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网上直播>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等)

2024-09-20 11:35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先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振先生,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先生,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刘国洪先生作介绍。

2024-09-19 10:02:48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 刘国洪: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党的二十大以来,自然资源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我们聚焦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经济奖惩机制,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特别是去年,南方省份净增加739万亩,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局面。我们聚焦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2021年以来,找矿资金投入连续3年增长,有力促进了矿产资源增储上产。甘肃洪德发现超亿吨级整装大油田,鄂尔多斯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层煤层气田,四川雅江发现超大型锂矿,云南镇雄发现亚洲最大磷矿。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我们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体规划、83%的市级和84%的县级总体规划批复实施;长江经济带等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实施,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正抓紧编制。我们持续优化规划和土地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三大工程”建设,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服务新型城镇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村庄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大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万亿元,同比增长6.0%;持续推进大洋、极地科学考察,新建中国南极秦岭站投入使用,“双龙探极”取得新突破,中国极地考察走过40年历程、成就斐然。

三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强化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和标准控制,2012年以来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45%;推进绿色勘查开发,所有在产矿山涉及的125个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矿产三率”实现最低指标全覆盖;探索海域分层立体开发,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我们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用地用海应保尽保。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1153万亩、批准用海739万亩,其中涉及4238个交通项目、281个水利项目、4588个能源项目建设。完成覆盖约3/4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的实景三维数据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空间地理数据要素保障。支持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引导规范光伏项目用海,促进新型能源开发。我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布局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完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256个重要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四是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我们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我们着力提高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全国所有市县实现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我们强化法治建设,推进国家公园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国土空间规划法制定,严格自然资源督察执法,维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和群众合法权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共同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

2024-09-19 10:09:09

寿小丽:

谢谢刘国洪副部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

2024-09-19 10:09:33

总台央视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中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请问,自然资源部将推出哪些落实举措?

2024-09-19 10:17:23

刘国洪:

谢谢央视记者关注这个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建设发展离不开土地要素的保障。我们将按照三中全会部署,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前提下,从三个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土地资源更好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第一,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针对近年来耕地保护出现的新情况,把各类占用耕地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以补定占”,强化省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耕地占补平衡作为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机制,真正做到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

第二,立足高效衔接宏观政策与区域发展,完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围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条件和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土地要素精准保障水平,让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同时要围绕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常住人口增加相协调的配置机制。

第三,立足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健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政策体系。一方面,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存量土地资产,保障乡村全面振兴用地需求。完善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服务平台,促进存量土地使用权交易。另一方面,健全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体系。加强规划统筹,引导有序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完善土地收储机制,更好发挥开发储备、供应调节作用;加大政策激励,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复合利用,探索用途合理转换,总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024-09-19 10:17:41

中国财经报记者:

我们知道,项目的实施和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如何优化土地管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2024-09-19 10:18:34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吴海洋总师回答。

2024-09-19 10:18:52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吴海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在严守红线底线、促进节约集约、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持续完善了用地政策,不断优化土地管理,服务保障了党中央部署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有力支撑了高质量发展。

一是改革土地计划管理制度,分类精准保障用地指标。我们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由国家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对其他的项目用地,实行了计划指标的安排与存量土地的盘活相挂钩的机制,就是我们常说的“增存挂钩”,倒逼企业和地方节约集约用地。同时,我们还为每个省(区、市)安排了基础计划指标,保障省级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重大产业项目、重要民生工程用地的需求,对脱贫县持续安排专项计划指标、单列农民住宅建设的计划指标,支撑乡村的全面振兴。总而言之,只要是符合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用地政策的有效投资项目,合理用地需求都能给予计划保障。

二是优化用地审批制度,支持建设项目及时落地开工。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做深项目前期工作,简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支持重大项目立项提速;对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大建设项目,出台先行用地、临时用地、分期分段报批等政策举措,保障这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督促地方依法调整公布新的征地区片价,严格履行土地征收程序,落实征地补偿安置,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是简化许可事项,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发挥“多规合一”优势,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合并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用地批准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等事项。同时,规范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等事项,推进规划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推动实现“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土地管理,强化主导产业、重大项目要素支持,不断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保障各业用地合理需求。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2024-09-19 10:19:10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国家公园法草案近日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请问当前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将有哪些工作重点?谢谢。

2024-09-19 10:26:25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闫振副局长来回答。

