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介绍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

发布时间:2018-08-21 17:08:3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长江,保护,江豚,中华鲟

农业农村部定于7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向媒体介绍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陈邦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来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北京大雨,大家冒雨前来,向大家表示感谢,辛苦了。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现状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发布人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先生,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先生。首先,我们请于康震副部长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2018-07-24 10:00:05

  • 于康震:

    首先感谢大家对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等相关政策,我部组织实施了“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考察的情况。同时,借此机会,将我部推动实施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的工作进展向大家一并通报。

    2018-07-24 10:02:40

  • 于康震:

    本次考察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参加单位包括了国内主要豚类研究机构、长江中下游各豚类保护区管理部门、渔政管理部门、公益环保组织和志愿者。长江航务局、长江海事局、长江公安部门提供了后勤支持。考察于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实施,历时52天,覆盖了宜昌至上海1669公里的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采用目视考察和被动声学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并从宏观尺度评价了长江江豚栖息地的质量。

    2018-07-24 10:04:22

  • 于康震:

    本次科学考察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种群趋于向受人为扰动较少的江段集中,过半数水域种群持续下降或没有发现,种群分布呈碎片化特征。洞庭湖约为110头,鄱阳湖约为457头,两湖中丰水期分布较为广泛,枯水期主要分布在河槽和大型沙坑中。

    考察还发现,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内以湖北鄂州至安徽安庆江段分布密度最高,湖北宜昌至鄂州江段分布密度居中,安徽安庆至上海江段江豚分布密度最低。干流内长江江豚喜好分布在坡度平缓的自然岸带或洲滩,种群呈现围绕沙洲分布的特征。鄱阳湖是野外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洞庭湖次之,两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改变、依然严峻。

    2018-07-24 10:04:55

  • 于康震:

    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急剧下降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分别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先后在干流及两湖建立了8处长江江豚就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故道建立了4处迁地保护区,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离体细胞培养和保存等研究工作。目前天鹅洲保护区的迁地种群已从1990年投放的5头增长至接近80头,何王庙及安庆西江两处迁地保护区种群数量也分别达到14头、22头,当前整个迁地保护的江豚群体数量超过100头,每年有10头左右的幼豚出生,说明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同时,我们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保种群体,其中,1999年从湖北天鹅洲保护区引入武汉白鱀豚馆的雌豚于2005年成功诞下幼豚“淘淘”,“淘淘”也创造了人工繁殖淡水豚类生存时间最长的科学记录,之后人工环境中的长江江豚保种群体多次成功繁育,标志着我国在人工驯养环境下长江江豚的繁育取得重要突破。

    2018-07-24 10:05:29

  • 于康震:

    尽管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其种群极度濒危的现状并未改变,针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仍需加强。在此形势下,我部将依照《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开展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工作,制定固定的考察机制,定期跟踪评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分布特征,切实做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第二,积极推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新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和推动长江江豚进水族馆,扩大迁地种群数量,降低系统性风险;第三,加强个体交流,强化遗传多样性管理,提高种质质量;第四,稳步推进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研究,开展长江江豚遗传物质保存,实现多层次、多途径的长江江豚保护策略。

    2018-07-24 10:05:47

  • 于康震:

    除了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近年来,我部还针对中华鲟和长江鲟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别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和《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遗传资源保护与支撑保障四个方面分别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下面,我和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2018-07-24 10:07:3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于部长,我们知道,其实原农业部现在的农业农村部早在上世纪开始进行了长江江豚相关保护工作,而且也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什么正如您刚才所说的这次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是它的一种极度濒危状态仍然没有改变,而且形势依然严峻?谢谢。

    2018-07-24 10:08:01

  • 于康震:

    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衡量它的成效,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种群分布结构和变化的趋势,长江干流的种群数量应该说不是太乐观,2006年考察的时候,估算是有1225头,到了2012年降到了505头。所以,种群年下降速率大概是13.7%,可以说是急剧下降。到2017年,种群数量大概是445头,这5年从505头降为445头,可以说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或者说得到了缓解,没有说下降那么快,这5年才下降了10%。前面的一个时段是每年下降13.7%,所以说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缓解,就是这么来的。

    2018-07-24 10:10:32

  • 于康震:

    我们看一下“两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情况,跟长江干流相比,“两湖”的情况稍微乐观一些。2012年,鄱阳湖是450头,洞庭湖大约是90头,到去年我们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鄱阳湖现在457头,持平略增,洞庭湖是110头,也是略微增加,没有降低。“两湖”的种群数量没有降低,而且是有所增加。总的来说,在过去几年,长江经济带大发展的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保护工作是见到了成效。

    2018-07-24 10:12:37

  • 于康震:

    需要强调的是,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长江干流,我们只是说它的急剧下降的趋势得到了缓解,但还是在下降。所以,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原因主要是人类的活动的干扰,这个因素依然是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像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航运发展、过度捕捞,还有非法采砂等等这些人类活动,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长江江豚,压缩江豚的栖息地,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分布碎片化严重,干扰江豚的通讯交流,最终导致长江江豚意外死亡的现象频发,记得今年上半年发现了10几头长江江豚死亡。

    2018-07-24 10:13:27

  • 于康震:

    随着《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我部大力推进相关保护工作,从严控涉水活动开始,进一步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全力保护长江江豚自然种群,争取实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能够由减到增,保护成效更加显著。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谢谢。

    2018-07-24 10:17:01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长江生态保护工作一直是社会很关心的问题,在这个保护过程中,像水生生物也是长江生态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请问农业农村部近些年来在保护水生生物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2018-07-24 10:18:38

  • 于康震:

    确实,长江大保护的成效怎么样,水生生物是衡量长江大保护成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强调要共抓长江的大保护,为抓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农业农村部坚持以严格渔政执法和加强资源保护为抓手,出台了系列的保护措施,实施了多项保护行动。

    2018-07-24 10:18:54

  • 于康震:

    第一,深化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在会同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同时,我部正组织编制长江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建设规划,并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努力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提供更有利的政策支撑。

    第二,加强珍稀物种的保护。发布并实施中华鲟、长江鲟、江豚三个物种的拯救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活动,连续3年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积极推动长江江豚提升等级,加强推进中华鲟陆海陆接力保护中心建设,推动中华鲟保护区晋升国家级,启动实施了长江鲟野生种群的重建和恢复工作。

    2018-07-24 10:19:11

  • 于康震:

    第三,不断完善禁渔期制度,进一步调整长江、珠江禁渔期制度,扩大禁渔范围,延长禁渔时间。并首次对闽江及海南省等内陆水域作出了禁渔的规定。根据2017年中1号文件的总体部署,我们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公布长江流域率先全面禁捕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的通报》,推动自2018年1月1日起率先在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逐步实行全面禁捕,今后长江流域新设立的水生生物保护区自动纳入禁捕范围,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联合四川、贵州两省成功实现了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十年试点,在这个试点基础上组织起草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合理期限的全面禁捕,加快推进捕捞渔民的退捕转产,努力让长江水生生物得以休养生息。

    2018-07-24 10:21:37

  • 于康震:

    第四,加大渔政执法监管力度。启动实施“中国渔政亮剑2018”——春季禁渔同步执法行动,在渔政特编船队组织构架下,组织渔政、公安、水警、海事等多个部门执法力量,分别在长江上、中、下游、珠江、淮河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等七个地方同步开展渔政执法交叉检查和跨区域联合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清理涉渔“三无”船舶,“电毒炸”和“绝户网”,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措施。组织开展渔业资源与环境常规监测,编制发布长江流域渔业生态公报,为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基础数据,严把涉水水生生物保护区专题审查关口,从源头防控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督促涉水水生生物保护区项目落实生态补偿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绿盾行动”,排查涉保护区违法违规行动,并挂牌督办整改。

    2018-07-24 10:24:45

  • 于康震:

    最后,探索长江保护的新机制。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共同开展长江大保护的合作框架协议,与三峡集团公司签署修复向家坝库区渔业资源及珍稀特有物种合作框架协议。整合资源,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力量,动员社会力量,在湖北何王庙、江西湖口和安徽安庆试点将捕捞渔民转为护鱼员,共同加强长江大保护。谢谢。

    2018-07-24 10:31:04

  • 中国日报记者:

    近年来,有许多人呼吁将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请问这项工作有没有取得一些进展?谢谢。

    2018-07-24 10:33:29

  • 马毅: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在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我部与原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名录,把长江江豚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江豚的濒危程度和保护工作的需要以及社会各界的呼声,2014年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去年5月,我们长江办在上海组织了专家对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进行了专题认证。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会签国家林草局,报请国务院将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项工作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很关注,一旦有新的进展,我们将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谢谢。

    2018-07-24 10:36:54

  • 人民网记者:

    社会公众对于长江江豚繁育和保护是非常关注的,尤其对于有“长江女神”的白鱀豚关注更多一些,之前有消息说,长江白鱀豚处于功能性灭绝,但是近些年来陆陆续续还有一些关于它的消息,我们关心的是长江到底有没有白鱀豚,如果有的话,对于它的保护和繁育工作情况是什么样的?

