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简政放权/实录

发布时间: 2015-10-09 14:25:3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务院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吹风会 简政放权 城市建设 政策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0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和国务院审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简政放权有关政策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简政放权等方面的工作。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先生、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先生、国务院审改办金融发言人李章泽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这几位领导同志也多次出席我们的吹风会。

现在,我们先请陆部长介绍情况。

2015-10-09 10:01:07

陆克华: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特别是建筑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被排放,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带来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有序运行。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这些国家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实施低影响开发模式、可持续排水管理、水敏感城市设计等理念和措施,合理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2015-10-09 10:04:48

陆克华: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实效。

2015-10-09 10:07:56

陆克华: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部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举办了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选择16个城市今年开展了试点。各地积极响应,据统计,全国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江苏、安徽、辽宁等省还印发了指导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5-10-09 10:09:28

陆克华:

今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5方面要求:一是提出总体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二是加强规划引领。提出将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刚性控制指标,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并在规划许可等环节严格把关。三是统筹有序建设。明确了通过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全面推进,老城区结合棚户区和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四是完善支持政策。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大力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央财政积极引导,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等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五是抓好组织实施。明确了城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的职责。

2015-10-09 10:13:49

陆克华:

目前,我部正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进一步细化相关措施,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工作。

谢谢大家。

2015-10-09 10:15:16

主持人 胡凯红:

谢谢陆部长,下面请刘局长介绍情况。

2015-10-09 10:16:39

刘玉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介绍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意见的有关情况。这个意见是国务院第10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领导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克强总理今年3月20日在视察工商总局时指出,“先照后证”改革后,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部分前置改为后置了,能不能做到“宽进严管”,是商事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总理要求我们加强分工协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灰色地带”。

2015-10-09 10:18:22

刘玉亭:

张高丽副总理在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要求抓紧研究提出“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加快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等三方面的具体措施,按程序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杨晶、王勇国务委员专门召开研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商事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广泛调研,召开多次系统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认真总结多年来市场监管经验,特别是各种专项整治工作的经验,系统梳理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职责和近些年地方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反复征求各部门意见,最终形成了《意见》报国务院,国务院第10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5-10-09 10:20:10

刘玉亭:

《意见》围绕“先照后证”改革后的监管问题,就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的管理、监管职责的进一步明确、加强协同监管、推进社会共治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对全面深化商事制度加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5-10-09 10:22:25

刘玉亭:

《意见》强调了事中事后监管应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廓清了部门监管职责。《意见》着重细化在信息互联共享、部门协同、风险研判、联合惩戒、信用约束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信息共享和信息公示,《意见》大力建设企业信息公示的“全国一张网”,要求地方政府要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并将这些信息归集到相应的企业名下,依法予以公示。

2015-10-09 10:24:46

刘玉亭:

《意见》要求强化信用监管,对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人在招投标、出入境、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限制或者禁止,织牢捍卫市场秩序的天网。《意见》还提出在信息透明公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在事中事后监管各个环节建立广泛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2015-10-09 10:25:03

刘玉亭:

国务院常务会议第107次会议审议通过之后,按照会议要求,我们又进一步修改,上报国务院,近日就会印发。

最后,借此机会特别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宣传,衷心希望各位能够持续关注和支持市场监管工作。谢谢大家。

2015-10-09 10:25:09

主持人 胡凯红:

谢谢刘局长,下面请李司长介绍情况。

2015-10-09 10:26:42

李章泽: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意见中,国务院审改办是两个议题,两件事,我分别向各位媒体朋友简单介绍。先向各位介绍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有关工作的情况。

全面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是国务院今年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务院审改办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清理,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决定首批取消62项此类事项。

2015-10-09 10:27:39

李章泽:

一、基本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出一系列简政放权的重大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两年多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部门已经取消或者下放超过1/3以上的审批事项,国务院部门“审批多”的问题得到了较大改观。同时,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正在同步推进,随着改革深入,各方面反映地方政府实施的审批事项很大一部分是由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以及其他形式设定,地方政府无权进行调整。基于这个情况,我们开始着手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对这项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专门作出批示,要加大力度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年初对这项工作也作出了部署和安排。

2015-10-09 10:29:12

李章泽:

