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1-14 10:20: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冬奥会,场馆,北京,赛区,建设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北京冬奥会已经准备就绪,3周后将拉开大幕。“绿色办奥”理念在整个筹办过程中贯彻得怎么样,“绿色冬奥”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很关心。今天我们请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先生,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女士,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先生,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先生,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先生。下面先请李森先生介绍情况。

    2022-01-13 10:02:10

  •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 李森: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工作。在此,也向广大媒体朋友对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可持续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

    目前,冬奥会开幕在即,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就绪。场馆和基础设施全部达到办赛要求,场馆化运行模式全面实行,赛会服务保障准备到位,宣传推广持续升温,特别是成功举办了系列国际测试赛,对筹办工作进行了实战检验。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赛区考察筹办工作,亲切慰问场馆一线人员,为冬奥筹办作出重要指示,使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如期、安全、顺利办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最后阶段的工作,确保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三大主题之一。筹办以来北京冬奥组委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会同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及相关方面联合研究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确定了“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以及“创造奥运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新典范”的目标。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方面构建了工作框架,共包括12项行动、37项任务和119条具体措施。

    筹办6年多来,我们努力把绿色办奥理念落实到筹办工作全过程,并将筹办工作与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了一批可持续成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2022-01-13 10:09:13

  • 李森:

    一是建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冬奥会筹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标准化、体系化的管理。我们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指南”三个国际标准进行整合,建立了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管理体系,利用这一体系,我们对主要场馆、50多个业务领域的可持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二是打造生态赛区。针对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情况,采取措施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规划设计前进行了植物本底调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避让、减缓、重建、补偿等方面确定了保护措施。通过就地、近地、迁地措施保护赛区植物,通过设置动物通道、布设人工鸟巢、规范施工行为等多种措施降低对赛区动物的影响,并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多种途径收集、储存和回收利用雨水和融雪水,高效利用水资源。通过种种措施,守护了赛区的青山绿水,实现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目标。

    三是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场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同时,我们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了8成。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

    2022-01-13 10:09:43

  • 李森:

    四是促进城市和区域发展。北京冬奥会筹办的6年,也是北京、张家口两地快速发展时期,冬奥筹办对两地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建成通车,路网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交通设施相联相通;两地协同治沙、治水、治气,区域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基础性公共设施加速布局,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实现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落户延庆和张家口,冰雪、绿色能源等产业加速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互补互促。首钢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延庆建设“最美冬奥城”,张家口打造“亚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这三个地区已经成为冬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五是筹办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冬奥会筹办的应有之意。6年多来,借助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京张两地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冰雪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群众带来更多就业,人民生活更便利,发展机会更充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加,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带动全民健身,塑造健康生活方式,无障碍环境改善,包容性社会全面加速,促进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志愿者服务蔚然成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今天,我们还借助这个平台发布《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赛前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冬奥会目前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报告》全文可在北京冬奥组委官方网站上进行下载,请在座的媒体朋友们予以关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对我们这个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布非常重视,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巴赫主席和帕森斯主席都分别制作了祝贺视频。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2-01-13 10:14:50

  • 陈文俊:

    谢谢李森先生。下面,请大家观看巴赫主席和帕森斯主席的祝贺视频。

    2022-01-13 10:22:01

  • 中国网:

    (播放视频)

    2022-01-13 10:22:19

  • 陈文俊:

    谢谢巴赫主席和帕森斯主席热情洋溢的贺词。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2-01-13 10:23:32

  •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

    在决定举办冬奥会以后,随着滑雪人数的增加,滑雪场的数量也在增加。为了实现对滑雪场的有效利用,有必要保持滑雪人数。请问在冬残奥会闭幕后,中国将如何继续普及滑雪运动?谢谢。

    2022-01-13 10:31:18

  • 李森:

