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执行主任闫成先生,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先生,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先生,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先生,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赵文锋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北京冬奥会和最新筹办进展以及延庆张家口赛区筹备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先请闫成先生作简要的情况介绍。
2021-12-03 10:02:11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执行主任 闫成:
谢谢主持人。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冬奥筹办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当前,办好“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是三个赛区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自今年10月5日起至12月底,10项国际赛事、3次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有序展开,这是冬奥赛前系列化、全要素的运行测试。
截至目前,北京赛区承办的短道速滑世界杯等6项赛事,延庆赛区承办的雪橇世界杯等5项赛事,及张家口赛区承办的单板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都已经圆满收官,测试赛进程已过大半。12月,张家口赛区还将举办北欧两项洲际杯、跳台滑雪洲际杯和冬季两项国际训练周3项赛事。
从已经结束的测试赛来看,赛事运行状况良好,实现了既定测试目标,赢得了国际体育组织、参赛运动员及境内外媒体的积极评价。
这次测试赛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赛事组织高度国际化。相关测试赛组委会及场馆团队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充分磨合,对标冬奥赛时的竞赛规则、技术规范,有序完成竞赛报名、日程编制、场地准备、器材保障等多项工作。竞赛组织团队内部充分练兵,以国内技术官员为主体,吸纳部分国际技术代表、外籍专家,共同完成了全过程的竞赛准备、赛事运行、复盘评估。竞赛运行流线得以充分检验,从执行竞赛日程及训练日程,到提供精细化的竞赛服务,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处处契合奥运规则。国际奥委会体育部负责人吉特认为,“测试赛给运动员提供了上佳体验,获得一致好评。”
第二,场地设施彰显科技化。相关测试赛场地设施各具特色,均达到了冬奥赛事要求的技术标准,并应用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国家速滑馆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经过持续改进工艺,打造了高质量的冰面,运动员屡次滑出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并把“冰丝带”赛道称为“最快冰面”。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长、落差大、弯道多,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赛道精度和温差控制难题,首次实现360度回旋弯道一次喷射成模,在满足办赛需要的同时,打造了壮美的“雪游龙”身形。各场馆既是冬奥竞技体育的专业场地,也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靓丽名片。
第三,场馆运行全面实战化。在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指挥下,赛时运行指挥体系全面启动。运行指挥部及其调度中心作为中枢机构,联通各赛区各场馆,有力发挥了统揽赛事、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在场馆层面,落实场馆主任负责制,领导所在场馆团队抓资源配置、抓赛事运行、抓服务保障、抓应急处置,确保98%的问题解决在场馆一线。场馆团队人员全面就位,不同业务领域之间协同配合、联动运转,全面做好体育展示、技术保障、电视转播等各项工作,实现能测尽测、应测尽测。属地政府与场馆团队无缝衔接,在外围保障、疫情防控、人员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四,服务保障体现人性化。落实简约要求,注重工作细节,统筹保障好参赛人员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提供有温度的暖心服务。比如,测试赛住宿酒店在前台设立了特许商品售卖点,提供多种选择的餐饮服务,配有咖啡供应,还为过生日的运动员送上祝福,让人感到了贴心的暖意;再比如,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在轮椅冰壶世锦赛期间,精心设计和建设场馆无障碍坡道,方便残障人士通行,彰显了人文关怀,得到世界壶联主席凯特女士的高度评价。
第五,疫情防控实现一体化。在北京市、河北省领导下,坚持测试赛疫情防控与城市疫情防控一体推进,统筹好防疫机制、配备好防疫资源。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联合发布了第一版《防疫手册》,并与各利益相关方达成了有益共识。各场馆按照“一场一策”“一馆一策”要求,落实防疫方案,并对照冬奥赛时的防疫标准,严格执行远端防控、疫苗接种、闭环管理、核酸检测等措施。测试赛期间,通过全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将赛事运行与社会面完全分开,保证了赛事组织者、参与者及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认同。
在举办测试赛的同时,冬奥赛前各项筹办工作持续深化。所有12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并具备办赛条件,冰上项目场馆完成制冰,雪上项目场馆赛道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三个赛区冬奥村装点一新,先后点亮楼灯,开展了一系列全流程、全要素、场景化的运行压力测试。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运行团队全部组建完成、人员到位就绪,时刻准备迎接战时到来。住宿、餐饮、交通、医疗、安保等赛会服务工作有序推进,火炬传递及开闭幕式筹备工作逐日深化,宣传推广活动不断升温。值得一提的是,11月28日,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共同开展了“赛时一天”综合演练,触发了不同场景的突发事件,对冬奥会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进行了全面检验,为如期、安全、顺利办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优化竞赛组织工作,完善场馆运行机制,强化赛会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筹办人员的培训与演练,以压线冲刺的状态,奋力夺取筹办工作的最后胜利。在此期间,欢迎媒体朋友们以及社会各界向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大力支持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一定能够成功举办,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谢谢大家!
