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6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常务副市长陈新武先生,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先生,重庆市副市长江敦涛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胡衡华先生作介绍。
2024-06-05 10:00:26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 胡衡华: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重庆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在这里发布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发展,2016年、2019年两次视察重庆,今年4月再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要求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重庆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3万亿元的城市;今年一季度增长6.2%,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回升向好,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作为制造重镇,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我们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汽车产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全球每生产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重庆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西部金融中心集聚1800多家金融机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形成“满天繁星”的发展态势,从业人员两年增加近15万、总量达到36.9万,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600亿元。区域协作、开放发展拓展新空间,成渝“双城记”越唱越精彩,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越来越多的重庆产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已经成为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
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构建城乡大美格局,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现在,如果您在城市漫步,会看到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的新变化,700多公里山城步道串起了山与水、人与城,200多个口袋公园点缀着城市边角,每年有20多万大学生因为爱上山城而留在重庆。如果您去农村寻找乡愁,会发现巴渝和美乡村呈现新风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富了农民腰包,涪陵榨菜、奉节脐橙、潼南柠檬、巫山脆李等“土特产”成为了“爆品”“爆款”。如果您放眼重庆的山山水水,会感受到美丽重庆建设的成果,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在325天以上,长江“十年禁渔”3年来监测到的鱼类增加了1倍多。很多人说,重庆是一座有着好风光、烟火气、人情味的城市,“开往春天的列车”、白居寺大桥“星际穿越”、洪崖洞的璀璨灯火,这些市民身边的生活场景,成了游客“打卡”的城市风景。
我们持续创新高效能治理,加快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数字重庆建设让管理和服务直达基层,新生儿上户口、市民办社保、企业开办等事项实现网上办,遇到危岩地灾等突发事件,信息直报市级指挥中心、指令直达基层网格员,全天候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带来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目前重庆累计设立外商投资经营主体超过7200家,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19家,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不断增强。
各位媒体朋友,“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大家多到重庆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体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蓬勃活力,记录重庆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发掘好故事、传播好声音。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由我和我的同事来回答各位记者提出的问题。
2024-06-05 10:11:09
寿小丽:
谢谢衡华市长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开始举手提问。
2024-06-05 10:11:3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的问题是,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请问接下来重庆在服务西部、服务大局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4-06-05 10:20:51
胡衡华:
谢谢您的提问。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两大定位”,是重庆立足西部、服务大局的战略指引。其中,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强调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要求重庆当好支撑、作好示范。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的集散地,目的是引领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我们将紧扣“两大定位”,重点打造“六个区”:
第一个区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我们考虑,在去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7年重庆直辖30周年时,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要靠创新制胜、靠制造支撑、靠服务赋能,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第二个区是“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这方面,主抓手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着力点是完善国际物流大通道集疏运体系。当前,我们正规划建设枢纽港产业园,在毗邻重庆中心城区的渝西地区,打造先进装备成套基地、先进材料基地、物流及现代供应链服务业基地。如果把开放通道比作“线”,那么枢纽港产业园就是一个关键“点”,可以串联起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
第三个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先行”,就是要敢为人先,在数字化变革、国资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改革成果。比如园区开发区改革,现在重庆的园区数量已经压减到50个、实现了“瘦身”,接下来要持续“健体”,把为居民服务的职能交给行政区、为法人服务的职能交给开发区,让“企业办事不出园”。
第四个区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重庆是直辖市,具有扁平化管理优势。我们将健全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加快推进治理数字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在人民城市建设上探索新经验。
第五个区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我们将增强主城都市区带动作用,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发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第六个区是“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重庆将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等环境治理,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2024-06-05 10:22:12
中新社记者:
近期重庆的“背篓专线”在网上刷屏,便利了郊区很多菜农乘车到市区卖菜。我们注意到,重庆每年都会滚动实施15件重点民生实事,请问这些重点民生实事是如何确定出来的,又是如何推进实施的,目前进展如何?谢谢!
