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等谈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29 15:30: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向婷
关键词:国新办,农村,农业,改革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我关心的是种业问题。现代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近年来,国家对发展种业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请具体介绍一下中国种业的发展情况?谢谢。

2017-09-29 12:07:18

韩长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我们很多农产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所以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种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

近些年来,在种业方面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两个轮子”一起转,两手发力推进种业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概括起来有四个显著变化:一是种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6年申请的种业知识产权新品种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我再说一个概念,现在一些机收玉米、节水小麦、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上实现了突破。还有一个概念,就是现在我国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到了95%,水稻、小麦都是我们自主选育品种,蔬菜品种大家都关注,全口径统计的蔬菜品种,“洋种子”份额已经由五年前的20%降到了13%,当然单个品种可能市场份额会高一些。

二是企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大家都知道,过去搞育种研究的主要是科研单位、大学,现在主要是企业,这是我们通过政策扶持企业来搞研发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支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前五十强种子企业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销售额的7.4%。这五十家企业的新品种申请权比五年前增长了1.2倍。现在企业数量减少了,但是个头上去了,开始做大做强了。2016年我们国家种子企业的数量比五年前减少了一半,净资产一亿元以上增加了2倍多,种业小、散、乱状态在明显的改善。

三是种子生产和用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过去都是育种很分散,农民都搞自留种,现在是搞种子育种基地,哪个地方有优势就在哪儿搞。国家层面我们已经建立了甘肃、四川、海南这三大基地。同时,建设了53个制种大县为骨干、49个区域性基地为补充的种业基地,这都是“国家队”。现在杂交水稻和玉米基地规模已经占到全国的70%、80%,种子质量是有保证的。

四是依法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前不久国家修订了《种子法》,还修订了九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现在种子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开展了打假护权行动,推行委托代理经营,建立种业大数据平台,覆盖所有的种子企业和种子门店,实现了种子监管可追溯。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目标,突出绿色、优质、节本的方向,突出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让我们民族种业能够强起来。我想,这还有一个过程,但是为期不远。谢谢。

2017-09-29 12:07:46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两年多的时间,请问这项改革的试点进展如何?在改革中如何保障农民的权益?谢谢。

2017-09-29 12:25:39

韩俊:

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我们把这三项改革称之为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这个改革任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具体由国土资源部牵头,中央农办、农业部参加。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是2014年12月份正式颁布的,到2015年6月份确定方案,在全国33个县开展“三项改革”试点。两年多过去了,中间也作了一些调整,比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一开始是15个县,征地制度改革只有3个县,现在这两项改革已经拓展到所有的33个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还是限定在15个县。因为中间作了调整,有的县扩大改革内容以后,又重新制定了方案。这三项改革原计划到今年年底结束,现在调整到2018年底。从两年多的改革试点来看,最主要的就是取得了一批制度性成果,改革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征地制度改革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规则体系,这方面改革成效非常显著。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家非常关注,也很敏感,这方面也有非常明显的进展,在保护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比如浙江德清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锤就是在这儿敲的,第一宗土地在这里正式进入市场交易,我专门去了那个村,到那个点看。去年调研时,德清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经有49宗将近400亩,成交额1.04亿元,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获得收益8755万。德清的同志告诉我,现在全县范围内12个乡镇150个行政村可以入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还有1180多宗,累计超过1万亩。这1万亩如果都上市交易的话,可以卖多少钱呢?大约26个亿,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大概有20亿元以上的收入。这个改革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这1万亩土地入市,为当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为很多人下乡返乡创业提供了土地支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目标就是要实现同地同权同价,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从德清的例子可以看出来,这个改革释放出了巨大的红利。

再比如说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也非常明显。比如江西的余江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效。这个县一户多宅的占到将近40%,法律规定是“一户一宅”,这个县农村的宅基地有9.24万宗,但是空闲的农房有2.3万宗。这些空闲的农房怎么盘活?短短两年时间,全县退出的宅基地就达到了2.8万宗。释放了多少宅基地?3800亩。这3800亩的宅基地可以满足未来10到15年全县农民建房的需要。退出的这2.8万宗宅基地大部分都是属于不合法、不合规的、一户多宅的,81%的面积无偿退出。大家想,这在农村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他们最重要的经验是发挥了村民自治、村民理事会的作用,通过创新农村社会治理解决农村宅基地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

