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整五周年,这意味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将迎来更全面的开放和新的挑战。在“入世”过渡期,中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6年GDP的总量将达20万亿,5年来,翻了一番多,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过去五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据海关总署最新预计,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创纪录的17580亿美元,比2001年5096亿美元扩大了两倍多,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5年前的3.9%增加到现在的7.5%以上;人均GDP从2001年的1038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700美元。关税率从2001年时的15.3%削减到了2005年的9.9%;修改了2000多项法律法规,废除了800多项法规。当然,在中国享受丰富的“红利”的同时,也成为了贸易领域的众矢之敌,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和限制,甚至歧视性的投资限制都不断增多。同时也承受了一些痛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百上千万工人从国有企业下岗,原有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体系面临解体。在农村,农产品受洋品牌的冲击,价格走低。
关键词:开放时间表、对内开放
关注度:政府:★★★★★
民众:★★★☆
宏观经济影响度:★★★★★
点评:“入世”带给我国的不仅是经济“红利”和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加速促使中国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秩序中,以国际标准要求自己,以国际规则行事。这种制度的转变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市场经济秩序初步建立。而且经过了早期的懵懂,我国正从单一适应国际规则的遵从者向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遵从者双重角色转变。宝钢代表中国钢企与国际铁矿石供应巨头达成2007年合同价格可能将成为全球基准价,以及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被确定与欧洲版WCDMA、美国版CDMA2000同列为三大国际标准,是这种角色转变的两个事例。
“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我国将进入自主开放时代。“入世”过渡期协议中的开放清单和国际环境无疑是一股巨大的外在强制动力,大大加快了国内各项改革的进程和开放。在接下来没有时间表的限制了,没有了外在的压力,还能否扩大开放,推动改革值得关注。
如果说过去5年,依照“入世”承诺的时间表对外开放是中国开放的重点,外资在中国甚至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那么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开放的重点应该更多地转对内开放,破除所有制歧视,消除国内市场存在的区域壁垒和行业垄断等。
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年年在喊,但给人的感觉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既得利益的阻挠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能设计一个像“入世”时间表一样的对内开放时间表,落到具体的实处。同时,设计一种制度使这个时间表成为一种强约束,到什么时候该开放什么,哪些壁垒必须打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了退路可言,那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压力,改革也罢,退让也罢,能拿出一套套配套改革措施,使之达到要求。受到区域壁垒和行业垄断保护的企业也能增强危机感,提早进行内部改革,提升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