    谢谢你的提问。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是我们申办筹办包括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这几年以冬奥筹办为契机,中国冰雪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我不知道各位媒体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国家体育总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46亿,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室内外各类滑雪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了现实。发展冰雪运动是一个长期的、不是短期的行为,中国庞大的人口,从人口基数和发展需求来看,中国冬季运动的场地目前还不算多。我们在冬奥会以后,这方面还要有大的发展,不会停止,而是要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主要有几项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我们申办冬奥会以后,筹办以来,国家和地方冰雪运动发展的环境政策持续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大家都比较了解的,在国家层面,我们发布了“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包括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国家的文件中,都对冰雪运动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包括地方层面上,也都有一些明确的政策文件,我们现在已经有26个省区市都有了相关的政策。就拿北京来说,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以及7个配套的文件,比如场地建设、人口普及等方面的文件。其实这些政策不会因为我们冬奥会结束了而停止,而是这些政策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将一直延续下去。

    二是后备力量的培养问题。青少年一直是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和未来。筹办以来,在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校园冰雪计划”,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这项工作其实是一项非常基础性的工作,已经把冰雪运动的知识纳入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制定并实施了冰雪运动教学计划,这项措施也将在冬奥会以后,一直在中小学生中实施。到了2020年,全国冰雪运动特色校达到2062所,到2025年我们要达到5000所。

    三是场地设施建设。这些年,我们场地设施从南到北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冬奥会以后,将继续鼓励这些场地的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利用公园、城市广场,因地制宜建设一些临时性的冰雪场地。并且要对现有的冰雪设施、冰雪场地,特别是刚才这位朋友提到的滑雪场地,提质升级,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满足各类人群冰雪运动的需要。

    四是冰雪运动活动。大家可能比较了解,这些年我们冰雪运动活动发展非常快,“全国大众冰雪季”“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等,特别是在很多省市都有自己的冰雪运动品牌活动,比如“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张家口也有相应的大众冰雪活动,这些活动其实已经成为了冬季运动的一个品牌活动,随着冬奥会的结束,这些品牌活动将持续下去,并且将会越办越好。

    五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为满足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需要,各个地区的体育部门不断加大对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也就是对冰雪运动基层教练员的培养,现在北京已经达到了2.3万人,张家口达到了2万人以上,这些人其实对于冰雪运动规范普及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冬奥会的结束,这些人将会越来越多,对冰雪运动的普及将起到更大的指导性作用。

    这些措施都对持续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冰雪运动的需求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谢谢大家。

    2022-01-13 10:31:37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记者:

    在历届冬奥会中,场馆赛后利用得不充分和一些能源不可再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本届北京冬奥会是如何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国方案的?谢谢。

    2022-01-13 10:46:13

  • 李森: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谢谢这位提问的记者。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一届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到举办的过程中,我们将努力破解这个难题。北京冬奥会使用了6个2008年的奥运场馆,充分借鉴了他们赛后利用的经验,我们新建的全部场馆都制定了赛后利用计划,并且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统筹规划、同步设计,有效降低成本,具体来说有几方面:

    一是这些场馆赛后要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赛事。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都是世界一流的场馆,在筹办过程中,我们地方体育部门,包括场馆的业主单位,都与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建立了很好的协作和沟通机制,赛后将继续申办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和国内的一些赛事,真正通过高水平的赛事,来带动场馆的运营,也为冰雪运动的发展出力。

    二是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除了竞技比赛外,场馆将向社会大众体育健身提供服务,所有的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如何向公众开放这个问题,比如说北京赛区新建的一个标志性场馆,就是国家速滑馆,就是“冰丝带”,“冰丝带”的冰面是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设计,当时考虑全冰面,就是为了考虑到如何向社会开放,因为大道速滑主要是用外圈400米跑道,场芯部分将有两块标准冰场,这是我们创新的部分,赛后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再比如,一个比较小众的项目,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世界上第17条赛道,这个项目运动起来危险性比较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我们在下方的1/3处,比较缓的地方开了一个大众的出口,给大众留了一个出发区,这也是为在赛后向大众开放提供条件。

