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强调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今年GDP达8.3%以上 2010年望"冲九" 持续增长三隐忧 实录 -中国2万奖学金名额打造亚最大留学目的地 申请留学难享自招推荐 -贵州茅台明年涨价13% 市场:将提升公司业绩 专家:将引酒类跟涨 -受益4万亿投资 上市公司GDP贡献率望超4成 券商佣金多已过亿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建筑面积标准》颁布 营房部答问 -教育部: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儿童入小学 高考应届生源或大幅减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关注4大议题 1.5万人出席 气候变暖关乎每个人 -养老问题困扰数千万家庭 护理院多重困境 京养老医务室将纳医保  -国家标准委:时速超20公里电动车按机动车管理 行业发展遭遇寒冬
首页>>社会动态
三峡移民遗留问题待解 兑现安稳致富成重中之重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三峡移民之巨史无前例。潘家铮承认,“对移民问题当年看得过于简单了些。”

新安江的教训让李锐一直对三峡移民怀有戒心。

“祸是我出的。”李锐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1950年代,他任水电总局局长,为缓解华东用电困难,下决心争取把新安江电站由两期开发改为一期开发,移民30万,“敲锣打鼓送走”。

1979年,“文革”中曾在北京秦城监狱被关押8年的李锐恢复工作,任电力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新安江移民,“几万人回来了,没法生活。”

不得已,李锐再争取资金让他们重新移出去。

三峡工程移民一百多万,四倍于新安江电站,这是李锐等“反对派”反对三峡工程上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地后靠,种桔子,怎么可以说得那么轻巧?”李锐对本刊记者说。

潘家铮也承认,“对移民问题当年看得过于简单了些。”

后来的移民政策一再调整,便“顺理成章”。

10斤种子换来14斤收成

非自愿性移民,一直是世界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三峡工程构想之始,决策者优先考虑的是财力能否承担、技术是否可行,但浩大的移民始终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1980年代三峡工程正式上马论证时,库区移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成为“主建派”和“反对派”论战的焦点。

70岁的重庆市原副市长、国务院三峡建委原副主任甘宇平对《瞭望》新闻周刊说,有关部门当时做过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代中期,全国修建大小水库8.6万多座,移民逾千万人,由于对水库移民复杂性认识不足,造成许多遗留问题,上千万移民中,安置较好、生活稳定的仅占1/3,有的越搬越穷,温饱都得不到解决,长期成为一些地区的不安定因素。

三峡移民之巨史无前例,能否跳出以往越搬越穷的“怪圈”?无经验可循。

1985年8月,国家计委与国家科委组织的三峡工程淹没与移民专题论证组提出《三峡水库淹没与移民专题论证报告》,专家组对150~180米多个蓄水位方案淹没搬迁情况进行调查测算后,表示“鉴于淹没与移民问题非常复杂,今后仍需组织力量,对不同方案的移民办法进行调查研究”。

为探索解决这一“世界级难题”的途径,1985年国务院决定在三峡库区进行“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改变过去一次性赔偿的办法。

所谓开发性移民,即利用移民计划的投资,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资金,以“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拓展移民环境容量,以图就地消化移民问题。1992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作说明时,此举被当作一条成功经验。

1986年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后,水电部部长、论证领导小组组长钱正英主持移民专题论证。

钱正英1999年在水利部欢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回忆道,在论证过程中有过争论,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孙鸿烈和几位专家,专门找她提出,三峡库区的环境容量不够。

1988年,论证领导小组第七次(扩大)会议对移民专题作出结论:“三峡工程移民安置任务艰巨,但有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只要提前进行开发,并实行科学管理,经过努力可以把移民安置好。”

“论证是按照大多数的意见做了结论。”钱正英说,“但我个人思想上还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了第二手。”

她设想的“第二手”是,“三峡水库淹没的农田面积是35万亩,以中国之大,在某一个地方,划出35万亩农田,或者围垦出35万亩土地,再加上就地后靠等措施,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三峡工程开工后,不出几年,库区人多地少、生态承载能力不足的基础性矛盾凸显。据重庆市移民局调查,重庆库区后靠农业安置的15.57万人中,七成移民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不足0.3亩的有2.8万人。

在库区沿江两岸,本刊记者时常看到形状不一、面积甚小的耕园地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坡地上,后靠用地的质量远逊于淹没前的河滩地。

重庆库区的“首搬首淹乡”——巫山县培石乡,1500多名移民就地后靠,人均耕园地0.3亩。当地人士对本刊记者说,移民分到的山坡地坡度最大在四五十度以上,“一锄挖下去满是碎石。”

村民谭少权在安置地上种小麦,撒下10斤种子,来年收成只有14斤。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三峡移民资金问题比率全国最低 促使库区城镇化建设提前二十年
三峡办:三峡移民资金问题比率全国最低
三峡移民违规资金整改基本完成 三峡移民资金新增100多亿元
中国三峡移民资金新增100多亿元
三峡移民:几百万人告别贫困 从雅鲁藏布江调水进京方案不可行
三峡移民与被改变的命运:几百万人口告别贫困
三峡移民与被改变的命运:几百万人口告别贫困
曾培炎:推三峡工程建设 加强三峡移民资金监管
图片新闻:
业内专家透露:中央或投入四千亿元搭建智能电网
人保部试点城镇居民生育保障 选成都等七市先行(名单)
更多 >>