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违法成本过低
有专家在对各种骗保情形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目前一个突出问题是,对于骗保者的处理多数停留于清理和停保。相当一部分骗保者只是停发低保,没有受到经济或其它方面处罚。较严厉的处理是,追缴之前发放的低保金及一年内不得再申请低保。
采访中,专家普遍认为,这样的结果客观纵容了骗保行为的发生。不少骗保者正是存在退了低保金就没事的心理预期才实施骗保的。这中间虽然有针对行政公务人员骗保行为而附加的行政处分,但从整体处理方式和结果来看,惩罚力度依然偏轻。
公益律师沃兴伟认为,违法成本过低是导致骗保现象泛滥,骗保者众多的一个客观原因。
据业内人士介绍,低保并非“一保定终身”,这是个流动的标签,应有科学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只有这样,低保才能真正发放给那些确实需要的人群。
然而现实生活中,对于低保人群的审核和监管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对于低保申请户的审核以及低保户的动态监管涉及银行、公安、房产、交通、工商等多个部门,单凭民政部门一家进行统筹协调显然很难真正实现审核与监管的准确到位。
齐齐哈尔市参与低保清查的相关人员就曾公开表示,清查低保工作进展艰难,有时因为要取得关于房产、车辆方面信息,牵涉到房屋管理处等非民政部门,这“需要反复协调,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近年来,受城市规划建设、外出打工等多重因素影响,低保对象人户分离现象增多;加上物价上涨和其他不确定性经济因素影响,低收入家庭和低保户收入变化状况很难精准计算,这些都为审核监管带来困难,也使得骗保行为有机可乘。
呼唤精细监管
调查发现,由于目前多数民政部门与社保、劳动等部门尚未建立资源共享,造成信息来源渠道狭窄。最突出问题是信息的采集、分类及管理方式严重滞后,导致低保管理和服务漏洞百出,核查难度加大。
对此,有专家建议整合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全面的动态数据库,对保障对象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比如民政部门与房产、银行、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共建一个信息平台,输入申请低保人员身份证号即可获得相关信息,这样的服务和管理将更加准确到位,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这方面一些地区先行尝试值得借鉴。今年5月13日全国首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经验交流会上,吉林省延吉市民政局介绍了他们摸索出的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只需把申请低保者姓名和身份证号输入系统,60秒后电脑即可显示出申请人及家庭的基本信息,涵盖银行、公安、交通、房产、工商等八个部门信息。延吉市共有1.7万多低保对象,通过这样的系统,每月审核一遍不超过两小时。
此外对于提高对造假者的违法惩罚成本也成为多数业内人士的心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认为,关键是要对骗保者进行严厉打击。因为这其实是一种诈骗行为,已触犯了法律,应按照我国刑法等相关法律对违法者进行惩处。
经济学家孙飞博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除假低保现象,必须加大立法与制度建设;同时强化监管,对骗保者、滥用职权者与渎职者,提高违法犯罪成本,从根本上杜绝骗保苗头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