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网上直播>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

2025-03-12 09:01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3月11日下午闭幕会后,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主持人 曲卫国:

大家下午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现在开始。今天大会新闻中心继续邀请3位部长接受大家的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3位部长分别是自然资源部关志鸥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孙业礼部长、国家体育总局高志丹局长。

下面,有请第一位部长,自然资源部关志鸥部长。请大家提问。

2025-03-11 15:57:20

人民日报记者:

关部长您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守耕地红线、严格占补平衡管理。请问,自然资源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谢谢。

2025-03-11 16:09:45

自然资源部部长 关志鸥: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粮食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牢牢守住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为粮食连续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对耕地保护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全面提升数量、质量、生态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效能。重点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要稳数量、强监管。要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为目标,加快构建耕地保护一张图管理体系,通过落地上图、以图管地,推动耕地保护向数智化转型,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同时,要强化占补平衡管理,明确占补平衡的空间,拓展占补平衡的来源,确保占一亩补一亩,确保耕地补足补优。在工作中要严防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弄虚作假。

第二,要提质量、优布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规划实施评估监测情况,要对现有耕地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合理调入适合耕种的优质土地,有序调出不稳定耕地,进一步优化耕地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增加优质耕地的比例。在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把黑土地保护好,使之成为耕地保护中的“优等生”。

第三,要优生态、惠民生。要把耕地放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这一层面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水定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要统筹耕地保护和乡村生态治理,通过科学规划,再现乡村美景,让欣赏田园风光、想起小时候的味道成为百姓生活的新时尚。同时,耕地保护也连着民心,我们要及时纠正个别地方在工作中出现的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各位记者朋友,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违法占地,又需要全社会共同树立节约集约的意识,从源头上少占或不占耕地。同时,我们也要自觉接受媒体监督,以更加务实的措施坚决守住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谢谢。

2025-03-11 16:10:17

文汇报记者:

关部长您好,今年要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想请部长介绍一下工程建设有关情况。

2025-03-11 16:24:54

关志鸥:

谢谢你的提问。“三北”工程是国家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标志性工程。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发出了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伟大号召。一年多来,在国务院“三北”工程协调机制的统一指挥下,各地区、各部门、央企民企协同联动,鏖战沙海,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7600多万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东部歼灭战片区,辽蒙千里阻沙带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迅速、成效明显,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往日稀树草原的壮美景观。在中部攻坚战片区,库布齐400公里光伏长城、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蓝色的光伏、金色的沙漠交相辉映,十分壮观。在西部阻击战片区,我们给世界第二大沙漠系上了绿色围巾,提前实现锁边“合龙”,为下一步全面系统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的“三北”工程,更加注重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创新,更加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具体实践中,光伏治沙板上发电有效益,板下种植有收入,实现了一举两得。以路治沙开出的作业路成了百姓致富的幸福路,以工代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得实惠。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发放了15亿元的治沙劳务报酬,带动了20多万人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就业。

新时代的“三北”工程,也更加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更加注重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去年底,在沙特举行的第16届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全面展示我们防沙治沙成就的中国馆赢得广泛赞誉,我们推出的机械压沙、智能种树等一系列新产品成了大会的“网红”。两会期间,我们的“三北”工程已经陆续进入了新的施工季,各路治沙大军再次出征、持续奋战。

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弘扬“三北精神”,勇担使命、不畏艰辛,力求做到种一棵、活一棵,治一片、成一片,确保三大标志性战役如期取得重要成果。

各位记者朋友,明天我们将迎来第47个植树节,又是一年植树季,在此诚邀各位参加“我为三北种棵树”公益活动,让我们共同筑牢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生态屏障,共同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谢谢!

