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钢材市场价格上涨50%以上,生铁采购价涨了50%以上,受此影响汽车等相关产业风声鹤唳。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曙光集团董事长李进巅透露,他已代表辽宁当地的数十家一、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向全国人大递交了一份建议,呼吁政府部门合理控制资源型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钢材等产品价涨五成以上
汽车业是钢材消费的主要行业之一,在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中,钢板的使用达到50%,各类铸铁件的使用占20%-30%,钢材总消耗要占到所使用原材料的70%。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价格的上涨幅度已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企业可以承受的能力。
当天李进巅向记者出具了一份统计资料。根据资料,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的价格飙涨状况一目了然。
锻造企业使用生铁的采购价格在短短的10个月时间里,价格竟同比增长51.6%;汽车用的圆钢在一年左右时间里,价格同比增长59.2%;汽车大梁板用的510板材一年左右的时间价格同比增长33.2%;同时,汽车悬架用的STE285板材,同比增幅也在16.5%左右。更有甚者,部分钢铁企业的销售价格甚至每月涨幅达600-700元/吨。
上涨原因一方面由于钢材、生铁、焦炭等资源型产品价格短缺内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制造型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无法同步上升,这直接导致下游企业的利润大量向上游产业转移,汽车零部件企业陷入“痛苦增长”的境地。
部分企业濒临破产
原材料持续上涨促使成本的提升幅度已经大大超过产品销价的增长幅度,一旦突破零部件企业承受的极限,部分企业就将面临破产的危险。
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例:经初步统计,仅2007年一年,由于原材料的涨价,三级供应商(铸、锻件企业)的成本增加幅度在80%左右,而其售价仅提升20%;齿轮、半轴等二级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分别同比增长8.7%、26.6%,而其售价仅增长7.1%和0.9%;驱动桥企业的采购成本分别同比增长10.7%,其售价也仅仅增长1.4%,悬架桥供应商采购成本增加13.0%,但售价反而降低了3.3%。
李进巅表示,由此可以看出,销售价格的提升根本无法弥补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即使这些企业从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入手,不可能无止境地降成本,企业的承受能力最终还是有限的。如果原材料的价格再无序地涨下去,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将无法生存。
“有的供应商说,如果再涨到6月份,他们就承受不住了,到时候可能拒绝供货,那对于整车企业就有停产危险了。”李进巅表示,整车企业也在想方设法转移成本,一方面转移给供应商,另一方面通过减配等隐性涨价手段解决。
记者了解到,整车行业因用钢量不同,承受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也不同。公交客车生产企业承受的压力较大,原因在于用钢量不同。每台轿车用钢约1吨左右,大概占整车成本的5%左右;而轻型载货车用钢则在2-2.5吨左右,占整车成本的30%左右;重卡、客车用钢量则更大。不仅如此,公交客车用户“点单式”采购配套件,以及分期付款等原因,致使客车行业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目前全国各大营运公司都采取招标的采购方式,各大汽车厂商为了争取订单,都尽量压低自己的价格,几乎无利可图。
李进巅表示,我国80%以上的公交制造企业都存在亏损的现状,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
呼吁政府干预
李进巅表示,他提交这个建议,不是为他自己提的,是在辽宁数十家零部件供应企业的嘱托下形成的一份重要建议。他说,希望这份建议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使得原材料价格高企的现状有所缓解。
据悉,目前这份三页纸厚的建议已由全国人大转给了国家发改委。发改委尚未对此建议作出答复。
兴业证券分析师表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汽车整车的销售价格将近一步走低。若原材料价格还这样无节制地涨下去,再加上劳动力、土地、物流成本及其他重要资源价格保持在高价位运行,这都将对中小汽车企业的生存产生重大打击直至亏损破产。
根据李进巅的调查,自2003年初以来,原材料占总成本六七成的铸造业已亏损了200亿-300亿元。“此行业亏损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危害,更会侵害到这个行业400万左右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导致下岗或失业。”李进巅表示。
李进巅透露,一些中小地方性资源型原材料生产企业,由于采取的是经营承包模式,相互之间沟通后,任意提价,趁机发“困难财”,严重影响市场价格秩序。他在《建议》中写道:“建议从源头上合理控制汽车原材料(钢材、生铁、焦炭等)的持续上涨,缓解企业的生存危机;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在国外还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