2024-06-05 10:27:07
胡衡华: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您对重庆的关注。这个问题请陈新武常务副市长来回答。
2024-06-05 10:27:32
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常务副市长 陈新武:
谢谢这位记者。“背篓专线”是老百姓对我们轨道4号线的称呼。这条线全长48.5公里,连接渝北区石船镇到市中心,每天早晨郊区老百姓都可以背着背篓,乘坐4号线到城内卖菜。同时,为了方便老百姓卖菜,我们从专线的安检、座位的设置包括菜场的规划都做了安排,既保证了老百姓能够方便地卖菜,也能够方便城市市容市貌的管理,应该说“背篓专线”是重庆市政府每一年民生实事的一个体现。
这些年来,重庆市政府始终把民生实事作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工作,我们每一年要规划15件重点民生实事。在规划推进民生实事的时候,我们主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征集环节。市政府每一年都在政府网站公开征集下一年度的工作建议,同时还动员基层群众、各个社会团体,包括“两代表一委员”来征集,每一年我们都要征集3000多条意见。
第二个环节是决策环节。政府在实施民生实事的决策环节中,始终坚持贴近群众、关注民心、聚焦实事、体现温情,重点推出一些小切口、见效快的民生项目,力争每一年为群众办成一批“关键小事”“暖心好事”。比如说,我们把城市户外工作者的休息问题作为民生实事,在工会活动之家、社区服务中心、银行超市以及环卫设施附近,建成了1400座“劳动者港湾”,让户外劳动者累了能够歇歇脚、渴了能够喝喝水、饿了能吃饭,手机没电了还可以充电。
第三个环节是实施环节。城市的民生实事虽然是小事,但是实施起来还是比较复杂。我们创新了工作方式,比如说,为了解决小微停车场建设的问题,我们大胆创新,将平时城市难以利用的闲置用地、零碎用地、桥下空间,整体打包以后公开招标,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建成了1200个小微停车场,增加了9万个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民生实事做实、好事做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谢谢!
2024-06-05 10:27:49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
重庆作为中欧班列开行时间最早的城市,在班列运行的13年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现在的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特别是红海危机的持续,中欧班列作为物流大动脉的作用更加明显。请问,重庆中欧班列的开行班次未来会增加吗?装载的货物变化趋势有哪些?对重庆产业发展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谢谢!
2024-06-05 10:31:44
胡衡华:
谢谢这位日本的记者,也感谢您对中欧班列的关心。下面,请郑向东副市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2024-06-05 10:32:06
重庆市副市长 郑向东:
好的,谢谢。中欧班列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凝聚共识、合作共赢、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目前,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重庆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累计开行了近16000列,发运货物130万标箱、运输货值超过了5300亿元。
我们判断,在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中欧班列开行的班次和货运量持续扩大是确定的。这是因为在“硬联通”上,通道运输网络持续完善,目前开行的线路已经达到51条,可以通达欧亚113个城市节点,并且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联动,基本实现了欧亚地区的全覆盖。在“软联通”上,通道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我们全面推广快速通关、全程保险、跨境金融等特色服务,创新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开展铁路运单金融服务等多项试点,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供应链”上,物流安全保障持续强化。近期,在国际海运航路受阻的情况下,重庆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量和货值分别增长了217%和190%,展现了国际贸易陆路运输的韧性和潜力。在“需求侧”上,各方参与通道合作的积极性持续提升。中欧班列作为高效稳定的公共产品,已经成为最优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之一,“向海而生”的开放模式正在向“海陆共生”的开放格局转变。
我们认为,中欧班列对重庆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持续加大。因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随着“朋友圈”不断扩大,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日益密切,将会有更多的高品质国际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因为开行线路越来越成熟,欧洲、中亚、东盟市场高效联通,跨境资金、技术、人才加速交融,将会使重庆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因为产业生态也越来越好,沿线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比如,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我们累计运输相关产品超过10万标箱、货值超过了1800亿元。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欧班列所搭乘的货物规模会越来越大,货物品类会越来越丰富,贸易主体也将越来越多元,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谢谢!
