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解读温总理讲话,认为政府在防止通胀与经济增长放慢之间会偏向前者
CPI为什么要确定在4.8%?通胀与增长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
昨天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谈到不少经济热点问题,他说:“我们提出了今年CPI确定为4.8%左右的预测目标。说句老实话,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容易的。”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对温家宝的谈话对此进行了解读。对此,,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今年通胀要控制在4.8%的难度非常大,超出这个目标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认为,物价上涨的后劲不足,虽然现在面临的压力较大,相信政府还是有办法实现这个目标的。
焦点一:CPI不超4.8%,有办法来实现
专家解读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中国目前面临着三种政策组合,第一种,严格控制CPI在4.8%,这将以经济增长的放慢为代价,并有引发就业问题的风险;第二种,适当放宽对通胀的控制,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增长,超过预定的8%,并使用财政补贴的方式保证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第三种,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放弃盯着通胀。
从温总理的讲话来看,目前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将通货膨胀降下来。政府的各种措施也在实施,但能不能确保4.8%的目标,我认为超出这一目标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政府制定了4.8%这个调控目标,可以稳定民心,更有利于控制物价快速上涨。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政府在防止通胀与经济增长放慢这一天平上会继续偏向通胀,从紧货币政策的基调短期内不会有很大调整,今年一季度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行政性的信贷控制和价格控制难有放松的余地。但是,如果外部环境恶化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的动能,特别是内外“双冷”的结果导致就业压力的骤升,紧缩政策的放松或者调整将是必然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
政府把目标定为4.8%,目前对于抑制通胀的压力的确比较大,一方面,国际上像石油价格目前已经超过110美元,黄金也超过了1000美元,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对国内的价格形成压力,去年以来,国内的基础商品价格都在涨,而铁矿石、钢材等价格的上涨传递到链条后面的商品上,带动整个商品价格的上升。
目前国家对于国内成品油等商品价格进行了控制,虽然从民生方面有作用,但是从终段控制难以解决整个价格上涨的问题,关键是要从源头着手。这就面临一个难题,我们很难左右诸如控制铁矿石价格等国际因素,所以现在国内通胀情况主要属于成本通胀。
另外一方面,物价上涨很难控制。从现在看宏观是从降温方面入手的,但是由于国内与国际关系越来越密切,境外的世界经济运行状况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像美国利率的变化,它会反映到汇率变化,而汇率的波动又导致国内外均衡的变动。所以说08年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是最为复杂的。
但是从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看,我们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又是最为成熟和最好的时期。相信政府在制定这个目标之前,已经充分考虑了各方面因素。从这点看,虽然面临的压力比较大,但是相信政府还是有办法来实现这个目标的。当前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形成一个市场稳定的预期。
总理发言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物价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隐藏的风险是经济可能出现的波动,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走出一条光明的路。
我们提出了今年CPI确定为4.8%左右的预测目标。说句老实话,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今年头两个月我们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这就给控制物价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们依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主要出于两点。第一,它表明政府的决心,要把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二,它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在物价上涨较快时,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
焦点二:寻找通胀与增长平衡点难度很大
专家解读
沈明高
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今年确保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最大挑战。2007年,我们是以4.8%的CPI换来11.4%的GDP增长,今年要实现以4.8%的CPI换来8%的GDP增长,难度非常大,这或许将是我们近年来面临的最困难的一年。
外贸顺差增长速度的放慢与政府平衡贸易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助于减少外资流动,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推高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并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这种意义上说,美国经济放慢是对中国经济的一种外在紧缩,这种紧缩可以替代国内的紧缩政策,具有防止国内经济过热和通胀的正向作用。
但是,如果外需冷却过快,就有可能造成中国宏观经济的大幅度波动。出口增速大幅度放慢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增长的放慢又可能造成股市的大幅度波动,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低于10%的增长潜力,通货紧缩的风险将会上升,失业压力增加。
对政府而言,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今年确保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最大挑战。如果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甚至进入衰退,外需不足将很可能上升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风险。如果属实,宏观政策的重点将需要从抑制内需向刺激内需转变。如果内需增长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有所改善,外部经济放慢很可能变坏事为好事,成为推动国内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契机。
李永森
通常的经济规律中,经济发展快,就业率就会高一些,人民收入水平也随着提高,同时货币供应量增多将带来价格上涨。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让人民的购买力比较强,一旦人民把收入转为需求,就会产生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
现在我们面临两个压力,一是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到通胀的压力,二是速度过快,经济过热的压力。我们目前的选择是宁愿暂时降低发展速度,也要控制物价上涨。
但是现在我们也不能为了经济速度而控制物价指数或者为了控制物价而采用更为紧缩的政策,让经济发展速度变得特别低。如果这样做会让就业压力的矛盾更为突出。我们现在是在寻找控制通胀幅度和经济速度之间的那个合适的平衡点。
总理发言
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现在我们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8%,而消费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4.8%左右,就是想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深知这件事情的困难。我曾经讲过,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局势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并且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使经济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能解决大约一千万的就业人口问题,还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