2021-12-03 10:11:09
邢慧娜:
谢谢闫主任的介绍,下面大家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1-12-03 10:11:30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想问一个有关气象方面的问题。在一些比赛项目过程中,雪质、雪量、雪温还有能见度、风速等都会对运动员和裁判有所影响。之前气象和环境部门都有过预判,认为今冬明春天气条件和气象条件都会比较复杂严峻。冬奥组委如何做好气象服务保障方面的工作?另外,此次也是冬奥会首次在大陆季风气候地区举办,冬春交替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容易发生一些极端天气,我们有没有什么应对方法?谢谢。
2021-12-03 10:21:28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赵卫东: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带举办冬奥会,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北京冬奥会还是“第一次”。作为大陆季风性气候地区,北京和张家口每年的2-3月都是冬春季节转换季,确实存在着低温、大风、少雪、沙尘等极端天气。其中,大风天气可能会对雪上项目产生影响。雪上项目场馆所在的延庆、张家口山区地形比较复杂,气象专家介绍,这两个地方的小环境气候多变,实现精准气象预报的难度确实很大。但是我们相信,面对这些挑战,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尊重科学,相信专家,我们总有办法。
为了做好气象服务保障的工作,我们其实很早就开始布局了相关工作。四年前,中国气象局就成立了冬奥气象中心。冬奥气象中心的各位同仁从气象设施硬件建设和预报服务两方面着手,建设了延庆海陀山、张家口康保2部天气预报雷达设备和50多个赛道气象站。他们所建立的立体气象监测网络具有“多要素、三维、秒级”的特点。这个中心连续5年监测收集山区赛道气象数据,编制相关气象报告、气象风险分析报告,持续向国际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各个国家(地区)奥委会以及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信息,就是希望帮助大家提前做好气象风险的应对准备。
同时,气象部门还抽调了全国最优秀的气象预报服务人员,组建了52人的北京冬奥会气象预报团队,为每个雪上场馆和滑行场馆配备最优秀的气象预报员,提前4年组织他们在国内、国外观摩学习冬季体育赛事,并在雪季驻扎在北京冬奥会赛区场馆,开展气象预报演练,进一步了解场馆的气象条件及变化规律。从目前气象部门的反馈来看,这个团队精准气象的预报能力是逐年在提升,我们应该对他们充满信心。赛时,场馆气象预报员将与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技术专家保持密切地沟通,帮助他们作出赛事调整的准确判断。
刚刚这位记者提到可能出现极端的天气,北京冬奥组委正在与国际奥委会、相关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奥林匹克转播公司等共同研究编制北京冬奥会应急日程。赛时一旦出现极端天气,我们将及时启动竞赛日程变更的管理程序,全力做好各方面的应急准备,最大程度降低极端天气给赛事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北京冬奥组委将联合各个相关的部门,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保障北京冬奥会的赛事顺利进行。谢谢。
2021-12-03 10:21:4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国冰雪运动基础相对薄弱,高水平办赛人才比较缺乏。请问,北京冬奥组委是如何围绕办赛需要,推动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的?谢谢。
2021-12-03 10:28:06
闫成:
我来回答您的问题,谢谢您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人才队伍的关心。确实像您讲的,我们国家的冰雪运动基础还相对薄弱,高水平办赛人才是缺乏的。北京冬奥组委自成立以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筹办及人才发展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注重以全球眼光荐拔人才、以体制优势开发人才、以系统培养塑造人才,努力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下面我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抓实建强筹办队伍。先后出台86项人才政策,建立并完善干部选调、员工招聘、专家选聘、实习生招收等人才开发与管理机制,广开进贤之路。特别是通过举办全球招聘,择优遴选了一批往届奥组委外籍员工、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组委会的人才结构。
二是开发培养专业人才。我们重视自力更生培养国内人才,近六年来,已经累计培养了4000余名国内技术官员、2.3万人次赛会服务保障人员以及一大批制冷浇冰、造雪压雪等专业工种人员。针对仍存在的少量人才缺口,我们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从18个国家选聘40名外籍专家,拿出近400个专业技术岗位面向全球选聘外籍专业人才,在承担办赛任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土人才培养。
