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下午2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和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文化和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罗陈娟女士,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王晨阳先生,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单钢新先生,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负责人周宇先生。
下面,首先请李群先生作介绍。
2020-12-23 14:00:44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李群: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各位朋友,非常感谢大家对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的关注关心。下面,我把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的情况总体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经过了八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文化和旅游部也在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立足文化和旅游优势特点,坚持把扶智、扶志与扶贫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我重点介绍两个方面情况:
2020-12-23 14:03:30
李群:
第一方面,不断加大脱贫攻坚保障力度。首先,加大了组织保障力度。文化旅游部党组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论述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部署落实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2018年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我们也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及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且于2020年对领导小组进行了充实调整。这是组织保障上的。
第二,机制保障。这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力度,我们建立了分工协作、监测交流、督促检查、总结评估这四项工作制度,也印发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也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从而提高脱贫实效。
第三,资金保障。“十三五”期间,发挥了政府财政投入的主体主导作用,通过戏曲进乡村、贫困地区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等项目,还有旅游发展基金,共投入了42.96亿元,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第四,人才保障。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截至目前,累计选派文化工作者13.2万多名,培养1万多名文化工作者。同时,我们开展“订单式”人才支援工作、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项目,组织面向贫困地区培训班700多期。我想,文化和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是一个非常重要方面,要不断的加强保障。
2020-12-23 14:09:46
李群:
第二方面,发挥文化和旅游独特优势,制定一些帮扶政策,实施帮扶项目,从而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在这方面,文化和旅游部主要作这么几项工作:
首先,在艺术创作和展演方面,发挥好文化艺术在扶志、扶智方面的独特作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扶贫题材艺术创作,推荐百余部扶贫主题作品列入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艺术作品持续投入,创作也开始逐步显现出了成果。去年,像豫剧《重渡沟》、河北梆子《李保国》都是扶贫题材剧目,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今年,组织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同时,还开展了像“扶贫颂”为主题的美术创作,组织艺术家们深入基层特别是深入基层的贫困地区,通过美术作品来展现脱贫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通过这些创作展演,使贫困群众们切实受到了鼓舞,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
第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网络建设已基本全覆盖。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三大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像“春雨工程”,就组织了志愿者大约27.56万人,开展活动1700多场,服务群众2000多万人次。像开展的“戏曲进乡村”项目,每年为贫困地区大约1.3万多个乡镇配送约7.8万场戏曲演出。实施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项目,这也为贫困地区基层文化服务点设施的提档升级发挥了很好作用。通过这些举措,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我们还配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开展了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助力打通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支持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因为我们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很多,需要以保护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努力把当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助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像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湖南省湘西州实施了“让妈妈回家”计划,让很多具有苗绣技艺这方面能力的妇女回家就业,既可以获得可观经济收益,又让留守儿童和老人得到关爱照顾,按照他们的话说,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再比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像陕西省榆林市有个村,就是依托“公司+农户”模式,成立旅游公司承包村集体旅游资源,去年这个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1.8万元,这个村是典型地通过旅游业发展,由穷村变成一个年收入近600万元的旅游明星村。关于文化和旅游产业扶贫的情况,一会儿我们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还会向各位作进一步的介绍。
在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文化和旅游扶贫不仅是在物质上给予帮扶,更是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扶观念、扶信心、扶志气方面作用明显,助力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由“等着别人送小康”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转变。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继续发挥文旅优势,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着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好这篇大文章。
我借这个机会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20-12-23 14:14:31
寿小丽:
谢谢李群副部长。下面就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0-12-23 14:25:18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李群副部长谈到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我们知道很多贫困地区往往是传统手工艺等非遗项目的富集区,请问通过非遗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有哪些举措?现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谢谢。
2020-12-23 14:26:19
李群:
谢谢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心和关注,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王晨阳同志来了,请他回答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0-12-23 14:26:33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 王晨阳:
