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No.10》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7-12-01 10:25: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孙芳
关键词:城市,生态,中科院

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迅: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今年的城市发展报告发布会,蓝皮书刚才已经提到了是优秀的皮书,我也是每次都参加,非常高兴。今年的主题聚焦在大国治霾之城市责任。这个话题很重要,我们也是城市的老百姓,之前见面都是今天吃了没有,现在见面都是今天的PM2.5是多少,非常关心这件事情。今年皮书把主题聚焦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上,我觉得很重要,特别是北京,也不仅仅是针对北京,全国都关心这件事情。而且这个已经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事情,有点像笑话。到了海南,看见海南的房价那么高,现在房价这么疯涨会影响社会的心理预期,所以房价问题要注意一点。但是最后到了海南以后,海南的同志说什么,每一次北京的PM2.5一爆表,我们这里的房价就开始上涨,形成一个区域联动的事,是社会全部关心的事。

我也赞成前面很多专家的意见,包括徐局长刚才提到了,就是治霾,潘所长刚才一直在说这个事情,它的形成机理似乎还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觉得这个主题值得长期关注下去。而且这个问题可能还不仅仅是城市的问题,跟区域有关系,刚才肖所长说要形成区域联动的城市群,这个方子是对的。我了解到有专家认为,雾霾的形成机理里面还有一个因素,说跟农业的面源污染有关系,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里面很多跟撒农药有关系,也跟城市当中垃圾的堆放,形成的微生物有关系,所以是一个二次污染,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刚才单老师提到健康评价也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钱了,有钱了就开始关心健康,这件事确实也很重要。

我觉得有两个数据值得讨论,一个是人口的期望寿命,这个在健康城市当中作为一个因素可以重点关注。因为昨天我碰到了浙江湖州的同志,湖州人均GDP在浙江不是最多的,但是我们讨论的大家都提到湖州人的幸福感程度非常之高,为什么湖州人包括嘉兴人的幸福感指数很高呢?我后来给他们两个数据来支撑。第一,你们人均的期望寿命很高,他们已经达到了82岁,跟上海很接近,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5岁,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10岁,长寿,长寿跟健康肯定有关系。第二,城乡人均收入之比非常之低,1.7:1,全国是2.7:1,新疆就更高了,新疆的健康指数还比较高。我就用那两个数据支持它,湖州、嘉兴的人均GDP在浙江没有那么高,但是幸福指数为什么那么高,他说不需要那么快,慢一点没关系。我们今天讨论白皮书的两个报告。

因为我是搞长期规划的,讲一下从最近的新一轮暨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看中国城市的转型,也来呼应一下今天的治霾和健康城市这两个主题。因为大家知道昨天北京市开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动员,蔡琦书记专门有一个动员。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讲,我们所处的背景是把生态文明放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的大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生态环境有一个积累过程,但是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他说共产党人应该有这个胸怀,他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我相信十九大大家可以期待,绿色发展一定会更加强调。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因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是治国理政这个事情要解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你得改变它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

2017-09-29 10:49:56

李迅:

现在我们在贯彻中央2016年城市工作会议后的一个决定,我们称之为三十条。在三十条中,我理解两个方面。规划方面,一个是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当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二是特别强调依法编制规划,这次北京总体规划也是强调走那么多的程序,最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批,这在北京历史上是第二次,八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批过一次。在全国600多个城市当中是唯一的,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强调要严格的执行这个规划。经过批准的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法定蓝图。建设部在做什么事情呢?最近建设部强调,一个是要用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管理体系的转变,就是要实现一张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张蓝图干到底,就是要统筹规划。

刚才好几位专家提到英国,英国是工业文明的发祥地,现在城市随着工业文明以后,大家一直在追求怎么样一种理想的城市,我们追求的核心价值。有很多概念,比如田园城市是霍华德提出来的,山水城市钱学森老先生提出来的,今天我们单老师提到健康城市。我们治霾就跟刚才徐局长提到的跟能源、跟碳有关系,绿色生态。这一系列当中,可以找到城市发展有两条主线,贯穿在城市发展战略的过程当中。一条主线是基于国家意志的竞争力战略,我们希望成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还有一条主线是基于人民意志的宜居性战略,这两条战略在贯穿着城市发展的追求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稍稍看一下世界的眼光,比如说纽约,也在提2030,它的2030目标就是创造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来应对人口增长、应对基础设施老化、应对环境的压力,跟刚才肖老师说的是一样的。