三是多措并举用好人才。进入赛时运行阶段,我们注重各类人才在场馆一线落点落位。既重视选派组委会的业务骨干到场馆工作,也更加重视从主办城市的各行各业吸纳一批短期补充人员参与办赛,同时,统筹安排好志愿者、合同商人员等按时到岗。目前,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运行团队已经全部组建完成,人员到岗就绪,各类人才将在场馆办赛一线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谢谢。
2021-12-03 10:28:24
封面新闻记者:
残疾人体育和健全人体育一样,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范畴。在今年第16届夏季残奥会上,中国军团连续五届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又将开幕,请问体育对于残疾人有何重要意义?筹办冬残奥会对改善残疾人状况、发展残疾人事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2021-12-03 10:32:05
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 杨金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以及对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注。体育对残疾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首先是康复治疗、强身健体。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最早是从康复治疗开始,通过运动可以增强素质、改善机能、产生康复效果。
其次是突破局限和障碍。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通过意志和技能、体能的较量,超越缺陷,克服极大的心理障碍,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
三是融入社会。通过体育运动把残疾人从病房和家庭解放出来,走向世界,开展交往,感受社会的温暖,帮助残疾人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健全人一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四是影响和改善社会。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代表了残疾人的“能”,其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将感染激励全社会,使大家对残疾人更加理解和关心,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促进包容性社会建设。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残疾人状况改善、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了多方面。
政策方面,为办好冬残奥会出台的各种政策性文件,将为制定惠残助残政策提供借鉴参考。设施方面,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完善的场馆设施,可以在赛后继续为残疾人服务,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样板。体育方面,促进残疾人了解、喜欢冬残奥运动,使更多的残奥运动员投身冬季项目,展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推动包容社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筹办工作为我们国家系统培养了一批熟悉冬残奥运动、掌握竞赛规则、了解运行机制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将为全面发展冬残奥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冬残奥运动发展水平提升。宣传文化推广方面,通过传播冬残奥知识、开展残奥意识和助残技能培训、组织志愿者服务、举办相关文化活动等方式,残奥精神、无障碍理念、包容性意识为大众了解,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更加关注和支持,将有力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总的来说,本届冬残奥会为残疾人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环境,冬残奥会遗产将持久地推动残疾人状况改善,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谢谢。
2021-12-03 10:32:19
今日俄罗斯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常驻北京的外籍记者在奥运会期间的工作细节的问题。首先,进入闭环的驻京记者能否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之间流动?是否有必要一直待在一个地方?第二,奥运会结束后,这些驻京的记者是否必须接受强制隔离,隔离的时间具体是几天?
