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2011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网 杨楠)
中国网北京12月15日讯(记者程圣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指出,“80后”渐成流动农民工主力,转变户籍愿望并不强烈,仅仅把流动人口户籍化的城镇化道路不可持续。
2010年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1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2010年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预测了2011年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蓝皮书指出,2010年,“80后”流动农民工占整个农民工群体的45.6%,他们的劳动时间长于“80前”,而收入水平较低。绝大多数“80后”流动农民工不愿转变为非农户口。在涉及承包地时,他们比“80前”的转户意愿更低。
蓝皮书指出,新生代“80后”占农民工总数的比重为45.6%(“80后”占37%, “90后”占8.6%),“80前”占54.4%。由此可见,每年新增加的农民工,或者每年从农村户籍地流出的增量农民工,其主体已经是“80后”与“90后”的新生代。但在“流出户籍地”三年或三年以上流动农民工中,老一代农民工仍然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蓝皮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的政策投入,就不能偏重“80后”,而应该一视同仁,使所有流动农民工都能够均等共享融入城市的机会。
其次,蓝皮书认为,应该转变的一个观点是,与“80前”农民工一样,“80后”仍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的本色。过去认为他们“宁肯待业也要找高收入工作”,以及 “怕吃苦又比较脆弱”等都是不客观的。蓝皮书认为,那种认为“80后”农民工应该像“80前”一样任劳任怨、给工作就干的思想,既是一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歧视性思想,也是未看清劳动力人口市场转变形势的短视行为。
另外,蓝皮书还指出,在被日渐热炒的农民工转户意愿方面,原被寄予厚望的、对城市极其向往的“80后”农民工,却与“80前”的态度基本一致。在涉及承包地等问题时,“80后”更显示出不愿意“转户”的特点。不仅如此,伴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80后”农民工不愿转变户口的百分比,也呈现上升的态势。
蓝皮书认为,并不是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越愿意交出土地而转变为“彻彻底底”的城市市民。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渐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接轨的过程中,在土地价值越来越趋于上升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保留土地的预期会更为强烈。
为此,蓝皮书指出,要推进城镇化进程,就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农民工的转户。中国的城镇化过程,很快将由城市政府“说了算”,逐渐过渡到城市政府与农民工之间共同“说了算”。也就是说,农民工愿不愿意进城,愿意进入什么样的城市,已经成为农民工自己的选择。
最后,蓝皮书指出,中国未来只能走常住人口城市化、基本服务均等化的道路,仅仅把流动人口户籍化的城镇化道路不可持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有力地证明,无论城市政府如何努力,想要限制农民工进城,已绝无可能。那种不以投资改变产业布局,而仅仅以“宜居城市”的设计而强制疏散人口的做法,迄今为止都以失败告终。而户籍制度的最后一道门槛——给予当地户籍城市居民以优先使用城市公共资源的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做法,也会在劳动力的短缺中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废除户籍制度的资源配置功能,还其以人口信息的登记本貌,也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以身份证管理人口、以常住地配置社会公共资源的城市化道路,是中国未来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