另外再看一下墨尔本,墨尔本这个城市很有意思,多次被世界上评为世界最宜居城市第一号,值得研究。它的目标是到2030希望能够巩固它作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最有吸引力和最兴旺的地方之一,这样一个声誉要完成,他说要坚持这样一个眼光和追求。针对这个目标,有一系列的措施。

我们国家也已经进入到城镇化的中后期了,去年是57.35%,中后期以后有一些特殊的特点,比如说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规模扩张和质量并重这个阶段,另外这个时期城市病有可能集中爆发,雾霾就是城市病当中的显现,而且这个病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城市就是有病了,有很多原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所以城市必须转型发展。

2017-09-29 11:00:47

李迅:

城市如何转型发展,中国也有自己的理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理念也提到了,要以人为本、绿色城市、城市更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比如说我们也做一些世界眼光的探索,以人为本强调要建宜居城市,比如温哥华、墨尔本多次被评为世界最宜居的城市,还要易业,有很多就业机会,比如香港、伦敦的就业机会很多。还有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很安全、非常包容,包括硅谷为什么成功,大家认为除了它气候环境,营销产学研一体化的孵化链以外,跟这个城市非常包容、自由、宽容的氛围有关系。另外我们要实现低碳、绿色、治霾,这个治霾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好。比如哥本哈根,刚才徐局长提到雄安,哥本哈根提出2025年希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综合城市。还有创新驱动,支持创新,硅谷,包括我国的深圳,深圳的科技发展创新也非常有名。

还有一些理念我觉得也很好,比如说城乡一体的边缘城市,比如巴伐利亚,成都,我推荐一个城市,我们苏州下面的太仓市,它在搞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它提出要搞“四个十万亩”,十万亩稻田,十万亩菜田,十万亩鱼塘,大闸蟹,十万亩花卉,它做了以后,现在德国人都去了,德国搞工业4.0,他说这个地方值得我去关注,德国愿意跟你进行合作,到太仓那个地方,现在太仓把德国人吸引去了。还有开放互联的智慧城市。

从规划角度来说,我们强调城市总体规划要进行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要实现多规合一。最近建设部做城市整体规划的试点,也有一些意见,主要是搭建统一的战略性的信息平台,实现多规合一,有一系列的行动保障,北京的总体规划就体现了改革的一些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强调政府主导,这也是中国快速发展四十年的奥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建立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完善决策机制,政府、社会和市民作为公共主体共同来参与。还有一些审批要求。

2017-09-29 11:03:23

李迅:

后面再做一个例子的介绍,深圳现在也在做总规,在做试点,他希望在三个方面做探索,一是提升区域的能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的创新城市。二是提升生活质量,强调5分钟的儿童成长圈、十分钟的老人生活圈和十五分钟的城市生活圈。三是创新质量,从创新产业转向创新生态。武汉也在做总体规划,它提出了活力城市、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还有大家关注的雄安新区,希望是世界眼光、国际目光,中国特点和高点定位,高点定位一定是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创新发展。所以我们今年追求的城市价值,低碳、生态、绿色、智慧、宜居、健康,将来到2049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候是不是更加强调和谐共生、平衡协调和美丽幸福。

我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7-09-29 11:05:22

潘家华:

谢谢李迅院长,他是城市规划的权威。对中国的城市病的治理,他们的贡献非常大,他们的规划是属于全国最权威的,都请他们做,当然他们也开出了治疗城市病的处方,他们知道怎么样治病,他们是很有权威的。下面请中国社科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刘治彦发言。

2017-09-29 11:06:54

中国社科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刘治彦:

我今天来这里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交流一些观点。今年城市的皮书是第十本了,很不容易,我记得当初第一本是零几年。今年的主题是大国治霾之城市责任,特别切合我们所的名字,我们所叫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这两个关键词全都包含在里面了,现在环境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全世界都关心的中国的雾霾,再有一个是从城市责任的视角,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是这样一个题目,因为正好十九大之前,说是要谈一些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种各样的观,其中就是绿色治理观,我今天从绿色治理观谈一下城市的绿色发展应该怎么发展。

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绿色治理观。二是城市绿色发展路径。三是发展策略。

绿色治理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际上是重复的,大自然包括环境,同时也含有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实际上就是一个大自然。为了强调,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这是我们天然的财富,是地球母亲给我们的天然财富。所以最早的威廉·配第就说过著名的话,土地是财富之母,我想这里的土地就应该是大自然,劳动是财富之父。很明确的说出来财富的来源,马克思对这句话也是赞叹不已。在后来整个240年来,1776年第一台蒸汽机的出现和美国国家的独立宣言,还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颁布以来,这240多年,我们研究经济学,把土地,把大自然因素忽略掉了,我们更多是研究劳动价值论,劳动在创造价值,特别是传统的工业化时期,在生产函数中没有土地,没有大自然的因素,生产要素把它忽略掉了。用资本来代替大自然作为一个财富的源泉,导致了我们在理念上,尤其是经济学是造成今天这样一种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我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要重新回归大自然在财富创造中、在人类发展中应该有的地位,要重新认识它的价值。

2017-09-29 11:09:34

刘治彦:

我们四十多年来同样走的是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压缩型的发展模式,当然也付出了最严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所以今天我们应该重新的考虑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应该怎么转型,应该是一个绿色治理,特别是我们所搞了生态文明智库,我们在这方面有更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才考虑转型是有根据的,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类需求是这样一个层次。所以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列出这个表格,当时作为博士论文。我觉得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从经济学发展来看可以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经济社会,我整理到这里,这个表格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很受欢迎,我们现在大概处于第四个阶段,第四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住房和出行,这十多年来房地产涌现出很多的,人们最关心房地产的价格,再就是出行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小汽车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2011年以来,小汽车步入家庭的速度。

报告我也看到了有这样一些统计。

包括今年8月份以前,从去年的1月份,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汽车生产还是高歌猛进。这就说明  汽车和近些年雾霾耦合所以是耦合在一起的,是同步的,当然不能说汽车是很重要的因素,去年年底我参加中国环境学会大气讨论的时候,有的专家作出了很详细的研究,他们认为不能不仅仅是30%,是75%的汽车占本地的污染,可见小汽车在雾霾形成中的贡献,当然是加引号的“贡献”,我给成都市委作报告的时候,他们也介绍,成都是市仅次于北京拥有私家汽车,他们有400多万辆,比我们少100多万,所以他们雾霾也很严重,成都也是一个盆地,跟北京有点相似,大气的环境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这也说明雾霾在近些年来,小汽车步入家庭,汽车工业高歌猛进,汽油的大量消耗,还有气象条件,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2017-09-29 11:13:18

刘治彦:

还有更糟糕的是我们所处的区域是河北,我做了调研,河北小的钢铁厂500万吨以下的,经过整理以后,还有几十家,当时我进他们工厂的时候,看到浓烟滚滚,走进工厂以后,刺鼻子,我当时还被人家抓起来了,然后上楼,他们的老板还在说我们这是没有污染的,我们这是水蒸气,还说谎话。事实上我们在内蒙调研的时候,本世纪初的时候,我记得那时候北京不是雾霾,影响我们质量的是沙尘暴,我们为了这个事情干了十多年,我们给国家林业局提出来还草的政策,那时候的工程院士冯院士跟我们谈。现在来看石油、煤炭还有冶金化工排放的污染物对雾霾是新的“贡献”,在内蒙调研的时候,内蒙的沙尘暴被绿色的草原覆盖掉了,但是每个县几乎都有一些坑口电站,排放大量的烟雾,同时我们还看到一片片的风场,这是十年之后到内蒙去的感受,来了西北风,是内蒙、山西那一片过来的,东南风就是河北、唐山这些小的钢铁厂。所以这些元素加上市内的汽车排放,是北方雾霾非常严重的因素。