2021-12-03 10:40:12
赵卫东: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注册记者都很关心您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我们第一版防疫手册中已经明确了相关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进入闭环的注册记者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之间是可以流动的。鉴于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疫情传播,保证参赛各方健康与安全,我们结合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和相关要求,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认真研究,决定对涉奥人员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我们已经在10月25日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联合发布了第一版防疫手册,我们即将在本月发布第二版的防疫手册,这些努力,就是为了保证北京冬奥会在最安全的前提下举行。
“闭环管理”并不会限制任何注册人员在“闭环内”的自由活动。在“闭环内”的大区域里,注册人员是可以通过专用的交通工具在驻地、场馆及场馆和场馆之间,以及三个赛区之间自由流动。
我们将为注册人员提供两种交通方式,高效满足注册人员在三个赛区及赛区内部场馆之间的快速通行。交通方式主要有这么几种:
一是高铁服务,即京张高铁跨赛区交通服务。京张高铁在冬奥交通服务期间将为注册人员提供免费的跨赛区交通服务。京张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北京赛区到延庆赛区的通行时间大概需要20分钟,北京赛区到张家口赛区的通行时间大概需要50分钟。我们还将根据赛时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提升发车频次,提供充足运力。
二是班车服务。不仅赛区内提供班车服务,三赛区之间还有24小时班车服务,以有效解决媒体等利益相关方在高铁运行时间之外的出行需求。想必大家已经看到,北京一些地方的路上已经正在为新的通道划线,这就是我们在赛时将启用的“奥运专用通道”,用来有效缩短各站点之间的通行时间。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收费卡出租车服务,满足闭环内的个性化出行需求。收费卡出租车由北京冬奥组委提供驾驶员,可以在交通目的地清单所允许的闭环范围内通行,到达交通目的地清单内所有闭环内场所。这是你所关心的在三个赛区之间流动的问题。
另外,你提出来关于赛后如何出环的问题。这里也分两种情况:一种,对赛后即返程的北京冬奥会赛后入境注册人员,在离境前48小时内,北京冬奥组委将为大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并开具证明,以备国际旅途需要。相关团队会协助各位,在离开中国24小时内完成健康申报流程。对于赛后仍然留在中国境内的工作或生活的入境注册人员,我们将依据情况进行集中隔离,隔离期满后方可离开闭环。隔离的时间也是根据你所工作的场景,由专家作出判断,这在防疫手册中也有相关的内容。因为出了闭环之后进入中国境内,我们要进行相应的隔离之后,确保中国境内的防疫安全。谢谢。
2021-12-03 10:40:32
朝鲜日报记者:
在十月末发布的《防疫手册》中没有具体地规定邀请各国首脑的内容,各国政府对此很关注。能否提供进一步的消息?中方表示北京冬奥会的售票仅面向国内符合防疫相关要求的观众,对观众席座位的要求,比如入座率具体不超过百分之多少?谢谢。
2021-12-03 10:43:03
赵卫东: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北京冬奥组委始终秉持开放办奥的理念,欢迎各国、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中来,携手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
关于邀请各国首脑的问题,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国际贵宾特指有运动员参赛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体育部长,在冬残奥会期间还包括其他重要政府官员。国际贵宾出席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由各国家(地区)奥委会和残奥委会负责邀请和注册及支付有关费用,而非由国际奥委会和东道国奥组委邀请,相关情况可以向各个国家(地区)的奥委会进行了解。
关于观众的问题,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我们在9月30日发布的北京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联合发布的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关键政策中明确了不面向境外观众。境内观众需要遵守的具体疫情防控要求以及票务的具体安排也正在研究和制定之中,一经确定之后,我们将及时向社会发布。我们正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保持密切沟通,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和最新的动态来调整观众和门票的相关工作。谢谢。
2021-12-03 10:43:16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冰雪旅游的热度也在不断攀升。对于张家口来说,要怎样将体育融入城市,借助冬奥不断提升自己城市的影响力呢?