2024-09-19 10:26:4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闫振:

感谢光明日报记者的提问,也感谢您对国家公园工作的支持关心。大家也都知道,国家公园是“国之大者”,是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的实践成果。国家公园设立3年来,为将党中央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制度规范,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了国家公园法的立法进程,目前,《国家公园法》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在立法过程中,我们也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了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表明,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后,我们的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等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国家公园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应该说生态保护的成效非常明显。今年以来,在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又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资源的保护管理有了新加强。我们全面推进勘界立标,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登簿,这相当于给国家公园上了“户口”。另外,各地还通过土地置换、保护地役权协议等创新方式,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我们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对于国家重大战略、园区居民生产生活设施、生态保护修复等实行弹性管理。

二是监测监管能力有新拓宽。我们自主研发了中国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并上线运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初步建成,据监测,我们园区内的梅花鹿、狍子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比2017年体制试点时增加了一倍多,这也为东北虎、东北豹野外种群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链”。同时,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还建立了三级预警体系,在重点区位设置了物理围栏。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卫星遥感、临空飞艇、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在国家公园监测监管中的应用。

三是园区伙伴关系有新进步。国家公园内共选聘了5万多名农牧民在家门口当上了生态管护员,他们都是用心用情守护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各园区还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差异化生态补偿、入口社区建设等,多渠道增加当地的居民收入。

四是科技支撑能力有新提高。我们整合设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正在推进建立东北虎豹、海南长臂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我们还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共建了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了国家公园艺术与设计中心,引进院士专家参与我们的保护科研工作,这也是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开放的共享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实行一园一策,用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谢谢!

2024-09-19 10:27:02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

近期上线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里,逼真的场景采用了实景三维测绘技术。能否介绍一下实景三维建设和应用情况?我们也注意到,自然资源部正在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也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谢谢!

2024-09-19 10:30:20

刘国洪:

这位记者的提问很专业,我争取尽量通俗一点回答您的提问。实景三维事实上就是采用我们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对现实场景实现三维立体、客观真实、时序化的表达。我们近年来在部署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过程当中,按照精细程度,划分了地形级、城市级和部件级这三种类型。地形级实景三维反映的是地形地貌、地理景观,最大的用处是服务于宏观应用场景。比如,我们修建高铁、高速公路,在选线的过程当中,可以大大减少野外勘察的工作量,又能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城市级实景三维精细到房屋的三维形状,最主要用于支撑城市智慧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大脑”。比如,服务低空经济,可以在实景三维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空域规划、航线设计、立体导航、监控调度等。部件级实景三维主要面向精细应用场景,可以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等留下精细的“3D档案”。比如,刚才您提到的《黑神话:悟空》运用的就是部件级实景三维,能够为游戏者提供沉浸式体验。

实景三维中国,是国家战略性数据资源,也是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在数字时代,它的价值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出来。首先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我们基于实景三维,融合各类大数据,可以实现数字空间和现实空间之间的关联互通,支撑低空经济、智能驾驶、智慧港口、智慧农业、数字文旅等各类数字经济发展。其次是服务高品质生活。我们基于实景三维,提供空间分析服务和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可以帮助大家社交、出行、旅游、餐饮、购物等更加快捷方便、绿色环保。第三是支撑社会智慧治理。我们基于实景三维,整合叠加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各个要素,可以促进各类资源在时空上更加精准有效匹配,推动各项治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高效。所以说,实景三维、空间地理数据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日用而不觉”。

下一步,为了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之后还将不断提升它的覆盖度、精细度、新鲜度、丰富度,用实景三维中国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再次谢谢您的提问。

2024-09-19 10:30:34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增加,请问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发生发展形势有何变化?今后如何应对?谢谢。

2024-09-19 10:36:36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我们何广顺总工程师来回答。

2024-09-19 10:37:00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 何广顺: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降雨这种现象已经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我国地质灾害风险加剧,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增高。面对这种形势,自然资源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防范应对。