2017-09-29 11:15:40

刘治彦: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两山论,这两山论最后一点我觉得非常的好。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反过来,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这是对的,我们现在花钱买不了空气,买不了健康。我们谈到绿色治理就是要从低碳发展、从能源结构上来讲逐渐的减少化石能源,所以叫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从开采资源来进行生产钢铁、各种原材料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因为现在工业发展到今天,我们经济生活物质的存量已经很大了,所以通过循环发展。只有这两个发展才能实现绿色发展,所以这三个发展是从物质跟能量的角度上,最后实现一个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包括农业,包括生活生产方式,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内涵更广。不管怎么样,应该以城市区域为单元设计好合理的产业结构。首先从产业结构抓起,特别是主要产业,我们一直提倡,应该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在宣传主要产业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市场条件,还要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我一直提倡匹配论。

特别是今天,本世纪以来新一代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技术等等,都是在新一代新兴技术的支撑下有了产业化的可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想通过一种发展,就可能实现绿色发展。

在治理措施上,我觉得宣传和制度约束应该并重,这也是中央强调的。

在绿色治理观指导下,城市作为主体应该怎么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2000年前后的时候,斯蒂格利茨说过,影响21世纪的两大事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但是他没有谈到一个问题,事实上这两者一结合是我们今天的新型城镇化和人类新的技术革命的产业化。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从工业来看,因为整个产业发展主要是工业,我们制造业这一块,德国走在前面,提出来工业4.0,美国也在强调再工业化,所以工业4.0包括各方面,几个大的产业群,实际上就是我们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涵盖了这样一些材料、能源、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等,这是德国人首先提出来未来新的工业模式,所以我们国家也相应提出来“中国制造2025”,我们还不敢提工业4.0,因为我们是多层次的发展。

2017-09-29 11:21:03

刘治彦:

不管怎么样,还是回到经济发展阶段看,我们正在向第五、第六阶段迈进,我们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我们能完成第四个发展阶段,全面完成小康,现在城镇化率2020能达到60%。2020年以后,我们再向第五目标和第六目标迈进,实际上我们国家因为特别大,像一线城市差不多能够达到最高级阶段,跟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处在一个发展水平上,二线城市和一些发达城市上已经处在第五个阶段了。

这种情况下,也要求我们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应该向着高质量发展。再一个是健康需求,在最高阶段,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有心理健康、文化精神追求,所以从需求阶段来看,我们应该进行大力推进产业为主导的转型,发展转型。我是二十年前提出来的预测表格,这一阶段已经过去了,这个阶段正在进行,也差不多快完成,这是2020-2030的发展阶段。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来主导的格局,这样恰好契合了我们经济转型、产业转型到底往哪转,这个国家非常清楚,就是要实行这样一种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

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现在已经进入快速中的减速,也是要进行提高质量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非常好的是有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整个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使我们能够实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就是两个方面,发展为了人,我们要进行市民化等等。另一个是发展依靠人,不是依靠人的体力,而是依靠人的创造力、智慧,从时空来讲是渐进多元的,最核心的是人文的,最集中体现了人的智慧,有了智慧肯定是要绿色的,不可能让雾霾把我呛死,那是没有智慧的,所以未来发展最主要的特征是指挥,未来是一个智慧时代。事实上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所以我们国家也是提出来这些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就是为了契合这个时代对产业发展的要求。这个智慧时代当然也是一个生态文明时代,所以我们提生态文明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我想更加准确的说是智慧时代新的生态文明,因为在工业化以前,在农业社会、在原始社会有也同样存在生态文明,所以我想从逻辑上来讲应该是进入新的生态文明时代,是一个智慧的、理性的生态文明时代。这个新的时代就是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7-09-29 11:24:57

刘治彦:

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为数,现实世界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和智慧化进行调控和发展,所以智慧城市也是四个发展阶段引领的。以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没有支撑我们这样一种理想,非常幸运的是中国在短短二十多年发展中,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相同步,2020年以后我们进入第五代,就是万物互联,有可能使我们进入真正的“一棵树时代”。工业4.0相对应的,我想提第二方面,从城市建设来讲,应该是建筑4.0,建筑4.0是我前几天在碧桂园一个论坛提出来的,他们感觉很好,因为他们已经实践着什么叫建筑4.0,森林城市,李院长他们在做这个事,这个未来的建筑是绿色的,把今天的钢筋水泥变成绿色的森林,同时是通过智慧来调控的,我们的建筑、家居、城市,我们未来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是无烟生产的,但是人类更多的是去创造对我们的城市包括各种基础社区设施都是属于绿色智能化的。

最后谈几个策略,首先是规划,李院长他们做的,不详细谈了。二是有些重大的工程来支撑,我们的绿色,指挥全面发展的规划,一些重大工程,还有信息化平台,用制度和文化保证。

谢谢大家。

2017-09-29 11:26:44

潘家华:

智慧之人谈智慧城市,我们都变得智慧了很多。按照日程我们有一个提问的环节,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媒体朋友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交流。

2017-09-29 11:30:49

提问:

我的问题提给李所长,刚才您提到很多转型发展的理念就是创新,公平、包容的理念,他们在规划的时候,怎么样落实到空间的层次?我们特别想知道,空间因素有什么变化?我觉得新一轮改革的背景还是经济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这可能是新一轮最主要的背景。我的问题是这些怎么样落实到空间层次?

2017-09-29 11:31:14

李迅:

科技研发中心,基于人民意志的宜居性,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是要补短板,特别是民生上面的短板。比如说我们现在北京市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轨道交通,质量不高,经常碰到大家挤地铁挤的感觉失去了尊严,怎么减少远距离的出行,能不能构成一个产城融合的格局,现在就提出,刚才深圳提到了15分钟的生活圈,比如小学生上学不要远距离的用车接送,能不能15分钟内就能到达小区,不用大人送,都自己去上学,就把择校这个问题当成社会问题解决好。15分钟内,上学、看病,基本的生活服务,在15分钟圈里解决好,包括绿化,北京周边很多人,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开门见绿、三百米见绿,五百米到园,创造这样一个宜居方式,改善民生,提高宜居方式,减少远距离的交通方式。

2017-09-29 11:34:17

徐锭明:

现在所有规划里都缺乏对人的规划。像雄安,没有文明的雄安人就没有文明的雄安城,现在发展人就是现在发展雄安城,北京人几十年来也没有文明起来。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个老人叫马相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他说我是老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人叫醒。现在北京各种不文明还有,哪里是现代文明城,始终没有把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比建筑还难,包括我们自己也一样,穿马路,从众心理,一样的穿。我几年没到美国去了,我去了以后感觉到很难受,门口写着:“请不要蹲在马桶上拉屎”,就是中国人来了,中国人喜欢蹲在上面拉屎,包括到航空母舰上参观,也同样写着:“不要蹲在马桶上拉屎。”没有文明人,哪有文明城,城市里面关键是人,人素质的提高是最关键的。前两天,有一个美国人罗斯高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农民在西部,说农村的教育问题,说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教育,教育的未来取决于农村教育,农村的教育取决于西部农村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取决于西部孩子的身体健康。现在西部的孩子近视眼、贫血,身体里面存在寄生虫。《为什么民工的孩子还是民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那篇文章,写的很好,在中国研究37年,我们的研究报告没那么深,他研究的特别深。包括雄安规划,讲的多少规划地,没讲到文明规划从哪里来,教育规划从哪里来。

2017-09-29 11:34:39

潘家华:

这是深层次的问题,我简单的回应一下,北京到2035的总规,还不是以人为中心,讲的还是等级层次,讲“一核一城一副”。核,是首都核心功能;城,是主城区;副,是副中心。完全是一个等级城市,没有讲普通大众的地位在哪儿。“两轴”,中轴线、长安街,两轴多点,老百姓的位置在哪?在规划中,李院长讲了一点,我们现在的规划确实缺乏人文,现在规划的很优美、很高端,但是人在哪,好像是比较缺失的。

我们今天的发布和高层论坛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参与和贡献。

2017-09-29 11:45:08


<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