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文长篇小说《CIETMOQ》(《节日》)的创作过程太难了!”壮族作家蒙飞今天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在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也数度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在众多好友的鼓励及民族使命感的驱使下艰难地完成了。”
由壮族作家蒙飞和黄新荣共同创作的壮文长篇小说《节日》,是壮族历史上第一部用壮文创作的长篇小说,近日出版发行。作品通过对改革开放中壮族地区一系列官场人物内心变化的描写,对民族官员生存环境的叙述,对文化差异以及时代变迁中人性的变异等生动而真切的描绘,深刻地揭示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面临的问题。
广西作协前主席、广西文学院院长冯艺对这部小说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作者用母语准确而深刻地传达了壮族民众对社会发展,生存状态的文化思考。
蒙飞大学时代选学的是壮文专业。他说:“专业的熏陶和壮族文化不可抵挡的魅力,让我对壮族底蕴深厚的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母语写作是我的优势,壮族题材是我所熟悉的,而要反映深厚坚实的壮族文化,长篇小说也许是最能充分承载的文体。”
就这样,蒙飞开始了《节日》创作的漫漫长路。为创作《节日》,蒙飞整整准备了十年。身为广西民族报社长的他,把业余时间全都付诸其中。蒙飞说:“小说的创作最终是要奉献读者的,但我一直担心。读者的阅读障碍,因为壮文读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在创作过程中,蒙飞遇到了相当大的麻烦,由于写的是都市生活、官场生活,新名词非常多。对于一些新的术语和外来词,如社长、卡拉OK、处长等在壮文中原来并不存在。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蒙飞无数次地奔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语言委员会与专业人士之间,与他们共同研究、共同商讨解决的对策。
蒙飞始终相信,长篇小说最终肯定会引起反响,因为广西目前已有四百万壮族人脱了壮文盲,广西有二十六个县开设有汉壮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学。
“热心读者的来信、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语言委员会的支持更是让我信心倍增,他们的真心和热心让我一直坚持到了最后。”蒙飞说道。
蒙飞认为,民族文字是有生命力的,壮文长篇小说《节日》的出版,为壮文舞台剧、壮文影视剧准备了剧本,使这些壮文文学样式的问世成为可能。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人们区分不同民族最明显和最常用的标志之一。蒙飞对于能用自己的母语,创作一部记录着民族发展史的长篇小说深感自豪。他说,壮族有一千六百万人口,如果有一步纯壮话的影视剧,他相信收视率绝对不低。
蒙飞出生在壮族山乡马山县,那里至今依然有成千上万个壮族农民活在封闭的世界里。在广西,有千千万万个勤劳的壮族父母亲们由于不识字,即使家里有了电视,也只能对着电视发呆。在蒙飞的心里,对这些乡亲一直有着一个非常纯朴的梦想:有一天能把自己的小说改篇成壮话剧本,并设法寻找与影视导演联手的机会,尽早推出纯壮话的舞台剧及影视剧,让这些伟大的壮族母亲们,也能看懂电视,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记者 蒋雪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