征地制度改革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征地范围太宽,补偿标准偏低,征地程序不够规范。在改革试点中也在摸索这方面的经验,为修改有关法律提供支撑。农村土地“三项改革”一开始就提出来,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边修法。现在我们是边总结、边推广。比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些经验,现在已经推广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认真总结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经验,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在防止外来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益。现在北京、武汉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探索。中央农办将配合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把试点工作做好,最大限度释放这项改革的制度红利。谢谢。

2017-09-29 12:26:04

胡凯红:

时间关系,再提最后两个问题。

2017-09-29 12:27:16

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记者:

这些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是让中国的孩子、婴幼儿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国产奶粉,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请韩部长介绍一下,这些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产奶业振兴的一些举措和进展。谢谢。

2017-09-29 12:27:35

韩长赋: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也回答过多次了,这个问题是大家关心的。吃得安全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基本的民生,所以农业部门有责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搞上去。应该说,近年来这些方面变化很大,我们这五年连续的抽样检测,农产品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总体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都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是97.6%。当然还存在问题,一方面,因为还是大量的小生产,规模比重还不够高,风险隐患比较多。另一方面,我们的执法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个是要“产出来”,一个是要“管出来”。从监管角度讲,有三个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第一,标准更健全了。这些年修订了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60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5000多项,基本有标可依了,有了标准才可以更好管,才能够更好的执法。另外,我们的新型经营主体可以更好的按标生产,有了规模化,就比较容易做到标准化。

第二,监管更有力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了食品安全管理,现在自上而下,包括到乡镇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队伍,全国有15万人在做这个事,基本上村里有人看、镇上有人检、县上也有人管,应该说执法监管已经由过去季节性的、运动式的专项整治转变为常态化、专业化的市场监管。

第三,责任更明确了。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者的主体责任,这是很明确的。同时,我们在搞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创建县要保证质量安全。

说到奶业,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概念。我们的奶业包括奶粉,应该说质量安全水平五年前比八年前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几个品牌得到了欧盟认证,有的产品已经进入香港市场。从工作上来说,一个是推进奶业养殖规模化,现在饲养规模100头以上的已经占到了54%,大的有几千头饲养的牧场。二是挤奶的机械化,现在的规模农场,都已进入工业化生产过程,尤其制奶粉的鲜奶奶源都是机械化挤奶。三是奶业的生产标准、监管标准、产品标准都很健全。奶业一个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是一个很长、很完整的产业链,所以监管问题也在加强。

总之,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有信心振兴中国的民族奶业,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喝上优质的、安全的、中国自己的奶粉。谢谢。

2017-09-29 12:29:15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请问韩部长,2013年中央文件提出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您刚才又提到全国完成了确权面积比例占78%,在这几年过程中,确权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又面临哪些困难,这剩下22%又将怎样推进?第二,请问韩主任,从昨天开始安徽、湖北、四川启动了2017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通过中晚籼稻、粳稻每一百斤比2016年分别降低了2元、5元。而此前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与2016年持平,早籼稻降低了3元,那么,小麦价格持平和稻米价格下降是出于什么考虑?未来是不是会继续执行改革?