2021-12-03 10:48:24
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 赵文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您对张家口市的关注,正如大家所了解到的,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张家口的冰雪旅游品牌越叫越响。2018年,张家口市被评为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崇礼区被评为冰雪旅游投资潜力区,并被《纽约时报》 评选为2019年全球52个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年初,张家口市入选“2020年度中国冬游名城案例”;前几天,太舞四季小镇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随着热度和关注度持续攀升,来张家口感受冬日风光、释放冰雪激情的游客越来越多,2020-2021雪季,张家口接待游客246.2万人次。
“奥运因城市更精彩,城市因奥运更美好”。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冰雪运动逐步走入大家的视野,随着全市9家综合性滑雪场相继投入运营、冰雪运动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冰雪运动教育培训体系日趋成熟,全市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张家口市已经累计带动5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50万。而在冰雪产业方面,我们坚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推动冰雪产业全链条发展。目前,意大利天冰、法国MND等多家全球知名的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已经“落户”张家口并投产,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累计引进培育冰雪装备制造企业80家以上。
“后冬奥”时代,我们将全面落实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计划,紧抓机遇,借势发力。
一是推动场馆及配套设施赛后可持续利用。研究制定专项方案,明确商业运营模式,坚持场馆赛后利用与赛区整体发展相结合,发挥场馆所在地太子城区域交通、区位、设施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研学经济,将冬奥核心区打造成国内外体育、文化、科技、商务交流的重要基地,确保实现精彩奥运与赛后场馆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的目标。
二是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坚持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编制实施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加快体育文化旅游品牌产品、重大项目及多元业态发展,重点打造好崇礼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区、延怀河谷葡萄康养旅游区、草原天路自驾休闲旅游区等旅游产品,加速构建具有张家口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链,全力打造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
三是实施张家口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围绕塑造冬奥城市特色风貌,配套建设一批对接国际标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一批体现奥运文化格调的标志性城市建筑群落,提升打造一批奥运城市特色风貌街区,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跨越提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冬奥城市品牌。谢谢。
2021-12-03 10:48:50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延庆区刚刚完成了“相约北京”系列冬季赛事,国际雪橇训练周和雪橇世界杯比赛,特别是雪橇世界杯,这是中国首次举办雪橇世界级赛事,请介绍一下测试活动的整体情况。另外,延庆区是如何进行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的?谢谢。
2021-12-03 10:54:46
北京市延庆区区长 于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您,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雪橇国际训练周和雪橇世界杯比赛的关心关注。我先介绍一下本次测试活动的整体情况。上个月,也就是11月4日至22日,冬奥延庆赛区成功举办了国际雪橇训练周和世界杯,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280名中外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等客户群体参加。我们对照冬奥标准,按照“应测尽测、能测尽测”要求,对竞赛组织、疫情防控、电视转播、外围保障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地测试。
此次雪橇世界杯是国际雪橇联合会2021-2022赛季的首站世界杯比赛,也是中国首次举办雪橇世界杯级别的赛事,更是运动员为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橇项目获得配额的重要一站积分赛事,项目设置与冬奥会完全一致。雪橇世界杯期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雪游龙”迎来了300名观众到现场观赛,这也是本次“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第一场带观众进行的测试。
从整体上看,场馆设施保障到位、竞赛组织平稳有序、疫情防控精准有效、赛会服务细致周到。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和雪橇国际训练周的赛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个场馆对所有的雪橇运动员来说,都是一份很好的冬奥礼物”,认为“组委会、场馆经理、NTO以及赛道工作人员,整个团队都有最高水平”。
