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每月谈: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

发布时间: 2014-06-26 16:18:2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革命 国际能源机构 IGCC 页岩层 大国博弈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60期“经济每月谈”于6月2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近中华世纪坛)二层多功能厅举办,本期主题为: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张国宝:

各位来宾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经济每月谈”活动。“经济每月谈”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从2009年7月开始举办的每月一次的活动,每期选一个当前经济发展当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主题,邀请政界、学界、业界的资深专家讲解,互相研讨。“经济每月谈”致力于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打造开放式的研究平台,鼓励不同学派、不同观点兼容并蓄、激荡思想。

2014-06-25 08:49:57

张国宝:

今天恰好是国经中心成立五年来的第六十期,我们希望在新的起点上能有更多精彩的思想、见解在这里回响和碰撞。本期每月谈的主题是“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这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并再次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家可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了,国际和国内都很关注,也都做了很多的解读。国经中心也将此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专门成立课题组,对此展开专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是吴越涛同志,他一会儿还要对研究报告做一些介绍,他们邀请我也给这个课题参谋参谋,参加了他们的几次会议。经过一年的研究,报告现在已经完成,并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今天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同志也亲自出席会议。

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发言的四位嘉宾,他们都是能源或者改革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在我左边的是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老师,我右边的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同志,何老师左边是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廷克同志,他左边是中央财经大学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社科文献出版社原总编辑邹东涛同志。

现在我们首先请课题组组长吴越涛博士代表课题组介绍课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014-06-25 09:03:0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助理吴越涛:

感谢张国宝主任,很高兴今天借“经济每月谈”的机会与各位专家朋友就能源革命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此项研究是国经中心去年年度基金课题,张国宝主任担任课题指导人,他对课题主要的成果、观点进行把关,大家知道张主任是能源界的老领导和老专家,所以我们很荣幸。

我担任本次课题的课题组长,还有国经中心的三位同志曾少军、王刚和景春梅也参与进来,此外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低碳研究院的欧训民博士、华能经济研究院的张斌博士,以及发改委能源所的苗韧博士也加入到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刚才提到的三个单位也给课题很多的指导和支持,特别是对三个单位的领导同志,包括何校长、韩所长确实为本课题提供了很多好的观点和思想,参加了本课题的多次汇报,在此我也一并对老领导、老专家和三个单位表示感谢!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对我们承担的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研究向各位专家以及各位朋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今天是中考的第二天,我们在这儿也做了考试,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这个研究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课题,我们的研究试图从问题导向的方法分析中国能源与生产消费的内涵以及推进的路线,因为很多兄弟单位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真知灼见,我们也很钦佩,我们只是发出自己的一家之言。

2014-06-25 09:07:24

吴越涛:

研究中国能源革命,我们认为首先要放到当前国际大背景中考虑,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首先是研究一下当前国际能源的基本格局和形势,就是中国能源革命所处的国际大背景。这个大背景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想把国际或者世界经济发展与能源的发展这两者的关系研究清楚,同时对近些年来国际能源发生的一些大的事件以及对能源革命的影响加以分析。所以第一个我们就看一看能源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我们的观察和一些资料分析,从绝对量来说,一国的GDP和能源消耗还是呈现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到,在工业化前期线性要陡一些,工业化后期曲线稍微缓一些。从弹性来看,能源的增长与GDP增长我们也发现一些规律,就是当一国的工业化阶段走得快的时候,能源弹性系数要低于1或者大于1,比如说美国在二三十年代黄金发展期,能源系数就是超过0.9,个别年份达到1以上。在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阶段,它的消费弹性系数就明显下降了。这对于能源专家来讲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规律,但是为什么要在这儿重申?我认为对中国现在的发展还是有指导意义的,说明什么呢?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特别是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全国小康,中央提出两个百年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经历工业化中期到中晚期到后期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的支持还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还要提出一些观点。不像有些国外的专家学者提出的未来我们能源发展要与经济发展脱钩,我看对于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脱钩论还是不成立的,还需要能源的支持。这是第一个,基本规律。