谢谢您的提问。文化和旅游部在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主要采取了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建设、培养带头人、推进产品销售、加强宣传推广等四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增强贫困地区的传承发展能力。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区的发展情况,选取从业人员较多、适宜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充分发动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院校、设计师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在国家级贫困县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这些工坊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比如西藏自治区尼木县设立了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收益群众达56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
第二,培养非遗扶贫的带头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我们在工作当中,将培育非遗扶贫带头人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培训,明确任务,持续推进,大力宣传,以点带面,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涌现出了一批带贫成效明显的非遗扶贫带头人,呈现出“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比如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石丽平,她是松桃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学员,2016年她参加研培计划的学习以后,以她自己创办的企业为主体,培养了近1万多名绣娘,带动了28个乡镇3800名的妇女就业,由于带贫效果突出,她也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的奉献奖。
第三,拓展非遗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通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关键节点。我们积极调动企业、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协同发力,帮助贫困地区销售非遗的扶贫产品,带动脱贫攻坚和就业增收。我们在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上设立非遗扶贫专区,支持各地利用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在A级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开展线下销售活动,支持各大电商平台举办非遗购物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多措并举帮助非遗工坊和相关企业拓展销售渠道,让非遗扶贫产品销得出去,让贫困人民群众切实从非遗扶贫中获益。据统计,非遗购物节当天,各大平台非遗产品下单数超过300万笔,销售非遗产品超过800万件,成交金额近4亿元。
第四,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升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可见度和影响力。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非遗扶贫的主题传播活动,支持“非遗扶贫品牌行动和优秀带头人”的评选、宣传,举办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对各地非遗扶贫的先进典型进行各种的宣传和深度报道,用事实和数字说话,用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体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同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非遗扶贫的良好氛围。这些宣传活动对于深入挖掘非遗扶贫优秀实践案例、宣传推广非遗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激发贫困地区的群众的文化自信、广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扶贫工作中来,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
2020-12-23 14:30:49
农民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民宿、农家乐兴起,请问怎样通过发展旅游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谢谢。
2020-12-23 14:34:02
李群:
这个问题请文化旅游部资源司的负责同志单钢新来回答和介绍。
2020-12-23 14:34:15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 单钢新:
谢谢李部长,也谢谢这位记者,谢谢你对我们旅游扶贫工作的关注。文化和旅游部这些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大的市场优势和产业活力,它的这种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带动作用,持续加大了精准扶贫的力度。这些年来,我们有深切的体会,乡村旅游业确实日益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我们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扶贫办先后印发了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行动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全国旅游规划的公益行动,组织编制了765个旅游扶贫规划,特别是帮助“三区三州”这些深度贫困地区240个重点村,帮他们编规划、明确思路,加强资源开发。通过发展旅游,联通城市和乡村,连接市民和农民,促进城乡互动和协调发展。
第二,推广典型示范,提供发展路径。我们充分发挥文旅融合优势,这些年来开展创意下乡活动,不断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同时我们总结像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贵州的花茂村、湖南十八洞村等这些地方“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精品扶贫模式和优秀案例。特别是倡导各地融合农区、园区和景区,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通过优化整合乡村资源,来有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通过开展这种对接帮扶,为我们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找到了行之可效的方法和路径。
第三,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需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全国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这其中225个都是贫困村,为这些贫困地区培育了一批优质的乡村旅游品牌。特别是今年我们还推出了全国300条各具特色的能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比如甘肃的田园诗画民俗风情之旅,像山东的亲情沂蒙红色人文之旅等等。我们还创新推出“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通过组织旅游专列,开展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切实提升了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市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这种活动直接对接市场,直接对接企业,也直接对接客源,能够有效促进旅游消费、带动贫困村的综合效益,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乡村既成为城里人乡愁的“栖息地”,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第四,加强资金保障,改善发展环境。这些贫困地区大多是生态资源富集区,要把这些“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优质资源转化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高质量旅游产品,确实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亿元,支持了656个“三区三州”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同时我们还协调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力度,目前投放贷款将近700亿元,有效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推动了这些贫困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加强人才培训,提升造血机能。助力脱贫攻坚,乡村人才建设确实尤为重要,我们在全国设立了5个旅游扶贫培训基地,这些年来,先后办了38期培训班,培训乡村旅游带头人超过8000人次。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还专门开设了乡村旅游面对面网上的直播课堂,到现在统计下来,累计在线学习超过了65万人次。通过这些培训,帮助乡村的干部群众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政策、掌握方法,把扶贫扶志结合起来,增强自信,激发内生动力,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近立足一产发展三产,通过乡村旅游变“输血”为“造血”,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探索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可持续脱贫的惠民、富民之路。