再介绍一下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情况。一是指挥体系扁平高效。延庆赛区组委会下设场馆群指挥中心,统筹调度雪车雪橇场馆、阪泉综合服务中心、赛事综合服务保障、城市运行和外围服务保障等各指挥部,通过每日运行时刻表,串联住宿、餐饮、交通、医疗、防疫等各领域保障,实现场馆内外各项工作高质高效。
二是竞赛组织平稳有序。场馆团队与国际雪橇联合会建立无缝对接机制,坚持每天面对面进行交流,共同协商有关问题,随时搜集和回应运动员的关切和需求。场馆方面不断优化硬件设施,改善赛道冰面,确保训练比赛能够顺利进行。随着赛事组织逐渐顺畅,运动员对赛道越发熟悉,滑行速度也越来越快,瞬时最快时速达到135.1公里/小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雪橇运动员首次获得了世界杯正赛的资格,创造了中国雪橇运动的历史。
三是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建立“闭环内-闭环外-外围”三个圈层,设置隔离设施,张贴防疫提示,坚决杜绝“环而不闭、闭而不环”。将分区分流线贯穿交通、食宿、比赛全过程。对测试活动中出现的密接人员实施“环中环”管理,确保不交叉。
四是服务保障细致周到。场馆医疗服务方面,与国际雪橇联合会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明确救援路线,场馆内4辆救护车随时待发。期间共计为51名运动员提供了医疗服务,平均抵达翻橇地点的时间为3分钟,最短用时6分钟就完成了初步包扎诊断治疗。场馆餐饮方面,分流线分区就餐,为所有参与测试赛保障人员提供总计90507人次餐饮保障。场馆交通方面,有序安排从酒店到场馆车次,本次测试活动共计出动1986车次,运送18551人次,其中含运动员3795人次。在多方支持配合下,运动员等与会各方对赛会服务均表示满意。谢谢。
2021-12-03 10:55:01
香港中评社记者:
雪务保障是冬奥会筹办的基础,有报道认为,本次冬奥会举办地雪量偏少,冬奥会赛事顺利举办要大量依靠人工造雪,但是人造雪可能影响环境,并对居民用水带来影响。请问对此怎么看,北京冬奥会如何科学绿色实现用雪自由?谢谢。
2021-12-03 10:59:33
于波:
感谢您对雪务保障的关心关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从11月15日已经开始正式造雪,预计到明年1月中旬能够完成造雪的任务。延庆赛区在整个造雪过程中始终坚持多元蓄水、循环用水、科技节水,确保既满足冬奥会造雪用水的需求,又不会对区域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具体给您介绍几个情况:
一是多元蓄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优先利用收集储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延庆地区降水量充沛,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累计降水量739.9毫米,比过去5年平均降水量508.3毫米多了231.6毫米。另外,今年11月6日,北京迎来了今冬的初雪,延庆冬奥赛区降雪量达到19.5毫米,属于暴雪级别。另外,赛区还建设了三座塘坝和蓄水池,总计可以蓄水约18万立方米,最大限度地存蓄地表水用来造雪和绿化养护等。除了天然降水之外,造雪另外所需要用的水由区域内的佛峪口水库和白河堡水库联合提供。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冬奥会赛时需水量仅占延庆地区现状用水量的1.6%,占延庆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千分之四,多元蓄水,充分保障了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水的需求。
二是坚持循环用水。整个延庆赛区在建设规划、工程管理、生活利用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节水的措施,一方面,融雪水通过赛区内的沟道汇流收集到一座塘坝内,用于下一个雪季的造雪和平时赛区的绿化养护等,从而形成了造雪用水的内循环,最大限度节约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赛区内还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站。作为冬奥配套的市政工程设施,达标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以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厕所冲洗等,循环用水的措施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坚持科技节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人工造雪设备和智能化的造雪系统,通过对气象等情况的实时监测,选择最适宜的条件下启动造雪机,并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谢谢。
2021-12-03 10:59:50
赵文锋:
我来介绍一下张家口方面的情况。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赛事举办地降雪量多少,冬奥会所有的雪上项目竞赛场地均需人工造雪以保持雪地形状,确保参赛运动员拥有相同的比赛条件。
张家口赛区所在的崇礼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典型山地气候特征。受地形影响,崇礼区降水量明显大于周边区域。我们通过收集地表径流、雪融水等举措,有效保障了造雪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特别注重涵养生态水。统筹推进冬奥筹办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涵养水源。崇礼区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申办之初的52%增长到现在的67%,特别是赛事核心区,绿化率已经超过80%。崇礼城区和冬奥核心区降水量,分别从458毫米、677毫米增长到今年的537毫米和730毫米。11月初,张家口普降大雪,冬奥核心区最大降雪量达到26厘米,为雪务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特别注重用好地表水。冬奥核心区生态环境好、地表径流水资源丰沛,我们在云顶场馆群和古杨树场馆群建成了露天蓄水池、地下雪融水收集池和小景观湖11个,总蓄水量达到了53万立方米。尤其是古杨树场馆群,区域地表径流日动态补水量达到了1.3万立方米,地表径流和现有蓄水可完全满足场馆造雪需求。
