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谈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发布时间:2017-09-28 22:30: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向婷
关键词:国新办,国有企业,改革,经济新常态

华尔街日报:

我想问一下,在您的看法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中长期来看,您觉得有什么样的挑战?您觉得目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当中,有哪些最好的成功案例,还有您介绍一下在改革方面的重要进展。

2017-09-28 11:23:37

肖亚庆:

谢谢,您的问题包含了很多层的问题,我试图回答好。

国有企业改革有很多挑战。现在很难说最大的一个是什么,其实有很多。刚才我们谈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话题,其实都是挑战。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完全的融合,就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展现出来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我觉得对这个既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有很多问题。比如机制的问题,比如企业监管的问题,比如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布局的问题,既有微观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和行业方面的问题,也有宏观的政策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探索完善的。

刚才您谈到了东北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应该说,党中央十分关心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近年来,关于振兴东北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发了很多的文件和支持政策。我看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个很好的态势。我多次去调研、去学习,看到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在三项制度改革上,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比如“三供一业”上正在加大力度推进。二是东北国有企业在转变自身机制方面很迫切,也很积极主动,机制上正在发生变化。三是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产品比较偏重于重工业,目前也在转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像机械人、软件设计、新的现代化物流。提到辽宁,我觉得东北制药的改革还是不错的,在小总部、大集团、加强管控方面有很多成效,也为剥离社会职能作了很多工作。最近东北特钢的重组也很有特点,东北特钢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能够解决到现在的程度相当不容易。当然还有很多案例,充分表明了东北地区在经济振兴之中,正在不断地振兴,也让我们看到东北的国有企业是很有希望的。谢谢。

2017-09-28 11:32:57

经济日报记者:

近期,中央电台播出了纪录片《辉煌中国》,其中有很多中央企业承担了重大工程和项目,看了令人很振奋,我们也参观了正在举行的中央企业创新成就展,也有同样的感觉。请问国资委领导,中央企业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另外取得这些较大进展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2017-09-28 11:33:26

肖亚庆:

中央企业正在举办双创创新成果展,企业都参加了,也感谢您的关注,请丹华副主任对您的问题做一个回答。

2017-09-28 11:43:43

黄丹华:

谢谢主任,谢谢记者朋友对我们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关心。正如您提到的《辉煌中国》这部片子,确实看了以后很受震撼,也很受鼓舞,片中展示的很多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网,的确都是我们中央企业建成的,背后就是中央企业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的运用。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大了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想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

第一,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大家都很熟悉的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讯,还有今年下水的国产航母和今年首飞的国产大飞机等等,这些大家都非常熟悉,是具有标志性的世界水平的。

第二,我们有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科技创新引领了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比如大家熟悉的港珠澳大桥、“蓝鲸1号”深海钻井平台、北斗系统等运用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同时在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可燃冰开采、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前瞻性开发布局,新一代核反应堆、新型运载火箭、大型运输机等成果,都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的转移。

第三,一大批双创平台带动了社会创新。中央企业已经搭建了各类双创平台518个,比较突出的是工业互联网,包括航天云网、中航爱创客、欧冶云商、熠星大赛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有效汇集了社会创新资源,带动了社会的创新,真正起到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总体带动了社会就业超过了600万人,汇集社会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基金,共同为双创平台,为社会双创,中央企业起到了带动的作用。

第四,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这其实是对前面三个方面的支撑。这里我向大家报告一组数据,就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中央企业投入和队伍的情况。到2016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80.8万人,两院院士226名,国家级研发平台632个,累计拥有有效的专利48.6万项。中央企业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占到了获奖总数的1/3,在特等奖和一等奖占比更高。五年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研发经费的1/4;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24项,占同类奖项总数1/3。正是这些投入,这些技术队伍,这些研发平台,所以能取得这些成果。总体上讲还是在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人才队伍方面聚集发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中央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2017-09-28 11:43:58

德国世界报记者:

从你们的材料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数字,在过去五年中,央企的数量从170多家下降到98家,在未来五年是不是还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要把央企的数量减到多少家?第二个问题,国有企业在债务方面已经占了60%了,我想问未来五年中,国有企业减债目标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比如要减到多少,有哪些措施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2017-09-28 12:30:26

肖亚庆:

您刚才讲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企业重组未来数量问题。刚才丹华女士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过去的五年,央企重组力度前所未有,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也强调了,我们可能不会以数量的增减和企业的大小来左右我们目标,我们会根据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未来行业发展,来看企业应该到什么程度,来谋划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步伐。所以未来的五年,我们更加聚焦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保值增值回报的提高,会按照技术发展规律、市场发展规律、科技创新需求,来谋划下一步的重组。我们当然不会以数量作为目标,有减也可能还会有增,比如根据一些新的产业、一些新的行业需求,也可能会组建一些新的企业集团,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您讲的第二个问题,关于企业的债务问题。您看的很仔细,2016年底中央企业负债66.7%。这个负债率,从全球来看,还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比较适中的。回顾过去十年负债率的变化,过去五年中央企业的负债率基本上稳定,从2012年66.3%到去年年底的66.7%,增加了0.4个百分点,幅度是不高的。但前一个五年增加的比较高,增加了7个百分点,那是当时经济环境和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所以中央企业目前债务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控制负债率,我想主要是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一个是要控制行业的标准,我们分不同的行业来进行管控,对工业企业、非工业企业、科研企业,制定三条线确定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总体上的把握。

