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在行动:社会公益事业的新生力量

2012年08月13日10: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90后 个性张扬 亲密接触 画作 公益组织 康复中心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培养孩子 强大力量 尿毒症

在孩子们本该享受快乐假期的8月,6岁的阳阳又一次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待她的是从1岁起每半年就要进行的更换透析管手术。孩子患有先天性尿毒症,是这个年收入仅3万元家庭的“不可承受之痛”。

不过,这次由爱心人士捐赠的手术费用,可以让小女孩的父母稍稍缓口气。让他们意外的是,这笔捐款来自于一个成立不久的青少年公益组织——“‘90后’在行动”。

这是一个主要由中国和加拿大籍华人青少年组成的公益组织,旨在帮助器官功能衰竭且家庭贫困无法得到及时救助的人。虽然成立不过数月,但成员已发展至上百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募款,虽然暂时仅为阳阳筹集到2万元,尚不足以支付换肾的费用,但多少能帮一点。”“‘90后’在行动”负责人陈昱衡说。在他看来,青少年聚沙成塔的爱心也能迸发出一股强大力量。

年仅16岁的陈昱衡出生于中国,现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约克中学。西方国家十分鼓励青少年参加义工活动,通过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公益心。这让陈昱衡颇受触动,也让他萌生了联合中国和加拿大籍华人青少年共同参与公益活动的想法。

暑期中国爱心计划正是“‘90后’在行动”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重要活动。陈昱衡、谷政道和张艺诚3个大男孩利用假期回到中国,除了为阳阳在手术前加油、鼓劲,还来到专门服务于听力障碍儿童的北京莎利文康复中心从事义工活动。

记者在康复中心看到,尽管口齿不清,但这群特殊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大哥哥的欢迎:拿出自己最得意的“画作”展示给新朋友,并不时比划着“V”的手势。

康复中心的负责人张永根告诉记者,作为民办非营利机构,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儿数量逐年增加,且大多家庭贫困,而运营经费不足导致师资力量十分紧缺。但让他欣慰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目前康复中心‘90后’志愿者占总数的70%左右。我相信,他们播撒的爱的种子,一定会为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带去不一样的美丽。”张永根说。

“我们力所能及地做善事,也希望外界能改变对中国‘90后’的一些不好印象。”陈昱衡的想法获得了很多同龄人的支持。

长期以来,受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大多为家中“独苗”而备受宠爱的“90后”被贴上各种标签:“草莓一族”“娇生惯养”“个性张扬”“不堪压力”……但风口浪尖上的孩子们并不认同这些说法。

“我们想证明,回馈社会、奉献爱心并不是大人们的专利,哪怕我们只是捐出一点零花钱给需要的人。”“‘90后’在行动”成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李梦旭用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她对慈善、公益的理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爱心的汇集才是力量的源泉。在加拿大,“‘90后’在行动”成员谢逸飞、王皓明继续积极地为阳阳筹款;在中国,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生计划定期组织同学到莎莉文康复中心做义工。

这些“90后”在公益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也在感染着其他人。

“我想过可能会有人来帮我们,但从没想过会是‘90后’的孩子。”阳阳的母亲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女儿健康成长,也能接过这些“90后”的爱心接力棒。(记者谭喆)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