    三是场馆的四季运营。冬季运动因为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冰上项目还好一些,因为都是室内冰场,一年四季都可以造冰,都可以向公众开放,举办大型赛事、文化休闲活动,这些都可以。对于雪上的场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只能在冬季开展项目体验和比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山区山地场馆的规划建设中,从赛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了春、夏、秋三季运营的问题,利用赛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建立户外运动项目,比如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等,并加快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产业,实现场馆四季运营。大家可能到张家口赛区看过,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其实在春、夏、秋这三季,休闲度假、避暑旅游的人数其实远远高过了冬季滑雪的人数。

    四是实现场馆和地区的联动发展。场馆的赛后利用,我们认为不是一个孤立考虑某一个场馆运营的问题,而是要融入地区的发展,从整体上去谋划、推进。比如延庆赛区依托冬奥赛区、冬奥场馆,包括世园会、长城,这是延庆赛区的三张金名片,等于是三张金名片联动发展,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张家口赛区也是一样,依托场馆,推动张家口打造全民、全季、全时、全域的全亚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和“体育之城”。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三个赛区的场馆、冰雪运动资源进行联动发展,与京张沿线的大众冰雪设施、体育设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借助京张高铁、京礼高速这些快速交通联络线,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周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冬奥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以及持久利用。谢谢大家。

    2022-01-13 10:46:27

  • 日本TBS电视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请问冬奥会期间具体的电力消耗量预估是多少?第二,为了构建冬奥期间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系统,具体投入了多少费用?谢谢。

    2022-01-13 10:47:04

  •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 刘玉民:

    感谢您关注我们清洁能源的建设。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着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办奥理念,通过发挥主办城市资源优势,北京冬奥会的电力供应基本上是依托现有的城市市政电网,按照国家关于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规则,通过绿电交易,我们实现了所有场馆的绿色电力供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场馆自身必备的变配电设施以外,基本都是利用了城市现有的电网资源以及原来既有的规划建设电网资源,不需要新建其他的电力设施。

    根据测算,我们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绿电预计使用4亿千瓦时,可以减少燃烧12.8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谢谢。

    2022-01-13 10:47:19

  • 环球时报记者:

    近期有一些西方媒体在炒作质疑说北京冬奥会不符合绿色标准,宣称很难核实北京冬奥会所作下的绿色承诺。对此您有何评价?谢谢。

    2022-01-13 10:47:39

  •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 严家蓉:

    谢谢。你谈到绿色标准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北京冬奥会遵循的是国际奥委会的标准,是联合国的可持续标准。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也是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奥运会。我们坚持绿色办奥理念,努力打造一届可持续的冬奥会。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绿色”,有非常多的亮点。刚才李森部长和刘玉民部长介绍了很多情况,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很多外国朋友都说,你们中国人很擅长长远计划。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发布了可持续性计划,提出了“可持续·向未来”的可持续性愿景,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方面,制定了119项具体措施。

    二是双奥场馆。刚才几位部长也介绍,我们是最大化利用现有的场馆和设施,这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一大亮点,像国家体育场“鸟巢”将举办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国家游泳中心,也就是原来是“水立方”现在变成了“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也就是原来的“篮球馆”将变成“冰球馆”。

    三是低碳排放。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项措施,减少赛事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北京2022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这样一个宏伟目标。

    四是示范标准。北京市和河北省联合研究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作为评价冬奥会雪上场馆的绿色建筑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空白。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融合了ISO20121、ISO4001、ISO26000三个国际标准,形成了北京冬奥会特色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也创造了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覆盖奥运会筹办全领域、全范围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我想,它为今后的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作出了良好示范。

    谢谢。

    2022-01-13 10:48:01

  •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对夏季奥运会场馆遗产的充分利用,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一大特色,请介绍一下北京是如何充分利用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的?谢谢。

    2022-01-13 11:00:33

  • 刘玉民:

    谢谢你的提问。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场馆遗产,刚才严女士已经谈到,国家体育场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场地,2022年仍将使用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场地。国家游泳中心,就是原来的“水立方”,在冬奥会时将变成“冰立方”,作为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地。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这些都是2008年时的体育场馆,将在冬奥会的时候用作冰球场地。在这些场馆使用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些2008年时候的土地遗产,比如2008年的一个临时场馆“曲棍球场”,我们在冬奥会时建设为“速滑馆”。北京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这些使用的土地都是在2008年时预留出来的。另外,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大量使用了2008年的遗产,比如地铁8号线和10号线,以及相应的变配电设施、自来水厂等,这些都将为这次冬奥会提供切实的保障。

    刚才说到的这些利用,尤其是对原有体育场馆的改造,并不是简单的功能转换,实际上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仍然保留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同时注入了新的冬季运动使用功能。比如,“水立方”仍然可以在赛后作为游泳中心来使用,冰壶场地是可以转换的,通过几天时间的转换,就能把它从“冰”变成“水”。场馆的利用,我想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把它在功能上进行拓展,这也是原有设施利用的一个亮点。谢谢。

    2022-01-13 11:00:48

  • 亚洲新闻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因为天气原因,张家口可能会需要不少人造雪,请问这样的人造雪对于水资源和能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您对此有何回应?第二,北京冬奥会正在大规模测试或实施很多环保措施,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这些绿色环保措施不仅仅只是产生短期效果,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可持续的?

    2022-01-13 11:01:10

  • 严家蓉:

    我想先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关于人造雪的问题。张家口市的领导一会儿还会详细介绍一下张家口方面的情况。你问的第二个关于环境的问题,怎么确保我们采取的可持续措施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中长远行为,我想两位部长中的一位可能会给你更好的回答。

    关于人造雪的问题,首先我想说,从人造雪的具体用水情况来看,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主要设在延庆和崇礼山区,这两个地区有比较独特的气候条件,有较多的天然降雪。比如2021年11月,这两个地方都有大范围的降雪,而且降雪量达到了暴雪级,这为减少人工造雪的用水量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实际用水量来看,延庆赛区赛时需水量占当地现用水总量的1.6%,占当地水资源量的4‰。张家口赛区赛时需水量占崇礼区用水总量的9.8%,占崇礼区水资源量的2.8%。此外,我们还通过制定赛区供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节约用水等措施,提升赛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滑雪场也优先利用收集贮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我们的人工造雪系统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设备和智能化造雪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造雪效率,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总体来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会对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我想指出的是,人造雪并不完全是我们应对天气的应急手段,它实际上是国际重大赛事保障用雪质量的客观需求。从全球范围雪上项目举办情况看,为了保障比赛用雪质量,国际上的重大赛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因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变粒径、含水量和硬度,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而且人造雪比自然雪的性状更稳定,在被压雪、平整、注水之后,更容易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从比赛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状态一致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

    谢谢。

    2022-01-13 11:01:34

  • 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 刘海峰:

    感谢记者朋友对张家口赛区造雪用水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我补充介绍一下张家口赛区的相关情况。刚才严女士介绍了,人工造雪是使赛道状态稳定、确保运动员无论出发顺序如何都能享受到公平比赛条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赛事举办地的气象状况怎么样,都需要通过人工造雪让雪道符合竞技比赛场地的技术规范要求。据可查询的记录,普莱西德湖、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等冬奥会也是大量采用了人造雪,其中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人造雪占比达到90%。不久前,我们在张家口举办的2021/2022相约北京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中,云顶场馆的赛道人工造雪量占比达到60%。从赛后的复盘情况看,竞赛期间的雪道品质也得到了各国运动员的普遍肯定和赞誉。