2017-09-29 12:30:42

韩长赋:

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农村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我前面讲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什么基础性工作呢?是农村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们实行土地“三权分置”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地是集体的,所有制不能变,同时又是家庭承包的,承包权也不能变,那就要把承包权落实到地,搞清楚究竟是多少,然后是谁承包的。包括我们这次把土地的地籍、地力,有条件的地方也在把它搞清楚。这项基础性工作搞好了以后,对于进一步完善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应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习近平总书记讲,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中央下发了文件,提出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就是到2018年,当然是基本完成。有些边远地区、民族地区、个别大一些的地区可以往后推一推。现在已经有五个省基本完成了,全国已经完成78%了。虽然叫“试点”,叫“不断地扩大试点”,主要是为了做得细致、深入、慎重、稳妥,但是基本所有的县,有条件的农业县都已经开展了。

要说经验,经验很多,但是我以为最重要的经验可能是两条:一是领导重视。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市县的党委政府重视这件事情,按照中央的政策来组织落实、组织实施,然后支持提供工作条件,特别是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去了解情况、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可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验。我以为搞的好的地方,这一条是共同的。

二是依靠群众。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中央给农民办的一个大好事,是给农民的一个“定心丸”,所以农民的事一定要依靠农民办,让农民有积极性,现在农民很有积极性,你给他发一个证,证拿在手里,这块地长期承包,就不变了,他心里有底了,他也放心流转了。那么,新的经营主体流转到这个土地他也心里踏实。但是客观来说,因为土地承包已经从1978年算下来,快接近40年了,也会有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甚至也不排除有的村组有一些矛盾,有一些群众之间的不同诉求,地多和地少的肯定诉求不一样。但是,要依靠群众来解决,所以各地从本地的、本县、本乡、本村的实际出发依靠群众,来开展土地承包工作。我们的基层有创造,群众有觉悟,各级干部也有智慧,这项工作做得还是比较稳妥的。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农民、这么多耕地,没有出现大的矛盾和社会不稳定的情况。我想,这两点非常重要,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经验。

按照中央的部署,今明两年是比较关键的两年,我们要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落实好中央的政策。我们相信,这项基础性的、带有历史性的工作,一定会做好,一定会为今后的农村改革特别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谢谢。

2017-09-29 12:31:24

韩俊:

刚才问的问题,实际上是这几年一直在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韩长赋部长和我都讲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方面我们确定的总的改革思路,就是“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过去,玉米实行临时收储制度,2016年就取消了,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对农民进行生产者补贴。玉米为什么要这么改?因为,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不断地提高,2014年达到1.12元/斤。因为国内的玉米定价太高,国内的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都不用国内的玉米做原料。2013年到2016年这4年,进口的玉米替代品主要是高粱、大麦、玉米酒糟和木薯多达1亿吨,即2000亿斤,每年相当于进口了500亿斤玉米的替代品。这些替代品进来了,导致“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直接后果是国内政策性玉米库存越来越庞大。2016年下决心要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给农民直接补贴。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益可以得到合理保障的。过去,1.12元的收购价是不可持续的。小麦和稻谷是口粮,重要性和玉米不一样。刚才讲到小麦连续三年最低收购价稳定,过去每年都在涨。小麦最低收购价为什么要保持稳定?在三大粮食作物当中,小麦供求基本平衡。2016年数据显示,小麦供求基本平衡,有200万吨左右的缺口。今年小麦供求基本平衡,大概有五六百万吨供大于求的剩余。现在政策性小麦库存拍卖财政不用贴钱,没有价差损失补贴,其购销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是比较好的。大家知道,麦子可以存比较长时间。稻谷从今年开始,也要做调整。现在我国大米或者说稻谷,供大于求的压力越来越明显。稻谷不像小麦可以存那么长时间,也不像玉米产业链那么长,所以库存的压力非常大。现在也要研究怎么消化政策性稻谷库存。

今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下调了每斤3分钱、2分钱、5分钱。为什么要下调呢?就是要发出信号,稻谷已经是出现了供大于求问题。要分品种施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小麦和稻谷要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今后怎么改,我们正在研究。总的思路,还是要保留基本的政策框架,但是要增加政策的弹性。也就是说,要让今后价格更加准确的体现市场供求关系。如果价格信号过度扭曲,将来就像玉米一样。要遵循市场的规律,基本政策取向是稳定政策框架,增加政策弹性。无论怎么改,必须要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须要保护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必须要保障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如果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损害,国家的粮食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必须要处理好这个关系。谢谢。

2017-09-29 12:36:08

胡凯红: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四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2017-09-29 12:38:50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