三是特别注重科学节水。两个场馆群均采用了高效节水的人工造雪装备和智能化造雪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动态变化保持最佳造雪效率,可节约造雪用水20%左右。同时制定了适时储雪方案,设置储雪点72个,计划储雪28.8万立方米,进一步减少造雪用水消耗。同时,我们也注重人工增雪,组建专业团队,根据天气和云系条件适时开展增雪作业,全方位、多渠道保障赛时用雪需求。谢谢。
2021-12-03 11:06:17
澳亚卫视记者:
我有一个关于疫情的问题想问一下,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奥密克戎在全球多国都有发现,请问这个疫情的最新情况对于北京冬奥会筹办进展是不是有影响?是不是会升级目前的一些防疫措施?在保障安全、防范疫情发生扩散方面,组委会会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2021-12-03 11:08:25
赵卫东: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正在高度关注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相关情况,正在持续观察和评估其可能对北京冬奥会产生的影响。我们认为,防疫手册中的相关防范措施都经过了严谨科学评估,特别是经历了这次测试赛的检验。在保障安全防范疫情发生扩散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没有防疫的安全就没有成功的办奥,所以我们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境外疫情输入传播风险,切实保障所有参赛人员及主办城市人民的健康,确保比赛如期安全顺利进行。
疫情防控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关键,防疫手册就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目前,我们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已经发布了第一版防疫手册。这个防疫手册不仅是入境的所有涉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境内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所以我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多多关注防疫手册,这是我们做好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这个月就要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发布第二版的防疫手册,在防疫手册中我们坚持把运动员等参赛各方和中国公众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加强远端管控,执行严格的疫苗接种政策,实施严格的入境检验,入境后执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刚才我和媒体朋友们介绍了,我们这个闭环不是固定的让你待在一个地方,而是多个涉奥场所通过专用的交通工具连成的一个闭环,既能够保证涉奥人员工作的需要,又严格与中国社会面分开。所以,闭环管理我们实行的是严格的闭环管理。同时,我们在闭环管理过程中全过程坚持常态化的防控措施。
另外,我们还把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纳入了属地政府统一的疫情防控体系,将场馆等涉冬奥场所和相关活动疫情防控工作纳入了辖区疫情防控统一管理,全力做好社会面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高效衔接,内外联动,各司其职,共同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保障参赛各方和国内疫情防控的安全。谢谢。
2021-12-03 11:08:52
中国日报记者:
还有不到100天北京冬残奥会也将拉开大幕,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都非常期待,在我们这座北京双奥之城展示超越自我、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了实现冬残奥会和冬奥会同样精彩,我们的冬奥组委都做了哪些工作呢?谢谢。
2021-12-03 11:14:23
杨金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的提问。筹办伊始,中央就高度重视北京2022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并要求把冬残奥融入冬奥会整体筹办进程,以与冬奥会同等的专业水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为此,我们从“两个确立”“三个着力”入手,实现“十个同步”。
一是确立了北京2022冬残奥会战略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战略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筹办工作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二是确立了冬残奥和冬奥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工作机制。各部门中心、各岗位同步筹办两个赛事,一岗双责,确保同一体系、同一标准,同步承担冬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
三是着力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大力宣传无障碍环境,不仅为残疾人服务,也为健全人服务的观念。树立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都需要无障碍的意识,建立并完善无障碍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及技术指标图册,定期组织场馆勘察、检查和指导。目前,冬残奥会竞赛场馆和运动员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已与场馆主体工程同步完工。各主要客户群无障碍流线清晰顺畅,无障碍永久设施建设规范标准,可持续及人性化建设目标明确,主办城市无障碍环境得到优化升级。
四是着力提升残疾人客户群赛事体验。提出57个业务领域中涉及残疾人特殊需求的要点,并推动落实。比如,准备无障碍车辆,签约酒店按比例提供无障碍客房或“轮椅友好型客房”。冬残奥会赛时,新闻发布会提供手语服务,准备盲文大字出版物,设立无障碍安检通道,提供特殊医疗卫生服务,预备特殊的药物和器械,提供轮椅假肢维修服务等,编制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加强人员培训,努力为残疾人客户群提供高水平服务体验。
