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山见林 治矿去痕 治水长清

发布时间:2019-10-14 10:06:38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宋美倩 陈发明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邯郸,湿地公园,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缩影

矿山矿坑变景区

在邯郸郊外的紫山风景区,花草技师王万里正熟练地操作修剪机为树木“整容”。王万里是紫山风景区的养护工,也是紫山修复的见证者。他回忆说,在煤炭采掘区,曾经有煤矿采掘经营户41家,无序竞争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让紫山重披绿装,邯郸先后投入近3亿多元,栽植各类树木80余万株,完成绿化面积6500多亩,开凿生态湖泊30万立方米,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6%提升到93%。周边的村民也都成为紫山风景区的园林维护工、保安、保洁人员。

好地方人人都向往,邯郸文体旅集团总经理田原告诉记者,紫山环境改变不仅提升了邯郸整体生态环境的层次,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年接待游客达到20万人次。

哪里是难点、痛点,哪里就是整改重点。邯郸辖区的武安市,曾是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在采矿业发展最高峰时期,有大中型国有煤铁矿33家,乡镇个体小煤矿、小铁矿达到200多个,各类矿井总数超过3000个。为了治愈这个“工业疮疤”,武安专门聘请了矿山设计单位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并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落实矿山环境治理主体责任,遵循“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先后启动了49处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仅去年以来就投入1.5亿元,累计完成露天矿山生态修复2300多亩,小煤矿矿区专项整治12000多亩,共植树110万棵,恢复耕地3000多亩,恢复植被9000多亩。

<  1  2  3  4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