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中国发展门户网12月15日讯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了与中国政府合作完成的《中国医改政策建议》系列报告,着眼于中国正在开展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这五个政策建议报告回顾和分析了改革进程,对初步成果做出评价。每个报告侧重于关乎医改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领域。报告针对医改在未来5至10年逐步推开过程中如何细化和完善提出看法。
世界银行中国人类发展部负责人蓝根博表示:“这个系列是为了提供给决策者和实际工作者在落实政府公布的新的医改措施时参考借鉴,介绍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最佳实践。”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使医院数量和服务项目都出现了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外的后果,出现公立医院热衷于通过提供高收费、高利润的服务项目实现创收,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先进医疗设备方面盲目扩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过度开药等问题,造成患者满意度下降。《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综述》介绍了其他一些国家进行医院改革所采取的各种做法,包括成功和不太成功的案例。鉴于中国是一个大国,情况比较复杂,并没有适用于各地各级医院的标准模式,但是需要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提供合理和有科学依据的医疗服务,训练一支高素质的医院管理骨干队伍,并建立进行政策规划、绩效监测、问责和评估所需要的信息系统。
《中国医疗服务供方支付制度改革:国际经验的启示》分析了新出现的供方支付制度,譬如按病种付费和按绩效付费及其各自的局限性。改革已经开始但并不完善,出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包括服务供方过于关注那些有绩效评估的服务项目,而忽视那些未与支付挂钩的服务项目。因此在实施时必须要认真监测。总体来说,中国须利用新的支付模式来改革目前分散的、以医院为主的医疗服务提供体系。
药品费用占中国的医疗总支出的40%,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这一比例都是相当高的。而药品的使用或者过度使用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疗效角度都是效率不高的。主要的问题在于供方支付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医院和医生都靠药品销售来获得额外收入。《仿制药政策——中国基本药物政策的基石》指出,要改革这一制度,就需要用其他资金来源来替代药品销售收入,如通过直接补贴、提高使用者收费或者提高医疗服务的保险支付等方式。除了将药品销售与医务人员收入脱钩外,还需要采取措施对仿制药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改变医生和患者认为“仿制药不如品牌药好”的观念,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仿制药的使用。
《中国药物筹资、定价和使用:改革之路》探讨了标题中提到的问题以及药物制度的发展情况。中国在2004年就已成为世界第九大药品市场,本世纪头几年药物销售年均增长28%。报告对推动和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建议,包括进一步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仿制药生产和推广仿制药的使用,完善药物定价,对药物实行零差率政策,使公开采购制度更加公平、平等和透明,吸收国际经验。
中国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是分别针对就业和无业人口以及城镇和农村人口的不同制度的混合体。用人单位和员工缴费、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是这些不同医保制度的主要资金来源,保障与受益水平也因筹资水平不同而异。《中国通向综合的医疗保险体系之路》探讨了中国要实现全民基本医保所面临的改革选择和建议。例如,报告建议可针对门诊医疗服务建立社会统筹取代医疗储蓄账户,提高低收入人群和无业城镇人口的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报告强调需要在现有不同基金之间实现更大程度的公平性,特别要关注低收入人群和农民工;应采取渐进方式为所有个人和家庭提供统一的基本医保福利;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医疗参保制度等。报告还指出有必要对全国大量独立运营的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统筹,建立省级(或许在稍后建立国家级)医疗保险基金统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