴随管制的放松,市场越来越活跃,管制难度会加大。
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果人民币升值,政府鼓励资金外流,而资金支配权在假冒投资家手中,那么,升值过程其实是个利益外流的过程。要改变这一局面,最好的方法是逐步放松国内对民间资本与民间投资的管制,使主要的财产性收入落到市场能人而不是权贵阶层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