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热议“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合作

发布时间:2017-12-07 08:55: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罗雯
关键词: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绸,国际合作

主持人吴海龙:

感谢塔吉娜·马迪奇部长的讲话,我还是很欣赏她在演讲当时提到的和列举的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合作,特别是她在演讲当中提出中塞进行合作的四个优先的领域,我想她的这个建议,中方的有关部门将会给予认真的考虑。下一位演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他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十几年致力于中国信息化产业化发展的工作,同时陈部长有在中央和地方工作的经验,曾经做过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省份,湖南省的常务副省长,下面请陈部长演讲。

2017-12-04 11:34:16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数字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与大家分享技术发展政策,共商新时代合作新机遇。首先,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古丝绸之路绵延万里,谱写了人类交流进步的璀璨篇章,积淀了和平合作、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主旨,把互联网作为“丝绸之路”新丝路的新使命。

近年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夯实网络基础,促进产业发展。中国信息通讯业持续保持蓬勃增长态势,实现跨越发展。网络能力持续提升,光线宽带占比均位居全球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2.5%,数字鸿沟缩小,电信行业深入推进,农村和边缘地区宽带覆盖水平显著提升。两家网络设备制造企业进入全球前五位,两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十位。数字经济跨越发展,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2.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0%。

开放是“丝绸之路”的核心精神,互通是网络空间的永恒主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信息通讯业的发展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我们始终秉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一是注重战略协同,积极对接东南地区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坚走廊”、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努力推进中非信息高速公路等多边合作倡议和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的合作倡议。

二是推进互联互通,以周边12个国家建有跨境系统,参与建设亚太、亚欧五号海缆,通达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目前,正在推进亚非、欧一号海缆等海缆项目,持续体现国际网络的覆盖面。

三是拓展应项服务,以共享单车、手机支付的中国式发明走出世界,高质量地信息通讯服务和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各个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支撑。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从长远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更好推动开放,构建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命题。在昨天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要发扬伙伴精神,共同搭上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为扩大务实合作,共建数字丝路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此,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增进共识,加快互联互通建设。加强双边、多边在信息通讯领域的合作,携手各方,积极推动落实各项发展合作共识,推动信息通讯发展战略规划、正确、标准与监管等方面紧密衔接,解决跨境多边协调难题。

二是加强合作促进协同创新发展,共同把握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变革带来的难得机遇,深化合作,联合开展4G、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定向推广,实现协同创新。

三是深化服务,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提高物流等数字便利化水平,加强沿线经贸网络,推动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化覆盖,体现网络惠民服务能力,推动社交通讯,在线媒体等优质互联网服务,促进文化互鉴,让优质数字化定向服务成果普惠人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各个国家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互联网的优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凸显,我们与各个同行一道,秉承共商业、共建、共享原则,共享经济跨步新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在IT领域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建设一条开放、和平、安全和创新的数字丝绸之路。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2017-12-04 11:45:29

主持人吴海龙:

陈肇雄副部长从一个信息产业领导者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他也特别强调了战略协同的重要性,另外在演讲当中,他提出了增进共识、加强合作等三点合作的建议,我想这三点建议很值得我们思考。再次感谢陈肇雄副部长。

最后一位演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先生。2005年我在维也纳当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的时候,他曾经访问过维也纳,我那个时候见过他,中间都没有见过面,刘燕华是一个学者和管理者的复合型人才,下面让我们有请刘燕华先生。

2017-12-04 11:53:02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尊敬的各位嘉宾,首先我要表示,我特别赞赏我们今天这个议题,这个议题就是数字丝绸之路,因为按照我们的理解,信息化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据和合作基础。

对于这个议题来说,应该有两个基本方向:一个方向就是ICT产业如何在“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推进,这是一个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化建设对“一带一路”建设其他方面的一些推动,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许多企业或者说许多地方,都希望和“一带一路”国家取得合作去推动,但是如何用信息化的这些信息来帮助他更好的合作呢?需求是有,但是供给不足,也就是数字供给不足。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上也进行了搜索,关于“一带一路”大数据,目前只有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出了一本书,叫《“一带一路”大数据》,他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一个“一带一路”国家如何去开发、如何去合作的一个信息。当然,这些数据要有情况反应,有分析,有评估,有研判,这些数据的来源还是从零零碎碎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过来之后进行的整理。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一带一路”数据问题下一步还要很好的开发,为“一带一路”进行服务。

今天我主要谈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数字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第二个谈一下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个谈一下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先说第一个问题,是五通的基础,因为我们都知道,目前世界正在处于一个大变革、大改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大调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要经历许多生产革命和消费革命,它的主要标志有三个,第一个就是“云”,这个是大数据,大数据已经是不可阻挡了,而且非常快。第二个是绿色,然后就是先进制造业,就是以3D打印为基础。还有一个就是人工智能。所以它要把消费、市场、产业、技术、知识、信息全部融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发展。

比如说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社会、区块链,这样的话发展速度就会非常得快,日新月异,使我们感到它无处不在。另外一个就是人工智能,也就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也是非常的快。除此之外,生物技术、量子计算、新材料、新能源,这些技术也都发展的非常之快,这就代表着一个今后的发展趋势。也就是所有的这些发展的新技术都离不开数据化,因为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种各样新的领域之中了。那么我们就要非常重视,新技术是大趋势,生活、市场格局乃至于全球的地缘关系都要进行重组,所以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会带来经济和社会变革,也就是说大趋势是有,但是目前数字化或者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障碍,体制障碍、机制障碍、技术障碍,这些问题都要解决,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数字化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没有数字化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也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把这件事做好,这就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想谈一下数字“一带一路”应该纳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去,这是我的一个想法。我们谈到基础设施,那就要分硬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硬基础设施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资金、数量、规模、某一些技术等等,这些是硬基础。软基础设施是一种体系、制度,是人才培养和一个创新的环境,所以这个软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化又能发挥重大作用。