    为了进一步做好北京冬奥会期间的雪务保障,张家口赛区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及早启动了造雪准备工作,通过收集地表径流、雪融水等举措,实现了造雪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主要体现在保水、蓄水和节水三个方面:围绕保水,我们统筹推进冬奥筹办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行动,崇礼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筹备之初的52.38%增长到现在的71.53%,特别是现在的赛事核心区,已经达到了81.02%。应该说,有效涵养了水源。围绕蓄水,针对张家口赛区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地表径流水比较丰沛的实际,我们在云顶场馆群、古杨树场馆群建成了11个露天蓄水池、地下雪融水收集池,以及小景观湖,总蓄水量达到了53万立方米,这些措施也为造雪提供了有力的用水支撑。

    围绕节水,两个场馆群采用了高效的节水智能化造雪系统和造雪装备,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用这种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节水率达到了20%左右。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采取这些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完全能够满足冬奥会各个场馆造雪用水的需求。谢谢。

    2022-01-13 11:04:45

  • 李森:

    这位记者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绿色办奥技术如何持续利用的。其实在这方面,我们的绿色环保技术在冬奥会中运用了很多,也有很多的亮点。刚才几位部长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主要包括低碳场馆建设,四个冰场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建设超过5万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这些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我们实现了低碳能源供应,也就是建设成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实现了张北清洁能源汇集的外送,实现了冬奥会所有场馆常规用电需求百分之百使用绿电的目标。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实现了赛时清洁车辆的使用。在赛区保护方面,刚才家蓉女士提到的标准,这些方面其实都是冬奥会技术方面创造的亮点,这些工作对我们今后的城市和区域发展、百姓生活,都会有直接作用,具有长期的效用和推广价值。有一些现有的技术,直接应用于城市发展,比如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在冬奥会结束后,将会源源不断把张北地区可再生电力资源输送到北京、延庆,提高北京市可再生电力资源的使用比例,助力我国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清洁车辆,比如氢能汽车、电动汽车,这些都将在我们的城市不断推广和应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有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特别是在场馆建设中,有很多很好的科技成果。比如在绿色建筑方面,有很多创新成果,这些成果都会在今后其他的场馆以及其他的公共建设中应用,包括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在今后的冰上场馆,一些大型制冷设施设备都可以应用,而且比较安全、稳定、可靠,还节能。

    我们现在制定的标准是长期的,因为雪上场馆原来是没有绿色建筑标准的,国内外都没有。我们为了实现雪上场馆能够更环保、更可持续,由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规划建设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这成为了京津冀三地的地方标准,这对以后雪上场馆的建设有一个规范指导作用。刚才家蓉女士提到的大型活动可持续体系,现在我们与北京市的部门相互合作,把大型活动可持续管理体系转化为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这变成了一个地方性指导标准,对以后大型活动、大型赛事的举办都起到规范引导作用。

    谢谢。

    2022-01-13 11:24:18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想问有关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问题。在2015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在北京延庆、张家口市崇礼等地,赛区周边的很多村庄都被冬奥会带动了起来,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酒店和场馆进入之后,这些村庄的样貌和村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体现出来?谢谢。

    2022-01-13 11:25:36

  • 北京市延庆区区长 于波:

    谢谢记者的提问,感谢你对延庆赛区工作的关心。冬奥会确实为赛区周边地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推动了延庆加快建设最美冬奥城。从成效来看,延庆地区基础设施提量,京礼高速、京张高铁延庆支线都建成通车,延庆有了三条高速,一条高铁,对外交通瓶颈全面打破,电力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历史性接入了管道天然气,能源结构在延庆地区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发展提速,建成了国际一流的奥运场馆群,冰雪资源加速集聚,多家国际品牌酒店齐聚延庆,星级以上酒店达到了18家,床位近1.2万张。同时,还打造了“延庆人家”品牌民宿体系,500多个民宿院落1000余家星级民宿户有序经营,“冰雪+旅游”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周边地区的后黑龙庙村,就从一个典型的低收入村成长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就业增收提级,我们开展了10万人次的大培训,带动了70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高质量就业,特别是组建了赛区周边张山营村民为主的海陀农民滑雪队,目前已近百名农民滑雪队队员,其中有30多人取得了专业机构认定的资格证书,当上了滑雪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当地农民真正吃上了“冰雪饭”,为就近就业、就地增收开了个好头、起了个好步。