再一个就是还要在控制财务的杠杆,对一些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杠杆率比较高的企业,进一步加强监控,加强考核,加强责任的追究,实行负债率和负债总额双重管控。比如工业企业到70%以上,非工业企业到75%以上,负债总额和负债率两个方面都要管。

另外就是要管控投资规模,对超过管控线的企业,要严格投资管理,特别是对进一步推高负债率的企业要严控。突出企业主业,对非主业的投资要加强控制。企业自己也要严控非生产性的开支,减少管理费用,降低成本。

同时,还要控制风险业务,进一步加大清收应收账款、库存占用清理,减少低效的业务,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特别要严控融资性贸易、金融衍生品这些高风险业务和一些表外业务,进行清理。

在财务控制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经验。比如中外运长航、中国二重、中钢集团、中铁物都实施了债转股。现在,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债转股也在进行探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控制一些企业,严密监控有风险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从我刚才跟大家报告的这些数字来看是安全可靠的。中央企业经济运行趋势好,表明了风险在降低。中央企业今年继续保持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发展势头,重要行业和一些大型企业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发展态势非常好。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是合理的、合适的、完全可控的,对未来的债务风险控制完全有信心,能够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地下降,能够使得中央企业的资本得到进一步优化、功能进一步发挥,效果会更好。谢谢。

2017-09-28 12:30:41

纽约时报记者:

关于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合并,请问政府为什么会认为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呢?为什么不让市场决定呢?比如在市场竞争中直到某一个国企不得不关门?谢谢。

2017-09-28 12:31:16

肖亚庆:

谢谢您的提问。我尝试理解您的问题。

中国企业都是在市场环境下进行竞争的。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特别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改革开放永不停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市场经济的成果、市场发展的成果。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中央企业取得的成果也都非常显著,刚才也跟大家介绍了,包括创新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其他改革的成效,都说明我们在市场化道路上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和进步。过去的五年,是这些年来进步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五年,市场化改革最深化的五年。所以,中央企业现在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都是以市场化为导向,都是以市场化为牵引,来引领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引领企业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发展,都要符合国家大的政策、法律的要求,政府的调控使企业能够更好提高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法律框架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环境,离不开市场培育。我想,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鲜活生动的经验,也证明了这种发展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所以,我们未来发展还会更加国际化、更加市场化。

谢谢。

2017-09-28 12:31:40

胡凯红:

最后一个提问。

2017-09-28 12:31:58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请允许我把话题带回混改上。刚才提到第三批试点在研究,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这些研究都涉及到哪些领域和行业,还要实行多少批试点,真正加快步伐。有些说法认为目前混改节奏太慢了,或者不够果断,甚至说有些虎头蛇尾的迹象。国家态度是否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还有一些国外的舆论,包括美中商会反映外国企业在中国企业的一些重要领域继续吃闭门羹。请问您能否对此做一个评价,国外企业能否参入中国混改行为?谢谢。

2017-09-28 12:32:15

肖亚庆:

您的问题层级很多,相当于我们正在改革的层级很多,我力图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往前推进。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改革的全部。应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国有企业。刚才华岗同志讲了宜混则混、宜独则独、宜控则控,这就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像美国的企业,也不是全都是混合所有制,全都是私有化,也有国有企业,也有一些企业是社会责任很重的。企业要以市场的导向为导向,以市场的需求为需求,来宜混则混、宜独则独,宜改则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取各种所有制之长,集各种所有制之优,来发展国有企业。国内很多的优秀民营企业有很好的决策机制、决策程序,还有管理优良的流程和经验,我们国有企业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员工队伍士气高昂,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全面创新的优势,大家优势互补、结合起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样,都是开放的。

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习近平总书记都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学习,感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打开的,这也是对我们中央企业的要求,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对国资监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国企改革也是一个开放的,也是要吸引各种所有制企业,国外企业愿意参加也可以参加,我们也欢迎。

当然我们也希望美国对我们也要开放,对我们的国有企业也要开放,要全面、正确、客观的来看待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个开放过程一定是双赢的、多赢的,这个改革过程一定是双赢的、多赢的,各方利益在开放和改革过程中都能够放大,都能够确保。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推进下去,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也正在不断显现,我们充满着期待。

刚才主持人讲这是最后一个问题,我也想说,我们国资委和各中央企业正在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是英明正确的。我们努力做好监管工作,各中央企业也正在努力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们对中央企业现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也对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把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搞得更好。

我也欢迎中外媒体的各位朋友,多到我们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来看看,多到国资委来看看,我们会给大家提供便利条件。谢谢大家的关注关心。

2017-09-28 12:32:45

胡凯红: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肖主任、谢谢黄主任、谢谢华岗秘书长,谢谢各位。

2017-09-28 12:33:41


1  2  3  4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