2024-06-05 10:33:3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今天恰好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请问在保护长江上游生态方面做了哪些努力?进展怎么样?谢谢。
2024-06-05 10:38:44
胡衡华: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这是个好问题,还是请陈新武常务副市长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2024-06-05 10:39:23
陈新武: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国家的主场活动放在广西,明年的活动就在重庆。刚才市长也讲了,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长江从东到西贯穿全境691公里,三峡库区85%的库区面积也在重庆境内,所以保护好重庆的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牢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通过“九治”,城市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可以说现在已经呈现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巴渝风貌。
我们坚持全面治水治气治土。严格落实河长制,执行长江“十年禁渔”,加强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打造了水环境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实现了对全市120个河流的智能监测,水环境问题从发现、溯源到处置的效率提升了80%以上。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加快城市交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连续6年没有重污染天气。从源头防控土壤污染,实现了重点建设用地100%的安全利用。
我们坚持协同治废治塑。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般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6%。特别是垃圾处理,变“填埋”为“焚烧发电”,去年全市的垃圾发电量超过30亿度,可以满足370多万居民一年生活用电,相当于中心城区超过1/3的居民用电都是通过垃圾发电循环利用的。同时,推进“白色污染”减量,推广竹制品代替塑料产品,减少电商快递二次包装,一次性塑料品近两年减少了一半以上,农膜99%可以回收利用。
我们坚持系统治山治岸。开展了缙云山、铜锣山等山体整治,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1522万亩,修复矿山9.2万亩。比如铜锣山矿区,在历史上是中心城区最大的石灰岩矿区,有41个废弃矿坑,通过生态修复,现在已经打造成为城区的生态公园,也是城市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同时,我们还加强长江岸线保护,治理109公里岸线,建成“清水绿岸”河段400公里。
我们坚持统筹治城治乡。立足于重庆江峡相拥、山环水绕的特色风貌,打造富有山城韵味的生态之城。结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100个巴渝和美乡村,目前已经有16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接下来,我们将下更大的力气,根治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打造一批群众认可的标志性成果,以实际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迎接明年在重庆举办的世界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谢谢。
2024-06-05 10:39:50
重庆日报记者:
我们重庆是制造重镇,近年来“重庆造”的汽车、笔记本电脑等都不断销往全国也畅销海外。请问,我们重庆如何立足我们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谢谢!
2024-06-05 10:46:13
胡衡华:
好,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我们主管工业的江敦涛副市长来回答。
2024-06-05 10:46:32
重庆市副市长 江敦涛:
好的。我们大家都知道,重庆是我们国家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就像刚才这位记者提问时提到的,是我们国家的制造重镇。应当讲,重庆的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科教人才资源比较丰富,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将着重在“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这两个关键点上做好文章。
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我们将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也就是要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要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这三大支柱产业集群,要创新打造新型显示、轻合金材料、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卫星互联网等十八个“新星”产业集群。今天正好是我们重庆提出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我们按照这一思路来抓产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比如这位记者刚才提到的“重庆造”汽车畅销海内外,我们胡市长刚才在情况介绍的时候也讲到,2023年,我们的汽车产量超过了2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了50万辆,我想这些都是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一个很好的缩影。
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推动制造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其中,针对汽车、电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我们将继续支持企业加大新品投放,向高端迈进;针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推动技术迭代升级,打造产业生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突出做好相关企业、研发机构的“选种育苗”,强化产业生成培育,通过政策扶持来撬动市场支持,打造一批硬核科技企业和前沿产业。
在强化创新引领方面,我们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整合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等优势资源,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比如,近年来,“重庆造”手机盖板玻璃凭借超强的抗跌落能力,被应用在华为等国产高端手机上,成功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也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市场主体,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一倍以上,分别达到1.2万家和8万家,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同时,我们还将在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重庆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争取更多重大项目、优质企业在重庆落地生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谢谢!
2024-06-05 10:47:45
新华社记者:
重庆不仅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请问,重庆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接下来还会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谢谢!
