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涝险情为何感觉一年比一年严重?

发布时间: 2016-07-05 09:08:37  |  来源: 新京报  |  作者: 朱学东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雨涝,险情,水势,黄梅天,暴雨袭击

说东道西

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发展,把精力投注到了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和城镇化的建设上,却往往无视河道的管理。

这两天,湖北的武汉、江苏的苏南地区,连遭暴雨袭击,到处水势汹涌,一片汪洋。

昨天一天,来自朋友圈的各种图片视频和其他信息,显示了这些地方雨涝险情的严重性。

我的故乡苏南地区,这个季节原本就是梅雨天气,是汛期,雨水多受淹原本也是稀松平常的事,黄梅天在房子里捉小鱼,过去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不过,那个时候,水势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是故乡黄梅天的特色。但是,这些年雨涝险情,情况却似一年严重过一年。

比如今年,故乡一些原本就不会淹或者想不到会淹的地方,也都成了泽国。这令我很意外。

当然,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故乡的雨量确实特别大,监测的数据确实支持了这一观点。

不过,“今年的雨水特别大”,几乎成为近几年不仅是故乡而且是中国所有地方暴雨袭击后“看海”的原因。

把责任推给自然灾害,是最容易的事,但是,雨涝险情成为如今的常态,却透着一种不正常。

比如苏南地区,大家对黄梅天的雨涝,本就有心理预期。按照常态,照理应该早有准备,当然这些遭遇雨涝险情的地区也确实早做了准备,从天气预报到日常管理,从各种预案以及雨涝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一应俱全。但是,为什么这些努力不能缓解黄梅天的雨涝险情,相反,给人的感觉却是一年比一年严重,每年都那么令人提心吊胆?

除了“今年雨水特别大”的原因外,一定还有其他什么地方也出了问题。

过去苏南地区河道纵横交错,水流通畅。梅雨季节水势虽猛,但一代代人累积的经验教训,比如平时注重河道疏浚,暴雨来袭时主动开闸放水,等等,使这种雨涝造成的伤害有限。

但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发展,把精力投注到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和城镇化的建设上,规划注重了园区小区厂房公路,却往往无视河道的管理。例如,前几天就有媒体爆出,武汉溃堤的堤坝20年未加固;前不久,央视记者调查也发现,都昌一地1万多座山塘和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数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几十年过去了,除了小修小补外,几乎都没有经过系统整治维护……

此外,在一些地方,新型城镇化及所谓万亩良田政策,迁房并村造小区,腾笼换鸟,为工业园区开疆拓土。原来路边那些丛生的杂树灌木,铺上了现代化的草坪,种上了景观树。然而,某些曾经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清水粼粼的河道,或被填埋,或被堵塞,或被污染……比如我所熟悉的故乡,河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剩下的,还有变成了臭水塘……在貌似整洁的现代表征下,大地的毛细血管被堵塞,它的蓄水和自我调节功能,却被破坏了。

于是,那连绵滂沱而下的雨水,只能在水泥地面逡巡徘徊,一点点流向路边的下水道,而无论老城市,还是新式城镇,下水道建设的问题,原本饱受批评,它们有限的能力,以及残存的水系,已经很难分担大地曾经的责任。

于是,水就涌了起来,雨涝,也成了一年年的难题。所能选择的,无非就是大禹的父亲鲧曾经使用的方法——堵。这样的话,雨涝险情能不一年比一年严重吗?

□朱学东(媒体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