2014-06-25 09:31:07

吴越涛:

下面我想把近几年国际能源领域出现的几个重大事件对国际能源的影响说一说。说来也巧,我们研究的时候觉得最近五年涉及能源领域的大事真不少,有点集中出现的味道。比如说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最近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越炒越热,气候变化可以说给本来就比较疲惫的化石能源又敲响了警钟。首先化石能源的供应总体本来就是偏紧的,因为它毕竟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以前有石油枯竭论,现在谈少了,但是无论如何化石是不可再生的,下面给了一个BP的表。生态环境来说,这几年确实被世人所关注,比如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去年以来北京、上海的严重雾霾使我们国家第一次把雾霾摆到了议事日程上。国际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也做了很多严肃的探讨,现在气候变化的谈判越来越深化。

在这儿多说一句,我们认为气候变化和气候变暖虽然有争论,但是主流学者、主要观点还认为这个命题是成立的,还是要为气候变暖做积极的工作。比如说经过数据的考证,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上升到最近接近400ppm,气温上升7度以上。有的学者更认为,我们如果ppm达到了400以上的临界值,有可能气候变暖的上升幅度会加剧,气候有可能真是比平常上升2度以上,这种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化石能源在新时代确实遭遇了生态环境包括温室气体这么一个严肃的挑战。这个说的是第一件大事。

2014-06-25 09:34:37

吴越涛:

第二件大事,北美页岩气严格说是页岩油气的革命,应该说页岩气确实是个革命性的技术,在这个技术的使用下,发现了大量的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可采量,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页岩气革命确实不是个纸老虎。虽然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加州有一块油气岩说技术可采储量大幅下调了96%,引发了争论,但是我们考虑那还是个个案,同时技术调整也是正常状态。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小事件不会对北美页岩油气的发展趋势造成大的影响。在这个影响下,美国能源独立看来也是很有可能的,这对于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确实是十分好的。这个事件对国际化石能源和国际能源格局确实有,而且现在开始显现,蝴蝶效应确实有。比如说美国原来是能源进口国,现在已经变成了能源出口国,在当前的地缘政治下,比如说欧盟对美国出口页岩气有很大的期望,这个事件对于国际来说不单单是国际能源领域,对国际的军事、政治、经济全方面的影响都是不可小视的。当然,页岩气对地下水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争论,比如说加州的页岩气带下降,也跟加州对页岩气的事儿持反对态度是有关系的。但是这个不会影响页岩油气在北美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

2014-06-25 09:40:14

吴越涛:

第三个事件,这几年国际上能源的事儿挺多,2011年“3.11”福岛事件引起了社会上的重大关注,各国在之后都纷纷检讨自己的能源分针和战略,最积极的是德国已经开始核电化了。现在事情过去了几年,各国政府和专家进行理智的思考,现在绝大部分的意见还是认为核电作为替代化石能源确实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大家都关心的技术问题上,专家们还都认为现在三代核电技术还是可以把安全问题有效的解决的。比如说以美国AP10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有几个特点,模块化、设备减量化,这些至少从理论上可以达到10的负7次方的量级,这是什么概念呢?比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主流二代核电技术安全系数提高100倍。福岛那个是一代技术六十年代兴建的,在安全技术方面应该说不可同日而语。

从实践来讲,各国纷纷重启了核电技术,德国是坚定不移的,美国在2012年重启了两台核电。今年上半年又启了两台,在佛罗里达AP1000的技术。包括日本,在新近发表的能源白皮书对核电也有一段描述,如果认定安全符合监控标准,就考虑重启,也是表达了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从技术和实践来讲,福岛以后的核电发展还是不能因噎废食的。

2014-06-25 09:42:10

吴越涛:

第四个事儿也是大家前两年炒得火热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可再生能源,而且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是支持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画了一张图,认为可再生能源寓意的新突破是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基石,这里有能源互联网建设、分布式电的发展有联系、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建造、建筑改造以及清洁交通工具,这就说明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014-06-25 09:45:28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