    2018-07-24 10:37:08

  • 于康震:

    社会公众对于长江江豚白鱀豚这么关注,我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们非常美,长江江豚很多同志可能看到过,它们天生有一张笑脸。白鱀豚就更美了,刚才你说了有“长江女神”的称誉,很遗憾,我只见过标本,没有见过活体,标本看上去真的是非常美,可以想像它活体的时候更美了,确实名副其实的“长江女神”。虽然从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为功能性灭绝,已经过去11年了,但是政府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对白鱀豚的追寻。2017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中,就明确将搜寻白鱀豚列为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年4月18日,我在媒体上看到了这个消息,有社会组织宣称在安徽省的芜湖市板子矶水域拍摄到了疑似白鱀豚的照片,再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获悉发现疑似白鱀豚照片以后,我们农业农村部立即组织淡水豚类研究专家进行了辨识,虽然因清晰度不够,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们本着绝不放弃任何一丝挽救白鱀豚的可能性这一原则,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和管理机构,并邀请志愿者代表一同前往该水域对白鱀豚进行了应急考察。但是,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这次考察也并没有发现白鱀豚存在的有力证据。如果发现了以后,我们对白鱀豚应该怎么保护,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以发现白鱀豚、加强长江淡水豚栖息地保护为目标的应急保护工作方案,一旦确认白鱀豚的存在,将按照《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要求,立即启动白鱀豚应急保护计划,通过实施专项救护活动,严格划定保护区,实施特别保护等等,我们采用一切可以实施的措施和手段,尽可能挽救这一珍贵的物种。谢谢大家。

    2018-07-24 10:38:41

  • 人民网人民视频记者:

    有一个问题请问部长,我们看到网上一些报道,在今年4月11日很多的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发现长江江豚和海洋江豚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遗传分化的支系,包括长江江豚已经有自己进化的支系,发现这样一个观点之后,对于江豚的保护和我们对于它的措施都意味着什么?谢谢。

    2018-07-24 10:41:41

  • 马毅:

    这是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在学术上还有一定的争论,可以和新闻办联系,我们可以推荐专家回答你这个问题。

    2018-07-24 10:42:44

  • 于康震:

    我也看到了,在学术会议上还是学术文章上,把全球的豚类几个支系区分了一下,从科学上有一定价值的。

    2018-07-24 10:44:26

  • 陈邦勋:

    还在科学探索研究之中。

    2018-07-24 10:44:46

  • 农民日报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我们都知道长江中除了白鱀豚和江豚,还有中华鲟、长江鲟、白鲟这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的状况怎么样,我们进行了怎样的保护?未来还有哪些工作上的计划?谢谢。

    2018-07-24 10:44:58

  • 于康震:

    确实,长江里宝物很多,除了我们刚才讲到的江豚、白鱀豚之外,还有很多长江或者中国特有的珍稀的水生生物,这里比较著名的可能大家听说过长江流域的一个俗语,叫做“千斤腊子,万斤象”,这个“腊子”指的是中华鲟,“万斤象”指的是白鲟,白鲟号称是淡水鱼之王,所以我就先说说白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白鲟就非常的稀少,我是没有见到过。2003年,就是15年前,我们是最后一次发现白鲟的活体,到现在已经连续15年,没有再见到白鲟的踪迹。

    中华鲟个体也是很大,可以长到一千多斤,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中华鲟繁殖群体变动的情况。葛洲坝截流的初期,每年能够到葛洲坝下的繁殖群体,那个时候是2176尾,到了2013年,也就是5年前,能到葛洲坝下的中华鲟的繁殖群体已经降到了100尾以下,去年只有20几尾,这是繁殖群体变化的情况。

    二是自然繁殖情况。我们定期对长江中华鲟进行监测,主要在长江的下游。2015年和2017年,我们没有监测到中华鲟在长江的自然繁殖活动,也就是没有小的中华鲟了。但是2016年我们幸运的监测到了中华鲟在葛洲坝以下的自然繁殖,但是产卵的规模非常小。总体来看,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已经由原来的年际间连续繁殖变为现在的偶发性繁殖。所以这两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华鲟的野生群体,如果单靠自然繁殖,灭绝的风险非常大,所以物种状况堪忧。

    2018-07-24 10:51:03

  • 于康震:

    为了保护中华鲟,我部发布实施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三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就地保护方面,积极推进提升中华鲟保护区的等级,全面实施中华鲟产卵场和早期资源量的监测,大力开展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我们只能用人工的办法繁殖它,前面自然繁殖已经说了,靠不住。二是在迁地保护方面,实施人工保护性养殖,自然水体迁地保护和海洋河口水体驯养保护三大行动。三是在遗传资源保护方面,我们现在正在通过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探索中华鲟的异种生殖技术,缩短中华鲟初次性成熟的时间,努力为中华鲟物种的延续探索新的途径。四是在支撑保障方面,我们成立了中华鲟保护联盟,创新保护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成果共享,研究并落实了一系列的具体保护措施,动员社会力量保护和拯救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大家想看中华鲟,北京动物园就有好几条,大的也有上千斤,非常壮观,可以看到。