    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赛后利用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目前,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已获得国际奥委会批准,将于“五一”精彩开园。延庆海陀山地区已经入选了首批国家级滑雪度假旅游地,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建设最美冬奥城,让冬奥会的红利最大惠及延庆百姓,成为冬奥遗产利用的典范。谢谢。

    2022-01-13 11:26:06

  • 刘海峰: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介绍一下张家口方面的情况。正如记者朋友提到的,冬奥筹办确实给我们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是三个方面:

    生活环境方面,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相继通车,市政设施、城乡面貌也得到了全面升级,崇礼应该说实现了华丽转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

    生活水平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崇礼目前每五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了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上了“雪饭碗”,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再就是精神层面,冬奥之城崇礼的外向度越来越高,老百姓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越来越强,自发建设美丽家乡、主动奉献服务冬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让冬奥红利可持续惠及更多的人,也是我们一直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下一步,坚决把冬奥的热度保持下去。

    一是主动谋划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市委、市政府已经把2022年确定为奥运经济的推进年,计划实施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影响力的会展论坛活动,努力把崇礼打造成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和高端会议会展中心。目前,“三场一村”已经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全年谋划举办了30多场赛事和展演活动;太子城冰雪小镇也与北京的相关机构签订了会议会展合作意向;年内还将举办“冰雪之弧”崇礼峰会等高端论坛。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论坛经济等新业态,努力把奥运效应转化为经济效应。

    二是大力提升冰雪运动的带动效应。持续发挥好冬奥城市的引领作用,我们在全力筹办好张家口第四届冰雪运动会等赛会的基础上,加快引进一批国内高水平赛事,以赛事活动来聚拢资源、汇聚人气。同时加快完善冰雪运动发展体系,促进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确保整个雪季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到200万以上。

    三是积极培育富民增收的新业态。坚持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努力创建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运动休闲、研学团建、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载体。今年重点实施休闲消费载体提升工程,积极引入一批连锁商店、特色餐厅,大力推广奥运特许商品和冬奥美食崇礼菜单,加快发展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确保群众有收入、能就业、能致富,让端在手里的“雪饭碗”永远不会凉。谢谢。

    2022-01-13 11:27:04

  • 北京日报记者:

    2022年冬奥会期间,所有场馆将全部采用绿电,这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百分之百清洁能源供应,请问冬奥会绿电从何而来?百分之百绿电供应如何保障安全稳定?有哪些技术突破?目前电力保障情况如何?谢谢。

    2022-01-13 11:40:20

  • 刘玉民:

    谢谢你对绿电的关注。绿电也就是绿色电力,指通过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等这样的手段,由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的电能。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所有的场馆都将采用绿电来供应。绿电的实现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从清洁能源分布情况看,北京冬奥会实现绿电供应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赛区当中,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都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大家出去看的话能看到,在延庆官厅水库周边,包括张家口,都有很多“大风车”,这些都是风力发电的设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建设完成。2008年官厅水库风力发电场首次实现了北京市风力发电“零”的突破。我们测算,张家口可开发风能资源储备量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可开发量达到3000万千瓦。另外,还有生物质资源年产量有200万吨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储备非常充足,能够保证冬奥场馆绿电的供应。

    二是从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程度来看,刚才李森部长谈到了,在京津冀地区的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采用了很多世界领先的新技术,各项技术也是世界首创的,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电网。通过这个电网,我们可以把张北的绿色电力以极小的损耗,输送到三个赛区的所有场馆。

    三是在运行过程中,我们也实现了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直流电网上富余的电能将被输送到国家电网建设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这个是国网原来既有的电力设施。在电力需求大的时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将把储存的电力送上电网,相当于给整个电网备份了一个大的“充电宝”,通过能源互补协同工作,保障冬奥场馆的电力安全运行。谢谢。