2024-06-05 10:50:46
胡衡华:
谢谢您的提问。有人说,重庆这座城市是“一城千面”,我想这正是重庆的魅力所在。重庆是山城江城,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将城市分割成三大槽谷,形成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的城市形态;重庆是超大城市,拥有8.24万平方公里、3200万的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的人口突破了1000万;重庆是枢纽城市,多种功能在这里聚集,各种资源要素在这里集散,客观上也增加了城市治理的难度。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这12个字。我们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让城市发展处处见“人”、城市治理服务于“人”。比如,城市交通,我们把解决老百姓出行难作为重中之重。重庆中心城区地形地貌很复杂,老百姓出行经常要爬坡过坎,很不方便。我们坚持公交优先、行人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些年累计建成城市轨道13条、538公里,“量身定制”接驳公交线592条、小巷公交线58条、敬老公交线23条,很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坐地铁、赶公交,现在重庆每天有超过700万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再比如,城市更新,我们提出“四增三减”的治理思路。“四增”就是增公共空间、增交通配套、增市政设施、增公共绿地;“三减”是减人口密度、减建筑高度、减开发强度。这几年,累计改造老旧小区7200多个,完善“一老一幼”等社区服务设施8900多处,加装电梯5500多部,一批老街区、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像民主村、北仓里等改造项目成功“出圈”,成为了市民游客的“打卡点”。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打破部门职能边界限制,加强协同高效治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能力;强化街道、社区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国际化大都市。谢谢!
2024-06-05 10:51:13
封面新闻记者:
重庆的就业和社保等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可以在网上办理,我们了解到,重庆正在大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去年4月还召开了数字重庆建设大会,请问目前数字重庆建设情况如何,给老百姓带来哪些便利?谢谢。
2024-06-05 10:59:04
胡衡华:
谢谢你的提问,下面请江敦涛副市长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2024-06-05 10:59:41
江敦涛:
好,感谢您对重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关注和关心。去年4月,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以来,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推进也很快,可以说工作成效体现在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通过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数字化应用,将原先需要来回跑、多次办的事项,变成了“一键登录、一次办成”。目前,我们这种“一件事一次办”上线已经超过了80个主题套餐,覆盖了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等90%以上涉民生和企业服务的高频事项,推动行政服务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取得这些成效的背后,是数字重庆建设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在这里,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这一突破和进展。
第一个关键词是“一体化”。我们按照“市级统建,市、区县分级管理,市、区县、镇街三级贯通使用”的思路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比如,在数据方面,建立了上接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下至镇街,横贯126个市级单位和部门的数据平台,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到90%,有效解决了跨部门数据收集难、共享难的问题。又比如,在应用端,我们打造了渝快政、渝快办,分别作为全市政务人员办公和企业群众办事的总入口,全量接入各类政务应用,避免了重复建设。
第二个关键词是“一件事”。就是通过数字化集成改革,把多个部门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下的“一件事”。我们设置了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这六大数字应用系统,以数字化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工作流程优化、体系重构、能力提升。刚才讲的“一件事一次办”就是我们数字政务应用系统谋划开发的数字化应用。
第三个关键词是“一盘棋”。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建立了市、区县、镇街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由市级统一开发数字化系统,市、区县和镇街分别设置实体中心,可以实时监测城市运行相关的体征指标,分级调度处置相关的问题和事项,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去年10月份,重庆市巫山县监测到一起可能出现滑坡的地质灾害险情,监测到险情以后,我们市、区县和镇街三级治理中心提前预警,协同处置,及时转移了群众103户、196人,非常成功地应对了这起850万立方米的特大滑坡地质灾害,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数字重庆建设是一个持续迭代升级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将系统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实战能力,以及各级各部门协同履职能力;同时,谋划打造更多管用好用的数字化应用,不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谢谢各位!
2024-06-05 11:03:03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国西部省份和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庆作为运营组织中心,在通道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将如何提高对外开放能力?谢谢。
2024-06-05 11:03:29
胡衡华: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我们郑向东副市长来回答。
2024-06-05 11:04:07
郑向东:
谢谢您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注。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起者、推动者、建设者,我们积极发挥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作用,主动协同国家有关部委和沿线的“13+2”省(区、市)以及东盟各国,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
我们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跨越山海的通道网络。常态化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车,延伸拓展中老泰跨境班列、中缅公铁联运班列等新路线。到目前为止,通道可通达辐射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
我们着力推动产业贸易合作,积极促进通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产业聚要素”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成套、先进材料和现代物流等产业。今年4月,我们已经签约开工了第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
我们着力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持续提升通道运营便利化水平。协同抓好改革创新、数字赋能。2023年,通道运输综合物流成本同比下降3.5%。通过建设数字通道,有力促进了海关、铁路等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的服务。
我们着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扩大通道的“朋友圈”。推动中新合作、澜湄合作等平台机制与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定期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合作建立陆海新通道旅游推广联盟,带动沿线地区对外开放。
下一步,我们在提升对外开放能力方面,重点将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建好通道网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开行钦州至新加坡“天天班”航线。其次,搭好合作平台,深化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打造向西向南的国际贸易中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抓好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陆海贸易新规则,扩大多式联运“一单制”的应用规模,迭代升级数字陆海新通道,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谢谢!