    你还提到了长江鲟,长江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 而且仅在长江流域发现,主要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主要支流。20世纪末长江鲟的自然繁殖活动就停止了,近年来长江鲟的野生种群已经基本绝迹,人工保种的野生个体也只有20尾左右,就是说,目前世界上野生的长江鲟就这20尾,而且这20尾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龄阶段,所以物种的延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的形势十分紧迫。为了保护长江鲟,今年5月我部发布了《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并在四川省宜宾市实施了最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5月份我们一次放流了85000多尾不同规格的长江鲟,当然是人工繁殖的,其中50尾是一米以上已经具备自然繁殖条件的成体亲本,有5000尾20厘米以上的比较大规格的幼鱼,同时我们还在这批长江鲟的身上加载了跟踪监测的装置,用了高科技手段,目前,一直在进行跟踪监测,后期将有针对性的加强重点水域水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执法管理。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针对中华鲟和长江鲟两个物种拯救行动计划,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中华鲟保护工作方面,一是在长江和近海水域建立中华鲟自然种群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就地保护中华鲟自然种群及其关键的栖息地。二是在三峡水库、长江故道、河口、近海等水域建立中华鲟接力保种基地,模拟中华鲟生活史的关键阶段,通过人工技术条件来满足中华鲟江海洄游习性的需要。三是制定中华鲟规模化增殖放流规划,确保中华鲟野生群体能够获得有效的补充,为未来中华鲟野生种群自我维持奠定基础。

    在长江鲟保护方面,一是在长江上游自然江段实施长江鲟幼鱼和亲本的规模化增殖放流,科学监测评估长江鲟种群重建的效果。二是在长江上游、干支流,像三峡水库等水域建立若干个驯养繁育基地。三是建立人工群体和放流群体的遗传资源库,实现对放流个体的遗传谱系跟踪管理。谢谢。

    2018-07-24 10:51:15

  • 陈邦勋:

    下面提最后一个问题。

    2018-07-24 11:03:26

  • 澎湃新闻记者:

    请问和长江江豚一样,现在海洋江豚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请问海洋江豚如何保护呢?谢谢。

    2018-07-24 11:23:28

  • 马毅:

    我们长江办主要工作保护长江江豚,当然我以前工作是在渔政局,也作过一些海洋的生物保护工作。海洋江豚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多年来,我部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华白海豚等相关保护工作协同部署,通过加强栖息地保护管理、降低捕捞强度、开展增殖放流等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为海洋豚类营造更好地生存环境。但是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还是讲长江江豚,我想我就还是重点介绍一下如何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

    长江江豚的总体情况刚才部长也介绍了,接下来,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加强重点水域栖息地的保护。因为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物种,对它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能够带动对食物链下端的其他生物的栖息地环境保护恢复,就是说我们着眼于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现在已经建了一些江豚保护区,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提升对这些保护区的保护等级,加大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同时,对于没有建立保护区的江豚分布密集区域,我们要抓紧采取限制开发、降低影响等针对性强的栖息地保护措施。

    第二,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一些破坏比较严重的曾经又是长江江豚重点分布的区域采取清退违法围垦、清理非法码头、撤并小码头等措施,再通过工程修复的技术手段,实施洲滩的保护和恢复,提高生境的适合度,让长江江豚再能够回到昔日的美丽家园。

    第三,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破坏岸坡等行为。江里挖砂对江豚的生境影响非常大,今年我们长江办和长江的公安、海事、航运等部门共同组建了长江渔政的特编船队,加大了执法力度,特别对我刚才讲的像挖砂等对江豚生存影响大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第四,严控涉水工程建设和水体污染。对涉及到长江江豚等重点水生生物保护水域的工程建设,严格把好专题影响的审查关口,同时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排污口管理,严厉打击不达标的污染排放行为。

    第五,加快推进禁渔工作和严格渔政执法。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我们在长江的保护区率先实行禁渔,我们将加快推进长江重点水域的常年禁捕工作。同时,我刚才也讲了,在执法力量上会加强对电、毒、炸等酷渔滥捕违法行为的打击,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尽量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把大家对江豚的爱护转化为我们共同的保护行动,这个过程中非常需要我们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大力支持。谢谢。

    2018-07-24 11:23:41

  • 陈邦勋:

    在结束今天新闻发布会之前,给大家发一个预告:本周四26日上午十点在这里有一场农业污染防治专题新闻发布会,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参加。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2018-07-24 11:23: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