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十二五时期的中国工业/实录

2012年11月06日16: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工业发展论坛 工业 发展论坛 工业发展 论坛
  • 史丹:

我们现在总结了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中国未来工业化道路到底怎么走?恐怕没有经验可以遵循了,因为现在我们的工业化外部环境和欧美不一样了,他们的后工业化阶段和我们也不一样,所以这是对工业经济研究者重大的挑战。有不同地区的工业化阶段,有前期、中期、后期,他们的都不能复制我们国家前三十年的变化,首先是大的国际环境的变化,还有经济增长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很多人研究认为整个欧美无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减缓,但对我们国家的影响还有长期的因素已经发挥作用了,首先是人口红利和资源问题,这都是造成经济增长速度下一个台阶重要的因素。

2012-10-25 15:18:39

  • 史丹:

从全国或者各个地区来看,工业发展战略方针都应该进行重大的调整,这是我们在蓝皮书当中得到的启示。还有一点我想说的,非常欣喜的是,我们以前关注的是政策问题,宏观问题,以及工业化理论发展问题,我们现在也关注了经济工业的波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有两三年的时候,现在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非常不容易,我们现在研究的领域说明工经所对工业问题研究领域和整个经济周期联合起来了。

2012-10-25 15:19:17

  • 史丹:

我希望能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果。工业化水平的评价,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我建议这个指标应该有所区别,国家的工业化,区域的工业化是不一样的,区域有经济的专业化、产业的专业化问题,用同一个指标来评价它,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有所考虑。比如对内蒙的评价,用不同的方法,有一个是说进入前半期阶段了,有一个说是初期阶段,这种方法差异特别大,这就是方法问题,在评价时我们需要开发一个指标,对区域化工业化评价应该用什么方法,这也是需要要进一步研究的。

2012-10-25 15:26:10

  • 黄群慧:

中国区域比较大,省级区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终归还是国家,所以从单纯的经济量、人口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2012-10-25 15:26:22

  • 肖金成:

北京、天津、上海应该拿掉。

2012-10-25 15:26:37

  • 黄群慧:

省级区域城市化率很低。如果是城市应该会更好。

2012-10-25 15:26:46

  • 史丹: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作为一个国家的区域,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政策上的差异,所以对产业结构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刚才讲到要养猪,反映产业的特点,工业化和服务业产业融合。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方式和条件恐怕都会有所影响。

总之,我今天来收获很大,回去以后再好好学习学习。我就说这么多。

2012-10-25 15:26:54

  • 主持人:

谢谢史丹副院长。下面有请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经济学部办公室主任韩朝华研究员发言。

2012-10-25 15:27:04

  • 韩朝华:

大家好,工经所的报告做得非常漂亮,因为工经所研究工业发展已经有历史了,我觉得工经所这几年研究中国的工业化,研究工业的经济周期来讲,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他们的方法越来越新,越来越技术化,一个是工业化水平的指数,还有工业景气的指数,这个发布做得相当好,下了很大的功夫,从方法上来讲跟国外同类研究是同一个水平上了,反映了这个团队这几年的进步,以及结构上的变化。这个报告越来越具有工具书的参考价值,不仅仅是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情况,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讲都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每年这个报告出来我都非常关注,有问题都要去查找一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2012-10-25 15:27:12

  • 江飞涛:

今天这个会讨论大中国的工业发展问题,做一个判断,虽然上午的会我没有参加,但是下午的会听下来,我想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共同的,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到现在,普遍面临转型的问题,刚才李教授提到,从做大怎么变成作强的问题。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工业的总体规模,产量的规模,产值的确实不小,非常大了,但是我们的工业在全球来看不强,不强的含义是技术水平、竞争能力还不行,在整个国际全球化工业领域里面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所以要进行转型,我听了所有专家的发言都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我想从这个角度谈谈我的两点看法。

2012-10-25 15:28:30

  • 韩朝华:

中国经济发展怎么转型的问题,有两个问题是需要关注:一个就是结构转换。刚才发言都提到了结构转换,中国工业发展讲这个结构转换,那个结构转换,最关键的转换是转变政府主导,以政府主导下的高增长,这个要转换。所谓政府主导就是行政控制、行政动员起来,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所有的高终端领域都由国有企业来发展,到现在为止这是一个主流的模式。在赶超的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外延式扩张过程中这个模式是有效的,某种程度上比单纯依靠市场调节的发展会更快。

2012-10-25 15:28:44

  • 韩朝华: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这个模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好处越来越少,局限性越来越突出,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主导的增长,国有企业为主体的高增长。它可以做大,可以高增长,但是很难做强,很难作出有内涵的、有质量的增长,在创新上面、提高效率上面,这种模式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表现为这种增长如果政府太强的话,对民营投资的挤压。从数据上可以看,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虽然增长非常很快,规模增长也很快,但是看资源利用效率,迄今为止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这三类企业来看,它的效率,总资产利润率这个指标,国有企业始终是最低的,而且低的非常明显,始终如此。这意味着占有同样的资源,但是赚的钱要少得多,这就是一种粗放的增长。

2012-10-25 15:28:59

  • 韩朝华:

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工业想上质量,要做强是不行的。这里面有一个内在的激励机制问题。所以国有企业就是做大行,要高增长行,要做强就不行,高的内涵式发展就不行,高效率就不行。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现在的政策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强调要科学发展,强调要走内涵式的发展,强调要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有意无意抑制民营投资等这种政策,歧视民营投资的政策,其实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是不一致的。要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工业从做大到做强,要更多的限制政府主导的范围,收缩政府主导的范围,更多的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发挥竞争的作用,更多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真正符合发展观要求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一点是需要强调的。目前,我们的政策把民营企业搞得那么苦,所有高成长的行业、高盈利的行业都是以国企为主,民营企业要竞争很困难,这种情况是不利于经济转结构的。

2012-10-25 15:29:23

  • 韩朝华:

第二个问题,投资驱动的高增长,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观点,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是不能再继续了,要转变,变成消费为主导的驱动增长等等。我的看法是有混乱的认识,至少讲的过于笼统,在中国目前经济增长阶段来讲,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还是处于工业化的阶段,还是一个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这里的阶段,工业化、城市化为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投资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驱动的增长。城市化就是大量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靠投资。工业化过程其实也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特征。

2012-10-25 15:35:55

  • 韩朝华:

比如说50、60、70年代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他们就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他们概括那一阶段的特征就是投资吸引投资的增长,就是大量的工业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城市改造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在这个阶段,它的增长必然是投资驱动的。但是投资驱动不等于粗放式增长,不等于低效率增长,投资驱动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本身是集约化发展,大量的要素从农业、第一产业退出来转入城市,从非工业领域进入工业领域,本身就意味着创新,意味着技术进步,所以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集约化的发展过程,真正所谓投资驱动,在我们国家把投资驱动理解为粗放式的发展,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投资驱动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

2012-10-25 15:36:20

  • 韩朝华:

政府投资为主导,国有企业为主体,他们的特征是可以考虑怎么这个投资下去,但是可以不顾忌这个投资下去的产出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投资一定是粗放的。主要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没有完成,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没有完成,中国的增长还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驱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推行经过增长的因素,这点不会变化。如果在这点上动摇了,其他的驱动增长一定是要犯错误的,但是有一条,政府主导的、政府推动的投资驱动增长不能再继续了,必须更多由市场驱动,由民营资本驱动增长,这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这是我的基本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2-10-25 15:36:35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