2025-03-11 16:27:03

曲卫国:

谢谢关部长。下面我们有请第二位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孙业礼部长。

2025-03-11 16:29:21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 孙业礼: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

2025-03-11 16:30:03

曲卫国:

请大家提问。

2025-03-11 16:30:3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孙部长,过去一年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旅游的热情高涨,文旅消费火热,但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对于文旅热的感受有所温差,有的赚得是盆满钵满,有的地区也反映,虽然面上很热但是盈利没有那么多,也有的企业反映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我们想请问孙部长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2025-03-11 16:57:38

孙业礼: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媒体和记者朋友对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所说,去年的文旅业延续了火热发展的势头。从数据上来看,文化方面,规模以上的文化及相关的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大概6%。在文旅部门审批备案的经营主体有31万家,同比增长了大概4.7%,应该说基本盘非常稳固,发展势头强劲。旅游方面,去年国内旅游规模达到了5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接近15%,国内旅游花费去年是57000亿,同比增长超过了17%。入境旅游也有不错的形势,去年入境旅游大概人次是1.32亿,这1.32亿的入境游客在我们国内的花费超过900多亿美元,接近1000亿美元。

文旅的这种热度,文化的温度、旅游的热度,不一定看数字,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体感,去年一到小长假,著名的旅游景区,几乎所有人都在喊“我们这个地方好像来了1亿人”,这也是对热度的体感。去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博物馆、大型演唱会都是一票难求。不只是这些地方,就像原来比较冷的文化夜校、老年夜校都是一座难约。去年应该说是整个文旅业人财两旺,既旺丁又旺财,既增收又增利。

从盈利的情况看,去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的利润大概是1.3万亿元,营收利润率超过9%,这个利润率还是很高的,相当不错。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还有度假区接待收入、旅行社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所以整个文旅行业的盈利情况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有你说的这种情况,就是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对文旅热的体感不一样,有的企业也有经营困难的情况,我们对此也作了分析。

面上来说,我们国家这么大,市场经营的主体这么多,每个行业每年总有一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盈利不佳,甚至退出市场,但是对于文化和旅游行业来说又有不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觉得可能是文旅消费的升级导致的市场分化。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升级。简单来说,过去消费的是实物,现在主要消费的是服务,过去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价值,现在更看重产品的文化品质,看重它的审美价值、情绪价值。如果说过去是为了需要买单,现在主要是为心情买单,我花钱不只是因为我有需要,更主要的是因为我高兴、我热爱,这是一个变化的情况。

从市场表现来看,凡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的情况,不断推出新产品、新设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这样的企业盈利情况就会好一些。比如,对面的国家博物馆去年推出了一款新设计的冰箱贴,叫做凤冠冰箱贴,因为设计很好,一推出来以后就成为爆款,很多人非常喜欢,一大早就到国博门口排队,就是为了买这个冰箱贴。当时也没想到这么受欢迎,生产量有限,大家排队经常买不到,买到的就到网上炫,买不到觉得很遗憾。半年下来这款冰箱贴卖了80多万个,所以,有好的产品不愁没消费、不愁没钱赚。

旅游方面,有的地方还在为了多吸引游客在当地多住一夜而犯愁,云南已经开始培育“旅居云南”的项目,他们不是简单地吸引游客多住一夜,而是要多过一月、多过一季甚至多过几年。当地的同志反映,去年旅居云南的人数达到389万,平均旅居的天数是80天,这将近400万人80天的旅居消费,保守估计也得有四五百亿,有力带动了地方的消费,所以有好的项目、好的业态,不愁没有消费,不愁赚不到钱。

特别受欢迎的是,现在还有一些文化、旅游和科技结合推出的新的作品、新的产品,像现在有些城市推出的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演出,投入并不多,但票价很高,很受欢迎,也很赚钱,一年能演出几百场、上千场。动漫电影不用说了,今年的《哪吒2》票房收入已经接近150亿了,所以,有好的产品、有好的服务、有好的项目、有好的设计,肯定可以赚钱。相反,如果跟不上人民群众这种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变化情况,不能主动去推出优质产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你的产品没有特点,又没有好的服务质量的话,那老百姓就不买单、不买账。

所以你说的这个“温差”,实际上也是一种压差、一种压力,倒逼文化和旅游企业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的情况,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推动文旅企业高质量发展,就都能像你说的那样赚得盆满钵满。谢谢。

2025-03-11 16:58:35

曲卫国:

请继续提问。

2025-03-11 16:59:20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强调,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对于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您怎么理解?文化和旅游部对打造这一新的支柱产业有哪些新的考虑和打算?谢谢。