推进这项工作的意义还是很大的。第一,这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给企业和社会松绑减负,激发民间投资的潜力和全社会的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减负、清障。有利于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改革新红利、增添获得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第二,这将为地方改革拓展空间。中央取消对事项的指定后,可以进一步释放地方政府改革的空间,同时,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对于确需保留的一些许可事项,可以通过地方性法规形式设定。第三,这将有利于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协同性、整体性和针对性,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使相关改革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2015-10-09 10:31:06

李章泽:

二、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国务院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摸清底数。我们先请北京、山东、广东和宁夏四个省(区)市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作了梳理汇总,报上来。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形成了一个基础清单,前后两次将这个清单印发给各省级政府甄别核实、补充完善,同时印送给国务院相关部门,请他们研究,提出意见,经过几上几下,最终形成一个总清单。二是审核论证。在反复征求地方部门意见的过程中,我们组织一些法律专家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制定标准和口径,并会同国务院法制办、一些地方政府的审改办集中会审,同时请相关的52个国务院部门派人参加,对照法律法规逐项核对,力求事项真实、准确、完整、规范。三是研究提出清理方案。在摸底核实、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把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形成两类,一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指地方实施的事项许可事项清单,另一个是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等其他形式指定的地方实施具有许可性质的事项。按类别性质取消或合法化。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结合各方意见建议,经过反复核实论证,我们研究提出一批可以取消的事项,逐项明确事中事后监管措施。6月24、25日,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专家组对这些事项进行了评估和论证,并报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会议审议,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这批事项的处理意见,首批取消62项。

2015-10-09 10:33:06

李章泽: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们总的考虑是,继续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一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设定的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按照改革精神和要求,加快论证步伐,成熟一批取消一批。二是对部门规章、文件等其他形式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今年底原则上要全部取消,需要重新设许可的,可以另走立法程序。三是适时在中国机构编制网上向社会公开发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设定的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征求各方面改革意见,加快论证步伐,能取消的尽量取消。

这是关于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有关情况,下面向各位介绍一下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有关工作情况。

2015-10-09 10:35:40

李章泽:

近年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在促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为申请人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服务事项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一些从事中介服务的机构与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关联等,对冲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也加重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规范中介服务工作,要求中央编办等部门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规范和引导中介服务,整治中介服务乱象。今年4月份,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针对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利益输送严重、垄断性强等问题,分别提出了减少环节、破除垄断、切断利益关联、实行清单管理规范收费、加强监管等6个方面的清理规范措施。

2015-10-09 10:36:50

李章泽:

《通知》印发以后,我们邀请国务院有行政审批事项的60个部门一块儿座谈,研究实施清理规范的具体要求和任务目标。同时,与各部门就其初步梳理的中介服务事项逐项交换意见,反复沟通和协商。按照分期分批清理规范的工作部署,提出了第一批91项拟清理规范的中介服务事项,在91项中有2项需要修改相关法律以后才能公布实施。在9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审议通过。这些事项集中在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工程许可、企业和个人资质资格认定等领域,涉及发改委等25个部门的53项行政审批,直接关系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改革和企业、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这些事项清理规范以后,不再作为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受理的必要条件。对这些中介服务清理规范的意见我们主要分了三类:第一类是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评估、论证、鉴定、证明等材料,共37项。这些今后在审批中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这些材料了。比如,有关行业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后仍作为审批要件的资金证明、验资报告等,今后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了。第二类是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改为由审批部门根据审批工作需要,由他们自行委托有关机构开展技术性服务,这类共15项。比如国家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审查,现在是要求申请人自己委托中介机构去进行审查,今后由交通运输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进行审查。第三类是仍需由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但是申请人可以按照要求自己来编制,也可以委托有关机构编制,同时,保留审批部门现有的技术评审评估,这类共39项。比如社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申请人可按发改委等部门的要求自行编制或者自己委托工程咨询公司帮我编制,政府部门不得干预,同时保留发改委现有的委托有关机构对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估的程序。在整个审核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涉及公共安全的中介服务事项,一方面按要求清理规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公共安全。

2015-10-09 10:37:00

李章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部署和《通知》要求,就其他中介服务事项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继续推进清理工作。对经过清理后却需保留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编制清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按照任务的分工,我们请发改委、财政部研究提出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健全中介机构监管制度等配套改革措施。请民政部研究提出强化行业自律等配套改革措施。国务院各审批部门对本部门、本系统清理的中介服务事项,进一步完善标准和要求,加强审批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公共安全和审批质量;对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做好规范收费、优化流程、破除垄断、切断利益关联、加强行业监管等方面的具体规范工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15-10-09 10:37:35

主持人 胡凯红:

谢谢李司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5-10-09 10:37:41

光明日报记者:

请问陆部长,刚才您提到全国已经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请问各地建成海绵城市是否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以及将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保证这个时间表的推进?

