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与每一条河流握手

发布时间: 2017-03-06 10:51:51  |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叶乐峰 李晋荣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河长,入湖河流,偷排,生态,乡愁

【两会长镜头】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去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的河长制在全国推行。这意味着,每一条河流的保护,都将在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中,明确具体的责任人。

每一条河流都有“河长”挥之不去的“乡愁”,每一位“河长”都是一段河流的“守护天使”。对于河长制,代表委员们有太多的话要倾诉。

党政首长负责——

破除“九龙治水”困局

河长制的出现,与发生在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有关。那时,太湖地区温度骤升,蓝藻疯长,地处太湖东北湖湾的江苏省无锡市自来水水源遭受污染,市民惊慌,舆论哗然……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代表告诉记者,太湖蓝藻事件发生以后,江苏痛定思痛,如何从制度上长效治理并保护太湖水安全成了当时的议题。“2008年,江苏决定在太湖流域推广河长制,15条主要入湖河流全面实行双河长制,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双河长’分工合作,协调解决太湖和河道治理问题。”陈蒙蒙代表说。

河长制核心是党政首长负责制,破除体制顽疾,改变“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尴尬。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钟勤健代表认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比如说水质不好,就会涉及管水资源的、管污染治理的,污染又来自于岸上,就会涉及小流域治理,这又涉及国土、农业等部门,每一个部门所站的角度都不同。这种情况下,推行总揽责任的河长制十分必要”。

多年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所长高吉喜委员的提案不离老本行,因此被誉为“生态”委员。他表示,河长制来源于基层实践,现在又被推广到更多地方,取得明显效果,“我们的环保工作正从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防控,强调企业和公民环保责任的同时,也强调依法行政和政府责任”。

建长效机制——

让河湖有人管管得好

尽管已从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的位置上退休,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研究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包景岭代表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没有减少,“每条河流都应该有自己的治理机制,实施河长制,在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推动“河长”主动去管,天津制定了考核办法及细则。对河道截污治污、水质和水面环境、堤岸绿化、长效管理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按照“月考”成绩由市水务局进行排名,不仅要定期向媒体“晒成绩单”,还“以奖代补”,按成绩分档给予补贴。推行河长制3年多来,天津市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里,很多河流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人们常说水无常势,水流动不居,无法按行政区划切割。河长制的另一个特征是上下游、左右岸“共治”,但也会遇到现实的困境:不同“河长”的尽责存在明显差异,上下游“河长”也会因为偷排等问题产生矛盾。

“要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谁污染谁补偿,谁得利谁补偿,这是双向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委员说,各级河长制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发挥民间力量——

共建生态文明

“我本人就是大沙河和小沙河的村级片长。要让河流长治,就要落实责任,层层示范。”谈及河长制带来的成效,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肖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金春梅代表说,“现在全县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河流和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通过建章立制,让每一米河道都受到保护。”金春梅代表介绍,青龙县在沿河村庄河道显著位置设立100块“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还要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每一条河流的水质变化,都牵动“河长”的心。河长制不仅让河流变了样,还影响到临河的百姓和企业。民间治水的信心和热情高涨,各地的河道义务监督员网络、水环境监督岗先后建立起来,一些企业开始主动寻求清洁生产方式。

推行河长制近10年,江苏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河道管护机制,目前全省97.7%的河道落实了保洁管护人员近1.2万人,其中581个河段实行社会化管护,541个河段实行管理单位自行管护,45个河段实行自行管护与社会化相结合。

记者看到,代表委员们已经对河长制达成共识:中国的治水理念和实践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河长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展现出智慧的光芒。

(本报记者 叶乐峰 李晋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