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国家包含6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体制机制上有许多的不同,但是也有共同点,我们归纳一下共同点是什么?共同点就是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家利益,另外它要搞好经济建设,要通过经济建设扩大民生,这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它的不同点就很多了,比如说民族、宗教、文化、政治体系、资源环境背景、经济结构和基础、人口习俗、发展阶段与需求诉求都不一样。那么我们就要把共同点不断扩大,把不同点进行相融和合作,如何把相同和不同融合在一起,使它做得更好,那就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也就是说软基础设施是建设的沟通,特别是在合作商的沟通,这是我们信息化建设要搞的事情,我们说软基础设施是一种非物化所构成的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尤为突出,它是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影响力的潜在力和感召力,所以我们每个人或者说每一个企业要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都需要这种软实力信息的支撑,所以我们要做。

这里我要举几个例子,我和王辉耀参事都是在参事室,我们参与了很多“一带一路”的调研,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例子是我们中国企业到缅甸去修一个水坝,这个创意很好,解决发电问题,但是最后的解决遭到了当地的反对,说破坏了生态,几十亿的投资打了水漂,为什么我们好的意愿没有实现?那就是因为我们对当地的情况了解不清楚,我们也分析研究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缅甸进行合作开发的一些他们的思路。比如说有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去缅甸开发之前,先进行了一个资源调查,宗教体制调查,做了一下开发格局,供需对接,他们在做任何开发之前就是先做三件事,到一个地方先盖一所医院,办一所学校,然后再办一个商店,把这三件实一做,老百姓就离不开了,就认为他很好,得到了百姓的信任,然后与当地的人文进行交流,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开发,这个就是他们在软基础设施建设上先于硬基础设施,这个就是他们对这个情况了解。

我们还搞了一些调研,比如说俄罗斯,中国很多的粮食生产企业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去种粮食,种了粮食之后产量就大幅度提高,对俄罗斯也有很多的经济贡献。但是由于粮食返回中国进口受到限制,所以这个粮食的出路就被一些东亚国家来承包了,他们搞粮食加工包括粮食贸易,又办了一些企业,雇用了当地的就业,他们就受到了西伯利亚的欢迎。但是由于中国一些企业为了扩大粮食生产使用了化肥,那又遭到了反对,就是我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但是被其他人应用了或者说他们开发了,他受到好评,我们受到批评。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时候,没有了解到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它的法律等等,没有把产业链拉长,只是在生产的初级阶段做了一些工作。这就是我们一些失败的经验。问题在于哪儿呢?就是对于“一带一路”国家,对合作国家整体信息不清楚,也就是软实力信息不清楚,另外还有很多的例子,我就不说了,比如说盖一些学校场馆等等。

我们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有很多很大的成绩,而且值得庆贺,但是也有一些小的问题是我们前进中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也就是信息化建设没有完成跟上,所以我们提出下一步的数字“一带一路”要注重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了解我们合作的国家的利益关系和供需关系,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那就能够做的更好了。第二个问题就是要了解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要了解世界科技和产业的大转型,就是参照新技术的实现,要和“一带一路”国家共同走向新时代。第三个问题就是要注重国际治理的格局大转型。第四个问题就是投资方向。第五个问题就是建立起一个质量体系,也就是数字化的质量体系,真正能够为“一带一路”做出贡献。

我们总结一下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目前来说,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数字化建设目前还是一个短板,还没有解决需求,我们需要有投入的政策和体制机制,要通过数字化建设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水平,同时也要考虑传统和非传统问题。这个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我想谈一下数字平台是我们数字“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再好的演员也需要一个舞台,现在就是找不到“一带一路”数字的舞台,我们总是说鲤鱼跳龙门是一个成功的象征,这是中国人的形容,如果说鲤鱼游水的水位离龙门有十丈八丈高的话,再好的鲤鱼也跳不过龙门。那么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就比喻成一个水位,只要把它做高了,那么千千万万个鲤鱼都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

我理解的是数字云平台的建设,在“一带一路”上第一个是要解决它的功能问题,也就是要整合碎片化,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它的数据库,但是数据库是零散的,它没有成为一个整体性,要把这个碎片化实现整体效益,这是我们要解决。

第二个要解决就是数字云平台的包容性,它既包括研发,也包括产业,同时也包括市场,包括法律,包括整治,他就是把各个内容上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个就是要解决核心信息,比如说解决资源的配置、技术、资金、人才、产业、管理、法律、政策、市场,还有经济的成本核算等等,就是把各种各样的资源配置在我们的数字化平台上,要形成内生动力,要提供条件,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都能成功。

我们下一步的数字云平台建设要有一个新的质量保证体系,这就需要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云平台的服务文化,当然现在这些工作已经开始做了,这样就能够产生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建设,形成一些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以及成功一批新的领军人物。当然,数字化建设也要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所以就要把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在一起。

我最后想总结一下,就是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也就是说数字化是需要整合的,下一步数字化整合,这个平台应该是第三方服务的一种模式,它的第三方服务具有很大的空间。另外一个要推动开放型的经济转型,我们就是说下一步就是区域性的数字经济体系是必须在全世界要能够实现的,就是世界的格局他要有一个数字的经济体系。还有一些专业性的数字经济体系,比如说对于绿色、商贸、文化、科教、融资等等方面,这些就是数字化的云体系也要建立起来,还要建立起一些多边和双边的数字的服务体系。

总结来说,数字体系对“一带一路”建设很重要,已经取得了成绩,但是任重还道远,下一步数字化建设一定会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辉煌的贡献。谢谢。

2017-12-04 11:58:40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