2025-03-11 17:01:48

孙业礼: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去年党中央批准召开全国首次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赋予旅游业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去年在多地考察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这对于文化和旅游部门、对于文化和旅游业界来说,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理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近代以来各国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规律,深入分析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得出的科学论断。

观察世界上各国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文化和旅游产业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直到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也还是很高的,有的发达国家可能占比都超过了20%。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都超过4%,不到5%,应该说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也还有很广阔的空间。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消费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当下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不足。怎么扩大消费呢?文化和旅游可以说是大有可为。文化和旅游消费群体多元、场景丰富、链条很长,可以说几乎没有增长的天花板,文化和旅游消费在扩大消费方面确实大有可为。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觉得这个时候提出来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对于推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如何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我们有了一些体会,逐步明确了一些工作的着力点。

比如说,首先要加强规划引领,推动把文化和旅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衔接,从而从战略布局上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留出空间,在宏观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我们也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一城一策”“一地一策”,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政策支持。

再比如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这是个硬要求,那么就要有硬的基础设施支撑,就得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对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投入大幅增长。但是,相对于一个支柱产业或者说相对于现在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消费快速发展、快速增长的需求来说,文化和旅游行业基础建设这个方面还有很多的短板和弱项。下一步,我们要从金融、财税各个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加快把这些短板和弱项补齐。

再比如,加快培育新的业态。这些年文化和旅游领域不断涌现出像低空观光、海洋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的业态。对这些新的业态,我们将采取包容审慎的理念,逐步地完善服务引导管理的政策,为新业态的竞相迸发创造一个好的条件,特别是要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企业与科技的结合,使科技这个最大的变量能够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加速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惊喜。

再有,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任何一个支柱产业都要有实体经济,要有一批优秀的企业作为支撑。优秀企业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的市场秩序。这些年在文化和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说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大家反映强烈的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特别是强迫购物,损害游客的旅游体验,侵害消费者的权益,恶化当地的营商环境,也损害地方的形象。看到这些案例以后,感到令人气愤,但是又屡打不止、屡禁不绝。今年,我们准备采取专项行动,对这个问题进行治理。一方面,加大打击惩治的力度,再一个就是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标准引领,还有一个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诚信文化,争取多管齐下铲除这样的顽瘴痼疾。当然,也还有很多其他新问题,比如文化和旅游业界一款新的作品、一款新的产品出来以后,有很多企业一拥而上,造成很多无序的甚至是恶性的竞争,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总之,要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真抓实干、坚持不懈,文化旅游业一定能够成长为支柱产业,一定能够更好地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2025-03-11 17:02:17

曲卫国:

谢谢孙部长。下面有请第三位,国家体育总局高志丹局长。请大家提问。

2025-03-11 17:02:44

新华社记者:

高局长好,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体育健儿们昂扬向上,备受网民的欢迎,也备受国民的喜爱,频频刷屏,体育也成为了热词热搜。想请问下一步,体育工作的重点在哪些方面?谢谢。

2025-03-11 17:05:08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高志丹:

谢谢你的提问。借此机会,也感谢媒体朋友和各界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正如刚才你所提到的,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形象,我们也特别关注到在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中,运动员所展现出的体育精神、文化素养和个人魅力,与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一样,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点赞,可以说是使国家的自信和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缩影,印证了“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仅要在竞技体育领域奋勇争先、为国争光,更要发挥好体育的多元价值和功能,服务人民健康、惠及经济社会和民生。锚定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再接再厉、改革创新,谱写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要在体育改革上寻求新突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战略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体育改革提出了要求,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制定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体系和深化体育改革的有关方案,着力打造“全国一盘棋”建设体育强国的新格局。通过深化体育改革,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和产品,建立更有利于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的新型举国体制,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体育治理体系,让宏观政策更完善、治理体系更现代、市场机制更灵活、服务保障更充分、地域特色更鲜明,使中国体育更具人民性、时代性、竞争力。