    2022-01-13 11:40:39

  • 封面新闻记者:

    延庆赛区环境特殊,生态比较敏感,如何协调场馆建设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工作面临的挑战。请问,延庆赛区如何在建设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生态?此前延庆赛区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2022-01-13 11:41:00

  • 于波: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难题。冬奥延庆赛区核心区域最高处海拔2198米,最低海拔是300多米,建设初期延庆赛区的核心区是一个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四无”山区,运输全靠人力和骡马,是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一个赛区。为了保障可持续发展,延庆赛区始终坚持以“绿色办奥”理念为指导,将“两山理念”贯穿场馆建设的全过程,生态保护与冬奥工程建设一体推进,前后历时六年,“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设计理念由蓝图变为了现实。

    一是高标准完成赛区生态修复。聘请了以钱易院士为首,包括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18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分成植被与景观恢复、地灾与水土保持、水文与水环境3个专家组,完成赛区及周边2000公顷范围内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全程监督指导冬奥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延庆赛区216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全部完成,原生树木原地安家,亚高山草甸完美回归,野生动物通道有效建立,赛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二是高质量保护动植物。在植物保护方面,场馆建设坚持“避让”为第一原则,能避则避、能让则让,尽量就地保护原生树木,在索道设计上就避让了天然的次生林;对于确实无法避让的,采取近地保护或迁地保护措施。赛区内共建成5个就地保护区,原地保护树木313棵;建成2个近地保护区,近地移植灌草1.1万株;建成冬奥会迁地保护基地近300亩和占地面积480亩的冬奥森林公园,迁地移植乔木2.4万株,成活率达到了90.7%。同时,实施表土剥离8.1万立方米,完工后再原土覆盖、原貌修复,最大程度保存种子库,降低生物入侵风险。在动物保护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或留有野生动物通道,减少夜间施工,安装人工鸟巢,恢复和重建动物栖息地,发现野生动物幼体或受伤的动物,及时进行收容救治。2019年以来,赛区周边多次监测到野猪、狗獾、斑羚等野生动物,2021年,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和视频1.4万余张(条),监测到兽类11种,较2019年增加了1种,鸟类18种,较2019年增长6种。目前,延庆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共有30目95科452种,包含392种鸟类、38种兽类、22种两栖爬行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三是高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利用。建设绿色场馆,赛区内的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推进低碳管理,实现奥运历史上首次场馆100%由绿色电力供应。推广场馆绿色交通,200多辆氢能源大巴车交付使用,将投入到赛时的交通服务保障。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处理后达标的再生水可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厕所冲洗等,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延庆赛区充分体现了绿色冬奥、低碳冬奥的理念。

    谢谢。

    2022-01-13 11:41:24

  • 中阿卫视记者:

    为确保绿色办奥,北京在交通、电力供应、水资源和废弃物处置等方面采用了环保技术。这将为国外跟进树立一个重要榜样。这些准备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2022-01-13 11:47:30

  • 李森: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绿色办奥是我们的四大办奥理念之一。我们在交通、电力供应、水资源和废弃物处置等方面都采取了很多这方面的技术。刚才在座的各位部长们也作了一些介绍。

    比如在交通方面,主要是实现了低碳交通。北京赛区地处平原,主要使用纯电动和天然气车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以氢能汽车为主,主要是满足山区的需求。节能和清洁能源的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在所有车辆中的占比大约在八成以上。在电力供应方面,刚才玉民部长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主要是把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北京和延庆赛区,实现了绿电的百分之百供应。这在另一个角度也提升了当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水平。

    水资源方面,延庆和张家口赛区造雪用水基本上都是使用地表水,通过雨水、融雪水的收集和回用来解决这部分造雪用水的问题。延庆和张家口赛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赛区的生活污水将做到全收集、全处理、再利用。

