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协力抗震救灾,以期将经济损失减至最小。
四川地震,牵动人心!当解放军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拯救生命时,经济学家们也在估量这次与唐山大地震震级一样的巨大灾害会给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或许会更大”,昨天,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对记者表示。近期发生的地震灾害,市场对贷款的需求度将达到较高水平,流动性可能继续增加。
高通胀必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地震带来的经济伤害使得加息的可能性重新估量。“地震对GDP的影响在局部,目前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大可能,但加息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焦点问题一
GDP降0.4个百分点?
根据官方的数据,地震灾区总人口在5000万左右。尽管四川仅占中国GDP的4%,但农产品增加值占全国的6%左右,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8%,猪肉产量占全国的11%.因此,此次地震将对全国的粮食及猪肉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银国际发布的报告估计,此次地震可能使得2008年GDP增长率下降0.4-0.7个百分点,而考虑到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可能此次地震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造成进一步压力。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虽然目前有一些机构预测出此次地震对GDP增长的影响的准确数字,但他认为具体的测算还需要一段时间。郭田勇认为,西部是我国的产粮区,这次地震对局部的影响又相当大,因此对当地的生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全国范围来说,对整个GPD的影响还是非常小的。
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则指出,目前很多经济数据还无法取得,暂时难以预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相信地震给中国造成的只是局部的影响,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运行此前健康发展的趋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喻世友也认为,地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
焦点问题二
CPI涨幅突破9%?
目前大家比较担心的事情就是:地震可能会使通货膨胀问题恶化。中国今年前4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8.2%,其中4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升8.5%,徘徊于12年高点附近。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22.1%,增速快于3月份的21.4%.而四川是中国第一大猪肉生产省份和第五大粮食生产省份。地震的发生,或使已经高企的粮食价格水平再度向上推动。
接下来的CPI增长会不会突破2月份的高点8.7%,甚至破“9”?曹凤岐对此表示,未来通胀压力会更大。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必然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短期内可能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并带来原材料等要素价格的上涨,形成新的PPI和CPI上涨因素,央行面临着巨大的调控难度。
郭田勇表示,地震虽然对目前的通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会产生通胀预期。尤其是地震后产生的恐慌导致的食品等生活日用品抢购,可能会对通胀有进一步推动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防止预期的通胀变为真实的通胀。
数据显示,国内的通胀压力仍旧巨大,今年前4个月的新增贷款总额已经达到了17943亿元,这已经达到了年初设定的全年新增贷款不超过3.6万亿目标的近50%,市场的货币投放量还在快速增长。2008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6.94%,增幅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65个百分点。
天相投顾高级宏观研究员石磊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政府担心的依然是通货膨胀继续恶化。货币供应量增速提高和由于4月份是二季度的第一个月,信贷在贷款按照季度调控下突击投放,让政府依然会对由此带来的通胀压力保持谨慎。
郭田勇对此指出,目前改变从紧的政策不大可能。但在局部地区,如灾区出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需要,可能在信贷方面会有所放松。
也有经济学家对此相对乐观,喻世友表示,由于国家可能会采取措施平抑物价,因此不大可能出现物价明显上涨的状况。
焦点问题三:
年内不再加息?
通胀长期高位运行,此前市场一直有加息的担心,地震发生后,分析人士调低了加息的可能性。东方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邓宏光认为,地震之后年内加息似已不可能。
郭田勇表示,虽然地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但由于今年以来积累的几单事件已经给当前的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加息的可能性大大减小。郭田勇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已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给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加上雪灾等因素已经不利于加息等政策的出台。
昨天公布最新数据也显示,反映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工业增加值”出现了回落。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该数据远低于接受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预计的17.7%增幅。分析师认为增幅回落与中国出口形势不景气有关,未来可能稳步回升。
曹凤岐对此指出,财政政策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自年初以来,学界和政府中很多人都在呼吁强化财政政策力度,以保障经济调控实现“软着陆”。去年中国政府财政预算盈余达到人民币1.7万亿元,有能力提供充足的地震救灾资金。
什么时候从紧的货币政策才有调整的可能?喻世友认为,国家采取紧缩政策还是有必要的。如果到下半年,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宏观政策才有调整的必要。一切要看今年下半年九、十月份的情况。(记者 戎明迈 刘斌/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