五是着力加强文化推广和宣传教育。编写冬残奥竞赛项目知识读本,制作并上线六个竞赛项目知识介绍片。实施国际残奥委会“卓越计划”、残奥筹办工作培训,同步发布冬残奥会会徽、吉祥物、口号、火炬、奖牌、体育图标、服装、纪念币、歌曲等文化产品,广泛开展残奥理念、无障碍意识和助残技能培训。深入宣讲奥运精神和残奥精神,开展残奥价值观教育,在冬残奥会倒计时1周年、倒计时100天、国际残疾人日、全国助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主题活动,全面展示和深入报道等筹办成果,以残奥精神激励全社会营造关注支持冬残奥会的良好氛围。
通过努力,筹办工作在规划设计、设施建设、场馆运行、竞赛组织、服务保障、文化推广、市场开发、宣传教育、人才培养、遗产规划等方面实现同步推进。为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提供了必要条件。谢谢。
2021-12-03 11:14:36
路透社记者:
我想请各位进一步介绍北京冬奥会的医疗服务设施和人员规模,比如闭环内有没有可以处理意外受伤的手术室,运动员如果受疫情影响需要被隔离,隔离地有没有可以锻炼的设施?谢谢。
2021-12-03 11:19:39
赵卫东: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闭环内对新冠病例和意外受伤均有明确的对口医院接诊,接诊医院也是执行严格的防疫管理,均设有奥运医疗专区,与社会面完全分开。在今年7月份,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北京市、河北省卫健委对北京冬奥会定点医院医疗卫生保障筹备工作进行评估。今年8月,北京市、河北省卫健委又对收治冬奥定点医院的任务及备床数量进行了调整,并组织有关院感专家对医院接诊流线进行了调整。可以说,闭环内对医疗服务和防疫保障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谢谢。
2021-12-03 11:19:54
上游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大量人员在短期内到场馆上岗,参与赛时运行工作,对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办赛能力提出了挑战。请问,北京冬奥组委是如何开展赛前培训工作的?谢谢。
2021-12-03 11:20:12
闫成:
谢谢,我来回答关于赛前培训的问题。北京冬奥组委一直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从组委会一成立就对培训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使培训工作贯穿筹办人员队伍建设的始终。我们建立了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和岗位培训的体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国际化培训。我们统筹实施了568个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涵盖了组委会的受薪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奥运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高校的志愿者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保障人员,合同商人员以及场馆的业主单位,总计已经达到了5.7万人次。
今年以来,我们针对赛时运行的阶段特点,全面深化场馆和岗位培训工作,着力提升筹办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他们的办赛能力。主要包含几方面内容:
第一,深入开展国际化培训。依托组委会与国际奥委会共同实施的北京2022学习战略,与国际残奥委会共同实施的卓越计划,我们靶向式开展学习培训,提升筹办人员的奥运规则意识和办赛的业务能力。举个例子,10月份以来,我们为竞赛场馆的主任层定制了10门学习课,为非竞赛场馆主任层定制了8门学习课,共367人参训。我所讲的定制课程实际上就是针对主任层的能力模型和素质要求,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共同对课程进行了设计。11月-12月,我们又陆续开展了奥运会运行就绪29门课程学习,残奥会运行就绪41门课程学习,一共有3883人参训。从这些例子讲,我们紧紧把握住国际化培训的特点,来满足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样一个国际综合性冬季体育赛事各方面的需要。
第二,大力推进场馆和岗位培训。这也是赛前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和要求。按照我们已经实施的场馆和岗位培训指导意见、实施大纲,从组委会的层面,统筹实施竞赛组织、场馆运行、基础设施、人员管理等91个场馆和岗位培训项目。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65个项目,涵盖了4500余名场馆关键业务领域的负责人。在组委会统筹开展培训的基础上,各场馆团队充分开展他们自身的培训,以应用场景培训和实战模拟演练为主要抓手,对本场馆筹办人员开展了分层次、多领域的系列化培训。比如“冰丝带”的制冰培训、冰立方的无障碍培训、“雪游龙”的防疫培训等等一共231个培训项目,有效补齐了筹办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短板,让大家在短期内掌握了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第三,我们继续全面深化专业培训。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扎实推进电力保障、计时记分、医疗服务等117个专业的培训项目,并着力深化国内技术官员、制冰师、压雪车司机、缆车索道的操作人员等各个行业、各个工种的专业培训,基本原则是实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工种人员在培训以及实战当中,技术更加成熟,技能也更加精湛。这次测试赛实际上也对各个工种的培训效果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实战检验。
与此同时,面向场馆主任层的业务培训,面向场馆工作人员的语言培训,以及其他各类的通用培训等项目也在有序展开。我们全体筹办人员正在加油充电,秣马厉兵,全面备战冬奥。谢谢。
2021-12-03 11:20:30
邢慧娜:
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先到这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再见。
2021-12-03 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