在地质灾害防范方面,加强“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不断提升基层的防灾减灾能力。围绕人防体系建设,我们指导地方组织基层相关责任人、26万余名群测群防员和专业队伍加强培训演练,对隐患点和风险区实施动态排查巡查,发现险情立即通过敲锣、吹哨、预警喇叭等方式,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比如,今年7月16日,在四川九寨沟县一泥石流避险处置中,提前发现险情并及时转移400多名群众,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伤亡。围绕着技防体系建设,我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预警体系,在6.6万余处重要隐患点安装了北斗位移监测等自动化装备。比如,今年7月19日,在云南芒市西山乡滑坡灾害避险过程中,监测系统提前1小时就发出了预警,及时转移出30多人,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伤亡。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50多起,及时组织6700多人提前转移避险。与上一个十年相比,近十年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下降了74%。

在海洋灾害防御方面,针对海洋动力灾害,我们组织开展了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平面上升等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我国自主研发的“妈祖”系列海洋预报模式先后投入使用,在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和13号台风“贝碧嘉”应对过程中,我们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有了较大提升。针对海洋生态灾害,我们采取源头防控、前置打捞等措施,开展了黄海跨区域的浒苔绿潮灾害的联防联控,今年浒苔灾害对山东沿岸的影响为近年来最轻。与上一个十年相比,近十年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数分别下降了62%和85%。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灾害监测手段,提高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和时效性,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持续排查整治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不断提升防范应对地质灾害和防御海洋灾害的能力。谢谢!

2024-09-19 10:37:1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请问近年来在提高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勘查开发绿色转型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2024-09-19 10:39:52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吴海洋总师回答。

2024-09-19 10:40:07

吴海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立足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供给能力,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业绿色转型发展。

一方面,我们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断提高国内资源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基础地质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找矿靶区。我们加大了探矿权投放力度,鼓励企业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2023年全国共出让探矿权459个,同比增长26.8%;今年1—8月,全国共出让探矿权868个,同比增长194.1%,其中战略性矿产资源探矿权528个,同比增长254.4%。我们着力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找矿,社会资金在勘查投入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配合财政部将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方式由取得矿业权时一次性确定,改为主要在矿山生产时按销售收入逐年征收,激励企业增加勘查投入。我们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加强深勘精查,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成果。刚才刘国洪副部长也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情况,2023年,全国新发现4个亿吨级油田和4个千亿方级气田,钨、钼、锑、晶质石墨、磷矿等矿产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锂、钴、镍等矿产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应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保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全力推动绿色勘查开发,将保护生态环境融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态恢复全过程。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实施绿色勘查,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实行更为严格的绿色勘查要求,着力降低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新建矿山全面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生产矿山逐步改造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目前,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超过1000家、省级绿色矿山超过3100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采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2024-09-19 10:40:24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近年来,在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2024-09-19 10:45:17

刘国洪:

这个问题请何广顺总工程师来回答。

2024-09-19 10:45:43

何广顺:

谢谢南方日报记者的提问。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特色。加强用海要素保障,推动养殖、风电等产业由近海走向深远海,推动用海模式由平面向立体和复合利用转变,2023年全国新增审批用海项目的数量和面积分别比2022年增加47%和26.6%。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是9.9万亿,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同比增长5.6%。

二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进展。我们组织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工程项目。

三是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推动成立了崂山国家实验室,按照“浅海+深远海”布局建设4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推动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多点突破,“梦想号”钻采船顺利完成首次试航。“蛟龙号”深潜器同多个国家实施联合科考、共享成果。

四是海洋合作与治理拓展新领域。成立了“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中国委员会。举办了全球滨海论坛等系列海洋领域的重大国际合作活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我们持续组织开展南北极考察,今年建成使用的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的南极考察站。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的磋商进程。还签署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协定,也就是BBNJ协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优化海洋空间布局,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海洋预警监测,提升深海极地保护利用水平,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2024-09-19 10:46:03

中国日报社记者:

我们知道“三北”工程是重大国家战略,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问林草部门在新时代是如何推进“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2024-09-19 10:51:22

闫振:

谢谢中国日报社记者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提问。大家都了解,“三北”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我们国家北疆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同时也塑造了“三北精神”。应该说,“三北”工程是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去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伟大号召。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号召,特别是在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沙区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参与下,我们统筹谋划、合力攻坚,在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坚持系统观念,聚焦“三北”地区7大强风蚀区、34个风沙口和3条主要沙尘暴路径区谋划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坚持尊重科学,以水定绿,乔灌草结合,下大力气优化用地用水用苗的保障,刚才刘部长在发布词里也谈到。我们还加大了实用技术推广和机械装备应用。我们坚持机制创新,科学有序地推动沙区光伏产业,合理发展饲料、经济林果,同时我们还实行以工代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参与“三北”工程建设。去年8月以来,我们全面启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点围绕解决水患、沙患、盐渍化等生态问题,减少黄河输沙量,在毛乌素沙地、库布其、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和腹地,启动了95个重点项目,通过努力再造“塞外江南”。鄂尔多斯采取“新能源+”模式,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区域规划布局了“百里光伏带”。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重点围绕解决影响京津地区的风沙源问题,统筹推进沙化土地、退化草原、河湖湿地保护和修复,我们启动了41个重点项目,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辽宁、内蒙古协同打造科尔沁沙地南缘“千里阻沙带”。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在主要风沙口、流沙入侵地、绿洲防护缺口区域,启动71个重点项目,保障绿洲生态安全。比如,青海省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流域打造了12个锁边、固源阻击点。新疆阿克苏地区发展核桃、苹果、大枣等林草产业,当地老百姓人均增收千元以上。在各级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去年以来,“三北”工程已完成各类综合治理任务超过4000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新时代,我们要优化政策供给,共同推动破解基层反映的堵点难点问题。另外,我们要引导各类主体广泛参与“三北”工程建设,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我们也欢迎在座的各位记者多到“三北”地区走一走、看一看。谢谢!

2024-09-19 10:51:56

寿小丽:

继续提问,还有两位记者举手。

2024-09-19 10:52:34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城市规划体系的要求,请问自然资源部对下一步贯彻落实有什么考虑?谢谢。

2024-09-19 10:54:34

刘国洪:

谢谢,这个问题请吴海洋总师回答。

2024-09-19 10:56:15

吴海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国洪副部长在开场白中也向大家介绍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多规合一”改革取得的成果。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将坚持“多规合一”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编制城市群、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为抓手,促进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要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河流域等区域(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更好发挥城市群、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城镇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空间协同,形成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主体功能布局。

第二,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引导城镇集约紧凑布局。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平衡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各相关领域的空间需求,协调解决空间矛盾和冲突,引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第三,要推动详细规划的改革,塑造城市有机更新的新动能新优势。要适应“存量时代”的需要,通过探索不同类型详细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方式,挖掘存量资源资产的特色和潜力,结合社区生活圈营造、“三大工程”建设等工作,优化存量空间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形成区域发展新增长点、增长极。

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切实把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助力美丽城市建设。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2024-09-19 10:56:50

寿小丽:

继续提问,最后一题。

2024-09-19 10:59:48

凤凰卫视记者:

“厦门实践”为海湾型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关注到当前“厦门实践”经验已经运用推广到内地很多地方,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2024-09-19 11:00:09

刘国洪:

谢谢凤凰卫视对“厦门实践”的关注,谢谢您的提问。借此机会,首先感谢媒体各位记者,去年以来对“厦门实践”的深度报道和广泛宣传。下面,我再介绍一下情况。

“厦门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亲自部署推动城市治水、生态建设的路径探索。“厦门实践”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起点,从岛内到岛外,从海域到流域再到全域,陆海统筹、河湖联动,持续不断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优化了城市空间格局、构建了优美人居环境,也增强了海岸带韧性和活力,已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典范。

“厦门实践”经验,从厦门拓展到福建,再从福建走向浙江、推广到全国,可以说以“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涌现出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浙江温州的洞头,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改善海洋海岛生态,让海岛群众换了一种方式“靠海吃海”,走出了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曾经的小渔村现在已经变成了旅游网红打卡地。再举一个例子,是广西北海,在座的朋友有的可能去过北海冯家江,特别是金海湾红树林湿地,在那儿观过鸟、看过海。大家可能不知道,10多年前,冯家江是一条污水横流的穿城河,多年来,当地政府坚持协同推进污染防治、沙滩修复、红树林保育,建成了一条从北海城区延伸到金海湾红树林的绿色飘带,成为了当地市民休闲、游客观光的好去处。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还有很多,它们共同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为深入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持续开展系列推广活动。今年的6·8海洋日期间,北京等12个城市共同发起了“厦门倡议”。前不久,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的政策文件,我们准备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下一步,我们将深学笃行“厦门实践”经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努力开拓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局面。

我就回答这些,再次谢谢!

2024-09-19 11:00:29

寿小丽:

谢谢刘国洪副部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2024-09-19 11:12:01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