总的来看,这些年旅游扶贫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扶贫模式不断丰富,在带动贫困地区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受到了帮扶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在此,我们特别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感谢你们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体会正是通过你们的镜头,你们的报道,让许许多多边远的山村、乡村成为广大游客的向往之地,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的桃花源,也让当地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分享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红利,真的要感谢你们。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2020-12-23 14:38:3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知道,从脱贫到致富,一方面需要改善生活条件,另外一方面精神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而文化艺术恰恰有这种凝聚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我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文化艺术来激发这种脱贫内生动力,同时推动扶贫和扶志同向发力?谢谢。
2020-12-23 14:45:55
李群:
非常感谢您对文化艺术在脱贫攻坚中作用的关心和关注。刚才,我在开场介绍中也谈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的结合,扶贫和扶志可以非常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活力。这也是我们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一个非常显著特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从2018年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会同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通过这样一个行动,对扶贫扶志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激励引导群众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让群众看到身边的榜样,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几年,文化和旅游部非常注重鼓励各级艺术院团还有文艺单位,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开展艺术创作,特别是对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经验、突出事迹,都选定一些题材,统筹推进扶贫题材的创作工作。这几年涌现出了一些好的作品,像民族歌剧《扶贫路上》《马向阳下乡记》、秦腔《家园》、彩调剧《新刘三姐》、吕剧《一号村台》、黄梅戏《鸭儿嫂》,讲述了一个村里的妇女靠养鸭来致富的故事,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就记录下来,用黄梅戏的形式展示在舞台上,还有歌舞剧《大地颂歌》,主要反映湖南十八洞村的脱贫变迁故事,还有美术作品《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确实有一批这样好的舞台剧和美术作品,像我刚才介绍的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就是以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的感人事迹为主线,生动讴歌了青年共产党员奉献自我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扶贫战线上,还有许许多多像黄文秀同志这样的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典型人物,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被他们的事迹、精神深深感动,纷纷到一线去创作采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着他们扶贫的故事,充分发挥艺术作品鼓舞人、感染人的独特作用,用艺术形式展现脱贫攻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说,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贫困群众的信心和斗志,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今年的10月-12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这几年创作的舞台剧,今年我们搞了一次集中展演,参演了67部舞台艺术作品,涵盖了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会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具有比较好的思想性、艺术性,也有很好的观赏性。现在已经演了52场,有10万观众进行了观看,特别是面对今年疫情,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观看脱贫展演的观众突破了1亿人次。
另外,美术创作单位也聚焦扶贫主题,展现脱贫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以创作和展览等形式不断助力脱贫攻坚。各地的文艺工作者还创作了一批扶贫题材的小戏小品。我刚才介绍的都是比较大的舞台剧,各地也因地制宜创作了一些很接地气的小戏小品,像邵阳的花鼓小戏《蜜桔红了》、柳子戏《村长就是一根筋》、小品《网红村长》等,都是讲述扶贫故事,大力弘扬了“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形成自力更生、脱贫光荣这样的鲜明导向。这是这位记者朋友所关心的,从脱贫到致富需要物质环境,更需要观念的转变。
在扶贫扶志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发力,做好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转变这篇重要文章。谢谢。
2020-12-23 14:46:41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文化和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的问题是,请问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文化和旅游扶贫方面作了哪些具体的工作?谢谢。
2020-12-23 14:48:44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 罗陈娟: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以补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为重点,以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为抓手,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的相关工作,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第一,出台政策措施,推动文旅发展“思路”转化为脱贫致富“出路”。牵头编制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指导的意见》,积极推动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同时,大力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通过支持重点景区景点的建设,带动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以及贫困群众的就近就业。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扶贫开发“力度”转化为民生改善“温度”。“十三五”时期,我们通过组织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入284亿元,支持新闻出版广电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210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项目848个,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191个,显著提升了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较好改善了广大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在切实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文化和旅游惠民、富民的作用。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绿水青山“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我们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创建工作,我们在2019年和2020年先后会同文旅部,认定了10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政策扶持、宣传推广、人才培训等举措,推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编辑出版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汇编》,总结提炼乡村旅游典型经验、创新模式,并且宣传推介,充分发挥了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四,深耕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文化“魅力”转化为乡村发展“活力”。