    在废弃物处置方面,主要是按照源头减量化、处置资源化、管理统一化的原则来进行废弃物的统一管理分类处置。废弃物的处置其实是分不同阶段的,比如建设阶段就面临着一些废弃物的问题,比如延庆赛区有一些山石,直接就地使用,用于建筑外墙的“石笼墙”材料,包括铺设道路,这些都在用。国家速滑馆,就是大道速滑馆建设当中,当时有一些废桩头,这些直接转化为制作国家速滑馆看台的原材料来使用。再就是运行当中废弃物利用的问题,按照统一标准,对废弃物进行规范管理,严格做好垃圾分类,规范收集,规范运输和分类处置。

    北京冬奥会这些绿色环保措施,不仅满足了绿色办奥的要求,保障了赛事的高质量举办,而且对将来的发展,包括城市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都将起到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今天距冬奥会开幕倒计时第22天,我们现在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就绪。刚才你提到了挑战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正常办赛还是比较可靠的。特别是在去年2月和4月,分别举办了雪上和冰上的国内测试活动,去年10月-12月份进行了10场国际测试活动,这些测试活动其实对我们采取的绿色环保措施,无论是清洁能源的车辆还是绿色电力供应,无论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是废弃物的处置管理,都达到了实战检验的目的,证明我们这些技术是非常稳定可靠的,达到了办赛要求。谢谢。

    2022-01-13 11:47:45

  • 陈文俊: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2022-01-13 12:03:20

  •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北京冬奥村注重低碳节能建设,其居住区的建筑全部通过了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请问,这些绿色建筑是如何打造的?建设成本高吗?使用的技术是否有望推广到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中?谢谢。

    2022-01-13 12:03:39

  • 刘玉民:

    谢谢你的提问。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具备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五大特点,是现在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

    三星级绿色建筑是国内目前最高的绿建标准。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深入贯彻绿色建筑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实践,绿建要求已经被纳入到了城市建设的通用要求,和国际上的做法类似。我们知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这些建设成本都在合理的区间,既考虑到了它的经济性,也考虑它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我们从选址到设计施工,以及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都全方位进行了协调配合,在经济和成效上达到了较好的结合。刚才李森部长已经谈到了,本届冬奥会所有的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了我们国家绿建三星级标准。

    同时,无论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标准,绿建标准大多是针对室内建筑制定的。我们在前期建设过程中,根据冬奥会特点,因为冬奥会很多都是室外场馆,特别是雪上场馆很多,我们也根据这个特点,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来研究制定了京津冀三地雪上运动场馆绿建标准,目前所有的场馆都达到了这个标准。这个标准作为地方标准,既是冬奥会对相关绿建建设的推动,也是对中国冬奥建设以及国际标准的贡献,这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一项遗产。

    说到北京冬奥村,具体举例说明一下绿色新技术。比如,冬奥村住宅主楼的结构形式选用了装配式钢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自重轻、绿色环保、质量易于控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根据赛会要求,这里面需要设置综合诊所,这是一个医疗性设施,这个设施作为超低能耗示范项目,选用了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降低了建筑供暖制冷需求,并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建筑卧室、起居室等室内空间,优化了隔声构造,提升了空气质量,营造了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建筑屋顶构建了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改善了局部小气候,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生态的第五立面。同时,在相应的位置设置了太阳能板,可以提供70%以上的生活热水供应。

    在场馆建设和后期运行中,我们都特别注重碳排放的控制。通过BIM技术统计和分析,选取低碳材料和设备,借助能耗监控平台,对冬奥村内的碳排放信息进行统筹管理。

    可以说,冬奥村已经成为绿色、健康、宜居、智慧化的可持续人居环境样板,不仅可以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也为我们建筑行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样板。刚才说到的绿色建筑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通用要求。上面提到的这些技术,我想将来在城市建设当中会持续运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提高,我相信我们的场馆以及城市建设在绿建方面也会越来越好。

    谢谢。

    2022-01-13 12:03:55

  • 陈文俊: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2022-01-13 12:04: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