我们要在体育惠民上取得新成效。积极回应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不断增大的老龄群体日趋多元的体育需求,与时俱进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提质升级,丰富群众体育赛事和健身产品的供给;我们要从娃娃抓起,不断丰富青少年体育的内涵和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扩大开放交流,巩固好奥运强国建设的成果,全面做好米兰冬奥会、洛杉矶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在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在田径、“三大球”等基础和重点项目上力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去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还将创设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多措并举夯实体育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在体育产业上闯出新路子。重点聚焦赛事经济、户外经济、冰雪经济,全面对接扩大内需、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更好发挥体育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释放体育消费的潜力,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扩围增量,让体育成为更多地方发展的“金名片”和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新引擎”,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要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上展示新作为。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是中国体育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更加充分发挥体育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气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中华体育精神颂”的品牌效应,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同时,我们也要坚决抵制“饭圈文化”对体育的侵蚀和破坏,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谢谢。

2025-03-11 17:05:39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高局长您好,我的问题是关于冰雪运动的。今年亚冬会让哈尔滨火爆出圈,同时也让冰雪经济蓬勃发展,很多人都说这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所以,想请您谈一谈,如何通过冰雪运动来促进冰雪经济发展,总局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2025-03-11 17:15:21

高志丹:

谢谢你的提问。冰雪运动、冰雪经济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两会期间,也受到了代表和委员们的广泛关注。正如你刚才所提的,今年冬季冰雪运动火爆出圈,让北方地区的“冬闲”变成了“冬忙”,南方地区的冰雪场地也是处处爆满。所以说,火爆的冰雪运动带来了健身热、群众乐、旅游火、消费增。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努力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冰雪运动的场地设施和服务供给,连续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冰雪运动进校园等活动,持续推动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北京申冬奥和办冬奥过程中,那些踩着雪板、穿着冰鞋追风逐梦的青少年,已经成为当下冰雪运动的主力。我们全面提升冰雪运动的发展水平,哈尔滨亚冬会上,我国冰雪健儿全项出征,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我们积极推进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冰雪场地417个,冰雪场地的类型也不断丰富,呼伦贝尔建成了首条群众身边的城市越野滑雪道,广大市民朋友可以像跑步一样,在市区内就可以享受滑雪运动带来的乐趣,新疆的阿勒泰也打造了滑雪场的聚集区,方便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的蓬勃开展,带动了冰雪全产业链发展,民俗特色冰雪文化正在形成,赏冰乐雪与冰雪运动创意融合,自主品牌冰雪装备器材品类日益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东北三省、京津冀、西北地区冰雪运动与旅游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对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释放了政策红利。

这个冰雪季以来,我们举办了包括亚冬会在内的58项国际国内高水平冰雪赛事,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超过了1.9亿人次,同比增长22.8%,其中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五地滑雪场的客流超过了7600万人次,广东、四川两个南方省份滑雪场的场均客流居全国前两位,分别达到了44万人次和38万人次,来自境外的滑雪爱好者同比增长了30.2%。全国滑雪场内各类相关消费累计超过了350亿元。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持续拓展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良好态势,稳住冰雪经济总规模万亿元的基本盘,力争到2030年达到1.5万亿元的目标。

在政策体系上,进一步加大冰雪器械制造、冰雪旅游、金融支持等政策的出台,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投入,支持国产冰雪器材设备企业发展,不断优化冰雪经济发展环境,释放政策活力,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

在产品供给上,鼓励各地继续承办高水平冰雪赛事,继续办好“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活动,打造冰雪运动主题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扩大外宣推介,让海外滑雪滑冰爱好者更多了解我们中国的亚布力、北大湖、阿勒泰,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来中国滑雪和旅游。

在发展基础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大冰雪人才培养,吸引大众持续参与冰雪运动,加快冰雪领域相关标准研制,不断提升冰雪场地设施和服务的水平,完善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相关数据的统计和监测工作,持续推动冰雪运动的高质量发展。

谢谢。

2025-03-11 17:23:03

曲卫国:

谢谢高局长。媒体朋友,本次大会“部长通道”的采访活动到此全部结束,期待明年再见!谢谢大家!

2025-03-11 17:30:31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