我们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这个名录里累计收录了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本覆盖了我国革命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部分精品。印发实施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总体建设方案。在“十三五”时期,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6.8亿元,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我们还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组织遴选了60个全国红色旅游典型案例,通过政府的平台和社会媒介,集中予以宣传推介,极大提升了红色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规划、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重点支持脱贫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谢谢。
2020-12-23 14:59:54
红星新闻记者:
今年旅游市场恢复是比较明显的,但许多企业仍然存在经营困难等问题,所以想问一下文旅部还将出台哪些措施来支持旅游市场的恢复发展?谢谢。
2020-12-23 15:01:11
李群:
谢谢你关心旅游企业的发展问题。今年确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复工复产复业的措施,中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同时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这是有目共睹的。在整个复工复产的进程中,也是有先后的,实事求是地讲,一产、二产很快恢复。当然,三产恢复慢一些,三产当中尤其是旅游业恢复较慢,这与产业的特点有关系。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一方面抓好疫情防控,一方面有序推进旅游业的复产复业,具体情况请资源司单钢新先生作一些介绍。
2020-12-23 15:03:31
单钢新:
刚才李部长讲到了,确实,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我们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一些专项政策,对接发改委、财政部,这些政策里面包括资金支持、金融信贷政策、税费减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稳岗就业政策,有序开放指引,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对我们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恢复振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继续抓好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2021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十四五”规划,抓好顶层设计,特别是对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推动市场振兴方面出台一些政策,特别是围绕“十四五”时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中央预算内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
其次,我们考虑结合明年建党百年和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抓重点、出精品,推进红色旅游,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特别是要和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开展全国冰雪旅游的推广活动,出台冰雪旅游的行动计划,推出一批冰雪旅游线路和冰雪旅游度假地。
另外,要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抓产品、出标准。一方面是立足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引领和创造旅游新需求,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旅游行业转型升级,推出一些国家级度假区这样的优质供给。另一方面,立足大众旅游发展,适应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培育一些旅游消费的新热点。通过丰富大众旅游产品和线路,来更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求。比如,推出新一批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推动像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方面创新内容、提质升级。
最后,推动科技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上个月我们和国家发改委等十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这里明确提到了我们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提出要建设智慧景区,通过做好分时预约、流量监测和数字导览等智慧旅游服务管理更好的服务大众旅游的需求。同时借助互联网力量做好整合营销,宣传推广一批新兴的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要打造一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标识的旅游线路,助推文化旅游市场的恢复振兴,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谢谢。
2020-12-23 15:07:52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
刚才几位介绍文化和旅游扶贫跟其他行业相比,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请问在具体工作中,文化和旅游部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谢谢。
2020-12-23 15:08:19
李群:
这个问题请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负责同志周宇先生给你作回答和介绍。
2020-12-23 15:08:39
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负责人 周宇:
谢谢李部长。文化和旅游部立足部门特点和资源优势来开展工作,有效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简单说,就是三个方面:
一是在策划实施文化和旅游项目的时候,重点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和定点扶贫县倾斜,刚才前面几位已经介绍到了,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一起实施的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就是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的。刚才介绍的贫困地区村文化活动室,就是针对贫困地区缺少基本文化设备的情况实施的,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0多亿元,按照每个村2万元的标准,保证这些贫困地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像今年8月我们还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文明办推出了一个大型的公益性媒体节目文化志愿者专列,以当时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主线,通过央视的新媒体平台来推介贫困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是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推动当地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我们知道贫困地区有一些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备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所以,我们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来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像广西的巴马就是有名的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我们支持巴马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的生态型产业。现在这个地方康养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我们还和广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起打造“巴马论坛”,作为中国东盟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巴马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我们还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打造“直播+文化扶贫”“直播+特色文旅”等模式,推动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内蒙古的阿尔山是一个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边境市,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去看望戍边战士就是在阿尔山。我们利用新媒体策划实施“阿尔山Dou是好风光“话题挑战赛,抖音播放量2.2亿人次,在当地有一句话,叫“放下锯子当导游,致富路上不用愁”,这就是通过文旅来助力脱贫攻坚,推动脱贫致富的一个真实写照。