2024-06-05 11:04:30
澎湃新闻记者:
重庆作为国家首批六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在探索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企业在重庆安心投资、专心创业、放心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2024-06-05 11:17:53
胡衡华:
好,谢谢您的提问,下面请陈新武常务副市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2024-06-05 11:18:37
陈新武:
谢谢这位记者。近年来,重庆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试点城市之一,坚持把企业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始终推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我们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刚才敦涛副市长也讲了,在数字重庆建设当中,设立了“渝快办”数字政务平台,每个市场主体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办理各种涉及企业的服务,目前28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中,80%都可以“一网通办”。我们还为上万家企业配备了8000多名服务专员,可以“一对一”“点对点”解决企业的难题。同时,在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方面,我们对道路运输经营许可、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82个涉企事项不再要求提供证明,只需要书面承诺就可以办理。
我们坚持法治护航企业成长。强化执法司法监督和企业的权益保护。成立了西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能够及时出清劣质企业,目前已经累计盘活资产1187亿元。我们还成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法院——成渝金融法院,从成立以来受理案件已经超过1.2万件、标的额超过402亿元。
同时,我们还对标国际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刚才衡华市长讲,重庆是个超大城市,其实重庆也是一个开放较早的城市,目前在渝的外国领馆机构数量全国第4位,有国际友好城市56个,还建有23个国际学校,我们正在着力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每年举办的智博会、西洽会等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展会深受国内外企业欢迎。我们还依托西南政法大学设立了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为东盟国家与国内企业的商务活动提供服务。正在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个实验室,支持企业协同创新。我们开通了国际航线112条,特别是刚才向东副市长提到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创新实施了铁海联运“一单制”,实现企业“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单到底”,进一步减环节、降费用,货物通过重庆运往东南亚、欧洲更加便捷。
总之,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真心诚意为企业做好服务,让他们在重庆安心投资、专心创业、放心发展。
谢谢!
2024-06-05 11:21:19
寿小丽:
好,最后一个问题。
2024-06-05 11:21:4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两年重庆的“新春第一会”都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请问,重庆这些年在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谢谢。
2024-06-05 11:22:06
胡衡华:
感谢您对重庆的关注。重庆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的就是要举全市之力推进这项战略落地见效。近年来,我们突出“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部署实施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等“十项行动”,努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川渝地区生产总值4年增长2万亿元、去年达到9万亿元,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比如,产业协作,这些年越来越密切。就拿汽车制造来说,川渝互补性强、关联度高。成都造的沃尔沃,装有重庆的零配件;重庆产的长安深蓝汽车,离不开四川宜宾的电池。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并不仅限于汽车产业。目前,四川已成为重庆最大的销售目的地和第二大采购来源地,川渝贸易往来去年超过8700亿元。
比如,交通基础设施,这些年越来越完善。如今,成渝两地已形成“1小时交通圈”,从重庆沙坪坝站坐“复兴号”到成都东站最快只要62分钟,老百姓下午在成都看完熊猫、晚上就可以到重庆吃火锅;等到2027年成渝中线通车后,通勤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50分钟。不仅是高铁,两地还累计开行22条跨省公交,省际在建及建成高速公路达到20条,目前两地人员往来日均超过100万人次。
再比如,川渝通办,这些年老百姓跨省办事越来越便捷。重庆和四川推出3批次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累计办件量已超过1800万件次。现在,两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需要来回跑,手机上可以“一键申请、全程网办”;川渝413家医院112项检查检验结果可以互认,两地经营主体办理营业执照同一标准、互办互发、“1日办结”,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同城化便利。
川渝本是一家人,双城经济圈让亲戚越走越亲。我们将与四川双向奔赴,坚持一体化、一盘棋,突出抓好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和成渝中部崛起,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努力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谢谢大家!
2024-06-05 11:22:32
寿小丽:
谢谢衡华市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2024-06-05 1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