2015-10-09 10:38:28

陆克华:

国务院近期将会就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一个指导意见,目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通过。这里面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核心是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个目标,定了一个时间表,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应该达到这个要求,比如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这是一个总的要求,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的目标,但是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

2015-10-09 10:40:03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刘局长,为确保“先照后证”改革各项举措落地生根,请您介绍一下工商部门将如何履行“双告知”的职责?

2015-10-09 10:41:09

刘玉亭:

“双告知”是工商部门为确保“先照后证”改革各项举措落地生根,主动向申请人宣传改革精神,主动做好前端引导和服务的积极作为,是工商部门为积极协助审批部门推进改革,实现与审批部门的有序工作衔接的重要举措。

在办理登记注册时,工商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将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提醒市场主体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其拟从事的事项中如有需要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尽快到相应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市场主体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了解后,现场签署《承诺书》,承诺其已经清楚相关事项及审批部门,并承诺在未取得许可审批之前不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在办理登记注册后,工商部门将在内部业务系统自动生成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企业信息共享平台自动将信息告知相关审批部门。

2015-10-09 10:43:2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李司长,刚才您提到在行政审批的简化过程中,有一批与政府部门利益有关系的中介机构也得到规范和清理,但有没有一些有效措施能够保证这些中介服务清理之后不会出现变相的继续和反弹?

2015-10-09 10:45:46

李章泽: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审批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能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要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二是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中介机构,对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应该同等对待。三是对申请人已依托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审批部门不得再委托同一家机构开展技术性审查,也就是说,自己做自己评是不允许的。四是行业协会商会类的中介服务机构,一律与审批部门脱钩,平等参与中介服务的市场竞争,这也是切断这些机构和审批部门的利益关联。五是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在中介机构兼职任职。以前有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中介服务机构任职或者兼职的,现在一律不允许。政府机关离退休人员按规定经过批准在中介机构兼职任职的,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是不能领取报酬,这也是为了解决“红顶中介”的问题,此外,对现有或者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得转给中介服务机构去做。

2015-10-09 10:47:20

李章泽:

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也确实是大家很关心、很关注的问题,在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中做了明确规定,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也不断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也请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监督。

2015-10-09 10:48:56

经济日报记者:

李司长,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清理事项以后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2015-10-09 10:49:16

李章泽:

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大家可能还有点陌生。前两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务院各部门的审批事项已经取消或下放了1/3以上,总的来讲,这些审批事项受众面相对比较集中和特定,层次比较高,而这次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由地方政府来实施,量大面广,与市场、社会和老百姓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我们想,在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一些许可事项以后,一个好处是企业办事会更加简便,因为它少了一些审批事项,效率会更高。这个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举一个例子,这批62项中有一项是税务系统“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类似的还有29项,取消了以后,企业符合条件的就不需要审批了,可以直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企业资金流动和缩短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批周期。

2015-10-09 10:51:40

李章泽:

第二,这次清理过程中,我们取消了一批国务院部门审批的,在审批之前要由地方政府初审,有些项目不是直接报上来的,要经过层层审批。比如对于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车辆生产企业以及产品公告变更的初审”,以前省里面要初审,今后这类项目的审批,就不需要过地方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两道审批门槛,有些可能还是三道,有些甚至四道,层层往上报,现在这类的就不需要了,你直接到国务院部门申报就可以了,减少了审批环节,时间大大缩短了。

2015-10-09 10:53:10

李章泽:

第三,我们在清理过程中也反复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见,征求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也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对于关系当前经济增长,有利于投资的项目,我们进行一个重点研究攻关,对这些可能大家认为是含金量比较高的,我们重点研究攻关。比如,这次我们取消了发改委“不需要中央政府投资、限额规模以下的,或者不涉及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一些高技术产业、一些发展项目的审批”,以前要经过发改委审批,还有水利部门“水利旅游项目审批”,以及税务机关”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植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备案核准”等等,取消这些项目以后,有利于给企业和社会减负松绑,也是激发了民间投资的潜力,激发全社会活力,也是总理讲的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次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对企业是利好的消息。

2015-10-09 10:56:44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陆部长,为了解决不积水不内涝,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有效的办法或者措施?第二,刘局长,关于目前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2015-10-09 10:57:56