三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扶贫。一方面,用部机关和各直属单位来提高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把扶贫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形成扶贫强大合力。2019年4月,故宫博物院利用它的影响力推动组织了宫灯复制品拍卖,筹得善款2000多万元,用于定点扶贫县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另一方面,我们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包括社会团体、旅游企业构建一个大扶贫的格局,社会组织通过捐款捐物、消费扶贫、捐资助学、文旅扶贫等形式,支持定点扶贫县的发展。我们也搭建良好的沟通合作平台,推动像中旅集团、中青旅、同程旅游等文旅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帮助当地高质量发展。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2020-12-23 15:10:53
寿小丽:
最后两个问题。
2020-12-23 15:23:55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很多贫困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具有“红色”和“绿色”相融的特点。明年是建党一百年,请问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2020-12-23 15:34:38
李群:
看来记者朋友对旅游的关注度比较高。不少贫困地区有很多革命文化遗存,有很多感天动地、感人至深的人物和事迹,是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对于弘扬革命文化、了解革命历史、培育新时代精神意义深远。这几年来,国内旅游发展非常迅速,与此同时红色旅游发展也非常迅速。
近年来,我们对红色旅游范围进行了一定的拓展,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反对外敌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争取民族独立的事迹、人物、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这更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也是资源开发司负责的,我想请单钢新同志作一个主要介绍,看看非遗司或其他司还有什么补充。谢谢。
2020-12-23 15:34:55
单钢新:
谢谢李部长,李部长以前就是临沂市委书记,对红色旅游非常有感情。临沂就是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个典型示范区,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结合建党百年主题,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不断深化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我们也在初步思考,举办一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系列活动,包括以党旗高高飘扬为主题,策划重走初心路红色精神传承活动,推出“辉煌的历程”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我们还计划以“心中的旗帜”为主题,举办第三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我们还要和媒体合作,拍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视频,包括“跟着书本去旅行”等红色故事。我们知道,小学课本、中学课本里面有很多红色故事,比如像《朱德的扁担》、《吃水不忘挖井人》等,我们带着故事去旅行,去感受红色旅游给我们带来的红色教育。今年11月份以来,我们推出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明年还计划开展红色创意产品征集展示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不断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谢谢。
2020-12-23 15:42:49
王晨阳:
我补充一点。第一,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不仅仅是传统工艺富集区,还有很多非常纯朴的民俗表演项目。我们现在正在推动非遗走进景区,在景区进行广泛展示展演,做了非遗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探索。第二,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将举办“百年百艺 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在上海市举办。在这个项目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前两天,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有将近100个项目来自贫困县。
2020-12-23 15:43:12
第一财经记者:
前段时间,藏族小伙丁真火爆全国,他在宣传片中提到旅游改变着这片土地,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想请问文化和旅游部对这种网红现象对于当地的旅游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如何评价?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流量稍纵即逝,在政策监管层面,如何积极的引导,实现脱贫攻坚和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谢谢。
2020-12-23 15:44:12
李群:
丁真现象现在非常火爆,网民们非常关注,还是先请单钢新先生把情况跟这位记者朋友作一下介绍,其他的同志可以做一下补充。
2020-12-23 15:44:35
单钢新:
谢谢部长,谢谢各位媒体们对我们旅游网红的关注。其实,不光丁真,大家可能还会看到新疆伊犁昭苏副县长贺娇龙,还有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塔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都波,这些网红的旅游代言人对当地旅游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新媒体的营销确实在有效拓展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能够助力增加贫困村的收入,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来信息技术在乡村旅游预定、交易、游览各个环节,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新媒体营销也成为了乡村旅游营销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使乡村旅游产品销售、分发渠道更加畅通了,获取游客来源也更加精准。另一方面,我们觉得这种网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新媒体营销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流量。这些网红通过直播、短视频对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有非常直观的生动呈现,产生了一些生动的传播效果,也带来了流量转化,提升了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新疆贺娇龙贺县长在雪地里穿着红斗篷策马扬鞭,宣传昭苏旅游资源。昭苏被誉为天马之乡,她的形象宣传很积极。我还看到网络评论下面好多话题网友都直呼“好美,好飒,好想去!”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旅游网红需要加强合理引导,要坚持正确导向,文化和旅游部一直十分注重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引导这些网红达人坚持正确方向,在发展旅游,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7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里明确提到要注重培养一批本地、本村网络直播带货能人、扩大乡村土特产品的直播销售。今年我们旅游报、文化传媒集团,通过跟抖音等新媒体合作,推出了“感受美丽家乡、发现户外精彩”“冰雪奇遇记”“心动的旅行”等主题推广活动,这些主题在媒体上作了很好的传播,仅“感受美丽家乡、发现户外精彩”这个主题,视频量就超过了67万,播放量超过了20亿。“冰雪奇遇记”围绕冬季冰雪旅游的传播量更大,我们也在指导贫困地区借助新媒体开展一些网络营销,助力国内旅游市场的恢复。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媒体和受众的连接,同时坚持正确导向,生产出让广大游客更喜爱的内容和产品,促进旅游宣传推广工作。谢谢。
2020-12-23 15:45:50
寿小丽:
记者朋友们对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高度关注,提了很多问题,感谢李部长和各位发布人的回应,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参与。今天下午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一会儿还会举行下午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大家再见。
2020-12-23 15: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