陆克华:

城市内涝的形成是多方面的,简单地讲,就是水排得慢,没有尽快把它排走,形成了积水,大了就是内涝。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两种路径,一种路径是传统方式,主要靠管网排水,只要有雨水,赶紧把它排掉。大家设想一下,城市里那么大的暴雨,那么大的下垫面,要多大的管子才能排掉呢?这种方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国外城市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这个问题,他们发现,单纯靠地下管网把雨水排走的方式来解决内涝,是不可持续的,为此,他们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采取地上和地下相结合、生态措施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2015-10-09 10:58:14

陆克华:

所以,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什么?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降在我们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怎么来实现呢?实际就是六个字。

第一是“渗”。由于我们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通过土壤来渗透雨水,这同时也是一种吸纳雨水的过程。它的好处,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雨水,可以涵养了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城市微气候,从国外的经验看,土壤有一定的含水量后,白天可以适当蒸发,能够调节微气候。所以第一个措施是“渗”,把渗透放在第一位。

第二是“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原来到湖里的还去湖里,原来到沟渠里的还去沟渠。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能汇集到一起,形成积水。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蓄也是为了利用,也是为了调蓄和错峰,不然短时间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2015-10-09 10:59:05

陆克华:

第三是“滞”,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比如说,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我们城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跟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历时强降雨,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来就导致内涝。因此,“滞”非常重要,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

第四是“净”,刚才已经讲了,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大家都知道,现在城市里的初雨,就是第一次下的雨,是非常脏的,记者朋友们可能都开车,现在在北京,下第一场雨,干了以后,车上都是泥巴点。这么脏的水排到大江大河里、排到自然水体里,会产生污染,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我们城市中。

2015-10-09 11:01:42

陆克华:

第五是“用”,尽可能利用天上给我们降下来的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比如停车场上面下的雨,我们传统的方式是快排,那么,可不可以进行收集净化以后,直接用于洗车,当然是可以的。我们现在浇花浇树要用自来水,既消耗能源、又消耗水资源。我们应该通过渗透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第六是“排”,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的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它排掉。

2015-10-09 11:03:20

陆克华:

通过人工和自然的结合、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结合、地上和地下的结合,可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解决水体黑臭的问题,还可以调节微气候、改善水生态等等。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

2015-10-09 11:04:06

刘玉亭:

谢谢这位朋友对企业信用公示系统的关注,看起来这位朋友对事中事后监管了解比较深。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工商部门依据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建立的,用于公示企业信用信息的系统,是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的一部分。公示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工商部门通过公示系统,公示企业登记注册、备案、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行政处罚、抽查结果、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息;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示系统,按时报送年度报告信息、即时信息;社会公众通过公示系统查看公示信息,发现问题后可以到工商部门要求更正或进行举报。

2015-10-09 11:05:14

刘玉亭:

实质上,公示系统也是工商部门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营造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市场环境的重要举措。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信息公示,企业通过登记注册向社会明示其经营范围、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信息,以方便交易相对人和其他市场主体与其开展交易和竞争。商事制度改革使企业登记的功能回归了本义,特别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扩大了公示范围,还进一步丰富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便于社会各方特别是利益相关方直接监督。同时,公示系统还将实现对小微企业相关扶持政策信息的集中公示,为建立起支持小微企业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打好基础,为创新创业搭建高效便利的服务平台。

2015-10-09 11:07:42

刘玉亭:

目前,各地建设的公示系统运行平稳,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免费登录查询企业登记信息和年报信息,社会各方面对公示系统高度关注,系统的访问查询量持续增加。市场主体自主公示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增强。公示系统被社会广泛应用,为律师、中介组织、征信机构等中介机构从事相关业务提供了大量企业信息,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也开始使用企业公示信息开展部门联动。

2015-10-09 11:08:10

刘玉亭:

截至目前,全国工商部门公示了2154.51万户企业的登记备案信息,1219.03万户和1482.49万户企业公示了2013、2014年度报告信息。313.58万户企业因未履行公示义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中5.86万户企业因被有关部门或金融机构联动响应实施限制后,又通过系统履行了公示义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15年8月31日,公示即时信息的企业297.17万户,企业共公示即时信息627.25万条。系统累计访问量37.22亿人次,系统累计查询量16.53亿人次。

2015-10-09 11:10:27

主持人 胡凯红: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三位负责同志,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下次再见。

2015-10-09 11:12: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